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奔馳與寶馬跟隨德國總理來華的“商業外交學問”

汽車十三行 2024-04-16 09:44:53

德國總理即將登上來華飛機,飯後特意對此次一同來華的德國企業進行了梳理和學習,尤其是奔馳與寶馬代表的汽車産業此行目的,有幾個知識點和大家分享。

1、和兩年前德國總理訪華企業家代表團包含快銷品等不同,此次以汽車、機械設備、電機電氣、醫療設備和醫藥等大型企業爲主。他們分別是西門子CEO博樂仁、拜耳集團CEO比爾·安德森、奔馳集團CEO康林松、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德國默克集團CEO貝倫·加裏霍、蒂森克虜伯CEO米格爾·洛佩茲等。

有人注意到,此次隨團訪華的西門子CEO另一個身份是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我查了點資料,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是中德關系中最重要的遊說集團。1993年,科爾總理當時開始調整對華政策,希望推動德國對華出口,加強德國經濟界在中國和亞太地區的影響,這個委員會就誕生在這一背景下。別看聽起來名頭不錯,但委員會主席沒有多少人想幹,西門子從一開始就被德國總理趕鴨子上架,現在也是基本維持一個現狀。

按照慣例,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在德國總理每次訪華前,都要代表涉華企業向德國總理提交一份“請願書”,反映德國企業的利益訴求,其中一個長期不變的內容,就是要求加強對德國企業的知識産權保護。從這個角度看,此次隨團來華的德國企業家代表團不只是來談生意,而是在兩國經濟關系上尋求更多認同。對汽車企業來說,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沖擊,更需要獲得更多中國支持。

2、之所以大家關心德國總理訪華的隨團企業,原因是德國的經濟與政治關系有著特殊因素。相比其他西歐國家,德國國內利益集團數量較多,僅次于北歐國家和荷蘭,僅在德國議會注冊的院外集團數量就接近2000個。德國經濟部是經濟利益集團的領地,農業部是農民協會的領地,而勞工與社會部則是工會的據點。分散的政治體制權利,讓私營企業對德國政治産生巨大影響。

2023年,德國經濟位列歐洲大國增速倒數,俄羅斯面臨俄烏沖突GDP都超過了德國。尤其在和中國的交往中,2023年雙邊貿易2531億歐元,下滑15.5%。對于即將面臨大選的德國總理舒爾茨來說,如何穩住對政治影響極大的經濟團體,是今年必須要做的事情。要穩經濟首先就不能忽視中國,就像德國財長林德納在今年達沃斯論壇上對外界給德國起的“歐洲病夫”外號反駁,德國目前只不過是“累了”而已,需要一杯“咖啡”,這杯咖啡可能就有中國成分。

3、德國總理此次訪華三天時間,加上不久前針對各國企業與中國經濟底層建設交流的中國高層論壇會議剛剛召開,相信此次來華德國經濟代表團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強化德國企業與中國企業競爭優勢互補,另一個目的是爭取在華更多發展資源。

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增至創紀錄的119億歐元,但和過去的投入産出比相比效果大不如從前,原因是中國企業的迅速成長,對德國企業的發展産生影響。另一個因素是德國企業沒有看到中國經濟政策的公平化,不會再像過去那樣觊觎技術優勢給予德國企業股權、補貼或市場等過多政策優勢。此次訪華,相信包括汽車在內的德國企業一定會針對在華發展環境提出訴求,爲自己爭取新的在華發展紅利。

4、在這次跟隨德國總理訪華的企業家名單中,奔馳CEO康林松和寶馬董事長齊普策應該是最關心中國業務的兩位德國企業家,原因是他們在華無論份額還是收益都遠遠高于其他德國企業。

作爲首個在華合資公司持股75%的跨國車企,華晨寶馬給寶馬集團2023年一次性帶來將近百億歐元的積極經營影響。2022年,華晨寶馬在中國的零部件采購額已經達到730億元人民幣,僅采購額就超過了許多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年度營收。和寶馬一樣,奔馳旗下的合資公司北京奔馳營收224.84億歐元,稅後利潤29.97億歐元,營收是同處于北京的汽車企業理想的一倍多一點,利潤超過了目前在中國火的不得了的小米集團2023年175億元人民幣利潤。

兩家車企在華的影響力很大。作爲中德經濟發展的橋梁,寶馬和奔馳需要在兩國交流期間增進經濟發展認同,看到雙方合作帶來的巨大利好。兩家德國車企也會借此釋放更多在華投資信息,帶動終端消費者感知到這次訪問的結果。這裏多說一句,之所以大衆汽車集團沒有出現在此次訪華名單,是因爲大衆在華2023年已經形成較爲具體新的戰略落地規劃,正在快速落地。相比奔馳寶馬,大衆現在要做的是在中國加油幹。

來了都是客,既然來,就說明已經有了新的共識,也都帶足了誠意。對奔馳和寶馬來說,做中國生意就要緊跟中國時代的節奏。就像跳華爾滋,手上雙方穩住,腳下雙方跟上,就能享受到同一節奏下美妙的舞曲絲滑。期待這次康林松和齊普策能爲奔馳和寶馬在華接下來的發展舞出一段美妙的華爾茲篇章。

0 阅读:4

汽車十三行

簡介:知名汽車媒體人王鑫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