OpenAI的搜索引擎真要來了:開啓灰度測試,微軟Bing加持

36氪 2024-05-08 21:10:35

文 | 陳斯達

編輯 | 李然

OpenAI挖角谷歌、加班加點研發的AI搜索産品,馬上就要上線了。

來源:The Verge

國內已經有網友接到灰度測試,效果還不錯。

來源:賽博禅心

詢問它蘋果發布會,根據它的工作流顯示,它是通過Bing進行搜索後,先給出了鏈接,然後進行了總結——信息的准確度、響應速度都不錯。

來源:賽博禅心

再問它實時的Hacker News聚合新聞榜上的新聞內容,它也能給出結果,准確度也在線。

來源:賽博禅心

不過,它對語言的敏感程度似乎還有待加強。用中文問,卻用英文答。

來源:賽博禅心

如果問像比特幣、股票這類實時信息,反饋似乎不太准確。

來源:賽博禅心

它回答62204.5美元,但實際價格63505.1美元。

來源:賽博禅心

基于相同的問題,智能湧現問了下AI搜索産品的鼻祖Perplexity AI,它給出的回複如下:

蘋果最新發布會的總結和OpenAI的不相上下。

來源:Perplexity AI

當詢問Hacker News熱點時,Perplexity AI似乎沒有理解我們的問題,來源引用的是中文網站,而不是真正的Hacker News。

結論也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來源:Perplexity AI

看來對用戶真正意圖的理解,OpenAI模型的能力還是強上不少。

問到比特幣價格,確實與實時價格能保持一致。這種簡單的查詢任務,看來難不住Perplexity AI。

來源:Perplexity AI

來源:Perplexity AI

對于實時變化信息的提取,OpenAI的搜索還有不少提高空間。除了産品能力之外,像UI等基礎的元素,現在灰度測試幾乎還是和ChatGPT一樣,只是在每段回複的結尾處加了注解。有網友發布錄屏,號稱是OpenAI官方AI搜索的界面。這和灰度測試中的也不盡相同。

來源:X

OpenAI搜索的用戶體驗和官方最終版本相比,肯定還會有差距。真實情況,只能等正式發布了。

已創建子域名,網友人均列文虎克

5月1日,X網友Jimmy Apples爆料,OpenAI的搜索引擎可能會在5月9日(當地時間)正式公布。但在5月8日,他又稱發布推遲到了5月13日(下周一)。

來源:X

他准確預測過GPT-4發布的確切日期。不管是不是蒙的,谷歌一年一度的“Google I/O”大會5月14日馬上就要召開,OpenAI若真在此之前能讓搜索産品亮相,定能賺到不少風頭。

現在確實沒有實錘産品發布,網友們已經當起列文虎克,扒起OpenAI的一舉一動。

5月3日消息,據前Mila研究員、麻省理工講師Lior S爆料,OpenAI最新的SSL證書日志顯示,search.chatgpt.com子域名已經創建(目前無法訪問)。這似乎預示著,OpenAI的新搜索引擎可能即將問世。

來源:網頁

5月8日的消息更是密集。

首先是彭博社,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正爲ChatGPT開發搜索功能。用戶得到的答案,會援引維基百科條目、博客文章等網絡信息。另外,OpenAI搜索引擎産品的某個版本,甚至還能生成圖片作爲答案——比如問起ChatGPT換門把手的方法,返回的可能是流程圖,而不單單是文字。

來源:鵬博社

有網友發現,OpenAI官網7日最新發布的文章裏,有十分特別的表述——“我們一直都在努力讓産品成爲更加實用的發現引擎(more useful discovery engine)”。其打造搜索産品的雄心可見一斑。

來源:官網

遙遙領先二十年,谷歌霸主地位難撼

搜索作爲網民的核心需求,一旦能與AI有效結合,必然能成爲AI産業新的增長點。

傳統的搜索引擎采用關鍵詞匹配的邏輯。提問者若不清楚問題本身,可能還要反複提問、篩選結果。更不要說,搜索結果排名還可能被廣告投放影響,

如今,搜索將從基于關鍵詞的單向匹配,轉向直接明了的對話。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或許會迎來深刻變革。

Perplexity AI作爲AI初創公司的翹楚之一,提供了與谷歌截然不同的搜索體驗。用戶提問後,Perplexity會篩選來源,總結答案,貼心附上來源鏈接。與谷歌和微軟都不同,“特立獨行”的Perplexity AI,不會在給用戶的結果中添加廣告。

據財富中文網,2023年,Perplexity的月活躍用戶已經增長至1,000萬名,總搜索量超5億次。Perplexity AI的CEO曾直言,谷歌“並沒有真正迅速行動起來並且帶來新的産品體驗的動機,因爲他們的核心收入,來自讓人們點擊和浏覽鏈接。”

Perplexity熱度不小,但谷歌霸主地位難撼。據statista網站數據,縱然相比前幾年略微下滑,但截至2024年1月,谷歌在搜索引擎市場占比依然超80%,名副其實的遙遙領先

來源:statista

顯然,谷歌長年積累的大數據優勢,用戶的熟悉度、信任度,短時間很難被後來者追上。至于AI搜索可能出現貨幣化、訂閱化傾向,無論是Perplexity還是OpenAI,如果不能提供溢價服務,用戶定會老老實實地使用谷歌。

但爲什麽OpenAI出馬做搜索,有人會說谷歌二十多年頭一次遇到能打的?The Information在2月曾獨家報道,OpenAI的新搜索産品,部分功能由微軟必應(Bing)提供。上圖也顯示,自2023年年中,或許是有與GPT的合作,Bing的市場份額居然略微上升。

也有質疑的聲音。

基于OpenAI現有的服務質量,彭博社在報道中注意到,ChatGPT確實能夠從網上自動檢索類似于天氣的查詢。但在引用來源上出現問題——詢問“拜登總統這個周末做了什麽?”,回答固然准確,卻引用了一篇2023年(去年)的文章。

OpenAI的技術優勢有目共睹,但有人擔心其是看著自己流量見頂焦慮了,急著推出搜索業務攤大餅。

來源:X

OpenAI是否會分身乏術,我們拭目以待。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