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廬山會議,劉少奇建議粟裕談自己問題,粟裕:我不落井下石

曆史門前小個子 2024-04-09 14:21:22

1959年在廬山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本來是一場“神仙會”,但由于彭德懷的一封“萬言書”,會議風向突變,彭德懷因此遭遇了政治生涯的“滑鐵盧”,從此消失在衆人的視線。

彭德懷遭到如此對待時,劉少奇曾找到自己昔日的下屬粟裕,要他向中央申訴,恢複自己被潑了髒水的個人榮譽,因爲在此一年前的1958年,正是彭德懷領頭批判的他。

粟裕深知劉少奇是爲自己好,但是他婉拒了這個最佳機會。

粟裕失去這次機會後,在此之後二十多年的時間裏,直至他1984年去世,他都沒有再遇到合適的機會,而他最終也沒能在自己生前看到自己被“平反”

粟裕建國前統領三野解放軍,爲全國解放立下赫赫功勞,建國後,他成開國第一大將,也是理所當然,再加上毛主席對他的賞識,他擔任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身居高位,但是粟裕並不是很開心。

如果單論打仗一說,粟裕在我軍的軍事才華,絕對能排的上前五,但是要論鬥爭經驗,粟裕可謂是毫不意外的“墊底”,陳赓曾當面對粟裕說:“古往今來,兩種人最危險,一是功勞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這兩樣一樣都不少,能不被整嗎?”

而陳赓說的粟裕兩個缺點,其中一個不去迎合上司一事,主要指的是粟裕與彭德懷之間矛盾突出。

當然,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粟裕之所以與彭德懷關系緊張,也和他戰爭年代裏長期在外打仗有關,所以,他不懂得政治。

粟裕擔任總參謀長時,彭德懷是軍委副主席,負責軍委的日常工作,也就是說粟裕的上級就是彭德懷。

毛主席喜歡粟裕,經常找他談話,而在談話中,粟裕也喜歡直接向毛主席彙報工作,他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彭德懷的不滿。

彭德懷因而說粟裕驕傲自滿,聽到彭德懷的批評,粟裕患得患失,心裏很是惆怅,因而他不敢再直接向毛主席彙報工作,而是寫好文件給彭德懷,可是在這個時候,彭德懷卻是又惱怒他:“我不是你的通信員。”

彭德懷如此的態度,讓粟裕左右爲難,因而他無論是在總參,還是在國防部工作,都很艱難,在外人看來,粟裕非常風光,但是這其中的苦澀,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1958年,由于“越權”,“忽略外事紀律”,“私自調兵”等問題,粟裕遭到了批判,彭德懷稱粟裕是“資産階級個人主義野心家”

得到這樣的一個評價,粟裕本人尤其很難接受,其他的同志們也很詫異,葉劍英元帥說:“粟裕怎麽會是資産階級個人主義,我看最多是有些驕傲罷了。”

葉劍英的態度,在當時並沒有保了粟裕,因而,粟裕來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滑鐵盧”,他開始被無止休的批判。

對粟裕批判,有幾位元帥比較積極,後來擔任過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回憶此事時說:“只不過是得罪了兩個半元帥嘛。”

這兩個元帥是彭德懷與聶榮臻,而那“半個元帥”,則是指的陳毅。

至于粟裕“得罪”聶榮臻,從事實上來講,兩人並沒有直接的矛盾,只是在日常工作上溝通有些問題,當時聶榮臻擔任代總參謀長時,他覺得主席日理萬機,考慮到他的健康,所以就希望總參只給主席上報一些重要的問題,而一些日常小事,完全可以在總參內部消化。

但是毛主席對此事很不滿,因而他批評了聶榮臻,表揚粟裕,因而粟裕與聶榮臻之間有了矛盾。

關于粟裕與彭德懷,兩人之間情況複雜,他們的矛盾,要大的多。

那爲什麽說陳毅是粟裕得罪的“半個元帥”呢?

衆所周知,解放戰爭時期,陳毅與粟裕通力合作,這才有了三野的赫赫功勞,兩人的關系很親密,但是在1958年批判粟裕時,陳毅之所以積極,完全是當時的環境,在當時“一定要過關”的條件下,粟裕幾次檢討都不行。

爲此,陳毅以進爲退,向粟裕“個人主義”開炮,看似表面上毫不留情,其實是在保護他,陳而毅對粟裕的批判,並不是真心的。

粟裕被批判後,失去了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的職務,被安排爲了軍事科學院副院長,雖然還有官當,其實對粟裕而言,這已經是“一撸到底”

1959年廬山會議,風向突變,彭德懷遭到了批判,了解粟裕的劉少奇因而建議粟裕談談自己的事,粟裕卻是婉拒了。

這讓劉少奇很是無奈,同樣他也對粟裕這位老部下的選擇而驕傲。

劉少奇沒有參加授銜,但是在曆史上,他確實當過粟裕的領導,那是在1940年的新四軍。

1940年,陳毅與粟裕率領的部隊與黃克誠,劉少奇率領的部隊會師,召開慶祝大會後,兩支部隊很快統一指揮,劉少奇擔任了新四軍政委。

初來新四軍,劉少奇更加倚重名聲在外的陳毅,對粟裕倒是並不了解,直到後來曹甸戰役、鹽城保衛戰後,劉少奇才開始對粟裕刮目相看。

“皖南事變”後,粟裕擔任了新四軍第一師長,劉少奇繼續擔任政委,這時,劉少奇對粟裕的了解明顯多了起來,而粟裕在戰爭中所表現出的軍事指揮才華,也徹底的折服了劉少奇。

1942年劉少奇離開新四軍時,專門誇贊粟裕:“我一師幾年來工作獲得了最大的成績,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勞。在我全軍中以第一師部隊作戰最多,戰果最大。”

劉少奇離開新四軍後,基本上沒有再回部隊,建國後,他成爲了五大書記之一,自此,他依然對粟裕非常看好,看重。

1951年粟裕在上海養病時,劉少奇帶著夫人突然而至,粟裕惶恐道:“少奇同志,應該下級看上級,豈有上級看下級之禮,真是不敢當啊。”

劉少奇笑笑絲毫不在意:“怎麽沒有啊,今天不就有了?”

簡單的對話,足以看出兩人關系的親密,而1955年授銜時,陳毅已經是國務院副總理,工作重心在地方,所以,劉少奇又力挺授予粟裕元帥軍銜。

只是後來由于周恩來的堅持,陳毅才被授予了元帥軍銜,而粟裕則是與“元帥”軍銜擦肩而過,成爲了“第一大將”

1958年粟裕被批,劉少奇心裏當然爲這位老部下鳴不平,因此在1959年廬山會議時,他詢問粟裕,可以向中央申訴關于他的問題。

但是粟裕沒有這樣做,盡管他知道劉少奇是爲自己好,但是他多年的黨性,還是讓他堅定地說道:“我不願在他受批判的時候提我自己的問題,我絕不利用黨內政治風浪的起伏,我相信自己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足夠說明自己,我絕不落井下石。”

聽到粟裕一樣,劉少奇覺得可惜的同時,也對粟裕這位老部下好感劇增,他知道自己沒有看錯人。

只是遺憾粟裕,此後再也沒有絕佳的爲自己申訴機會,直到1984年去世。

20 阅读: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