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日本醫院女護士冒死救下一軍人,22年後開國大將四處尋她

曆來有些現實 2024-04-27 14:41:43
“你受的可是槍傷,請馬上出去,按照規定,我們對你的安全不能負責!”

1927年10月1日,汕頭,日本人開的博愛醫院。陳赓正在床上等待治療,一個日本醫生走了過來,板著臉用生硬的漢語下了逐客令。

盧冬生急了,嚷道:“我們是給了錢的,爲什麽不給治病,爲什麽趕我們走,太不講信用了吧。”

陳赓也神情凝重地質問:“聽說國民黨軍隊已經進城,這時候,你讓我們撤到哪裏去?”

“正是因爲國民黨軍隊進城,我們不能冒這樣的風險,請你們現在就離開;收你們的錢,我們一分不少退回。”日本醫生以不容妥協的口吻說道。

聞聽此言,盧冬生和陳赓面面相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的女護士站了出來。

關于陳赓,很多人只知道他是黃埔一期生,救過蔣介石的命。其實陳赓有很多經曆,知道的人不多。比如,陳赓的家世,是將門虎子。

我軍大多數將領,如彭德懷、王樹聲、許世友等,來自農民之家,出身貧苦。1903年2月出生于湖南湘鄉市龍洞鄉泉湖村的陳赓,卻來自將門,家境優越。

他的爺爺陳翼瓊是湘軍將領,父親陳道良倒未在軍中任職,手中有不少土地,雖然不能說是家大業大,至少算是地主階層。,家庭條件比農民好太多,基本上能做到衣食無憂。

正因如此,在文盲遍地的民國時代,陳赓卻讀得起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6歲的時候,他就到本村私塾讀書,一讀就是9年。1915年,12歲的陳赓又到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

雖然陳赓來自將門,父親卻想讓他從政,好弄個一官半職,光宗耀祖。可是,繼承了祖輩基因的陳赓自幼喜歡軍事,愛讀兵書,一直嚷著要去當兵。

父親拗不過他,只好同意。1916年,在高等小學只讀了一年的陳赓,投筆從軍,到湘軍魯滌平那裏報名參軍,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

陳赓當兵的初衷,就是爲了報國救民。原因很簡單,他的爺爺雖然是一員戰將,但是心存善念。他的父親更是開明地主,對窮苦人經常出手相助,村裏人都叫他陳善人。良好的家庭背景,讓陳赓受益匪淺,産生了愛國情懷,具備了正義感。

可是到了部隊之後,陳赓才知道,無論是哪個軍閥,都一副德性。他們全都是爲了稱王稱霸,追求享樂,不管人民的死活。中國的軍閥無所謂正義,也沒有什麽底線。用孫中山的話說,那時就是“南北是一丘之貉”。

因此,在1921年,在部隊本已混得不錯的陳赓選擇了毅然離開,在粵漢鐵路湘局當了一名辦事員。他的離開不是因爲怕死,而是感到很苦悶,很迷茫,想要探求治國之道。

對于他的離開,父親並不知情,他也不想讓家裏人擔憂。所以只能先找一份工作,保證生活有著落,然後讀書求知。

在讀書期間,陳赓沒有失望,接觸到了進步書籍,還在長沙參加了進步組織“青年救國會”。

這一天,陳赓正在在大街上散發傳單,對群衆發表演說,突然有個身材高大的青年跑過來,一把拉起他,語調急促地說:“小兄弟快走,警察來了。”

陳赓身不由己,跟著那名青年匆忙離開。他們剛剛躲到一個小胡同,警笛就響了,幾名如狼似虎的警察沖到了陳赓演說的地方,開始抓人。

好險,陳赓倒吸一口冷氣,對大個子青年表示感謝。這名身材魁梧的青年,就是陳赓生命中的貴人毛主席。當時的毛主席,已經是黨的一大代表,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

1922年,陳赓進入毛主席倡導開辦的自修大學深造,接觸到了馬列主義。這年年底,陳赓加入共産黨,走上了革命道路。

不得不說,陳赓是幸運的。因爲邂逅毛主席,他入黨時間只比朱老總晚了一個月,但是卻比聶榮臻和陳毅元帥早了一年。其他7位開國元帥,入黨的時間都在1926年前後。

在開國大將中,陳毅是受傷次數較多的一個。

很多人都知道陳赓是黃埔一期學員,不知道在此之前的1923年,他已經是廣州陸軍學校的學員,之後轉入黃埔軍校學習。這樣讓他學到了更多的軍事理論,成爲一期學員中的佼佼者。

因此,在1924年11月陳赓從黃埔軍官學校畢業之後,立即留了下來,擔任黃埔軍校第2期入伍生連連長,以及第3期本科副隊長。他的起點,明顯要比其他學生要高。很多學員比如徐向前、林彪,甚至是被稱作“天子第一門生”的胡宗南,在畢業之後都是從排長做起。

由此可見,陳赓的軍事素養很高,沒有幾個人跟他相比。陳赓可不是紙上談兵,打起仗來也不含糊,敢打能沖。就連蔣介石對他也很是欣賞,特地將他從連隊調到了自己身邊。

正是在這個時候,陳赓救了蔣介石的命。當時是第二次東征討伐陳炯明的時候,敵人反撲過來,眼看就要到了跟前。

蔣介石被追的跑不動了,一屁股蹲了下來不走了,絕望至極。

這時候,大夥都跑在前面,只有蔣介石和陳赓在後面。如果陳赓也走了,曆史上恐怕就沒有蔣光頭了。危難時刻,陳赓沒有多想,他背起蔣介石,邁開大步轉移。

陳赓這樣做,是要冒生命危險的,八成會被敵人追上。但是作爲一名警衛人員,他沒有丟下長官,不顧個人安危。蔣介石因此對他充滿感激,在陳赓被捕之後他網開一面,沒有下毒手,這是後話。

陳赓有勇有謀,資曆很深,按說成爲開國元帥也不是沒有可能。只可惜,他卻只是成爲大將。究其原因,還是因爲陳赓打仗太奮不顧身,導致他幾次受傷,缺席了很多戰鬥。

陳赓在進黃埔軍校之前,就受過傷。

在南昌起義之後,再次受傷。

其實開國將帥基本上受過傷,粟裕就受過6次傷,許世友也曾受傷7次。不巧的是,陳赓受傷都在腿上,受傷的位置不妙,每次都需要靜養幾個月。

還有,他這次受傷還不是時候。衆所周知,八一南昌起義是在蔣介石背叛革命4個月之後進行的,當時很多開國元勳都參加了這次起義,包括7位元帥、3位大將和4位上將。

這4位大將,有粟裕、許光達,還有一位就是陳赓大將。

起義爆發後,起義軍順利占領了南昌城,形勢看起來不錯。但是因爲總體上是敵強我弱,敵人很快從四面八方反撲過來,起義部隊不得不迅速從南昌城撤離,一路南下。

在南下的過程中,起義軍遭到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損失慘重。後來朱老總、陳毅帶著一部分人上了井岡山,和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實現了曆史性會師。

起義之後,3位大將的命運也各不相同。

粟裕大將跟著朱老總一起上了井岡山;許光達受傷之後跟部隊失聯,潛伏到了國民黨軍隊中去;陳赓則在轉移過程中受傷。

南昌起義的時候,陳赓在賀龍的第20軍,職務是3師6團1營營長。起義失敗之後,陳赓跟著部隊向廣東進發。

1927年8月24日,20軍第3師作爲起義軍先頭部隊來到會昌。在這裏立足未穩,國民黨錢大鈞的部隊就打了過來。

在交戰中,作爲湘軍後代的陳赓仍然猛打猛沖,以閃電般的速度,率一口氣拿下3個山包。

正是由于他們攻勢太猛,原計劃從兩翼包抄夾擊敵人的部隊又迷失方向,沒有能夠及時趕到,陳赓的1營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敵人4個團從三個方向將他們包圍,形勢萬分危急。苦戰幾個小時,援軍依舊不見影子,1營的彈藥也不多了,爲了保存實力,陳赓只好果斷下令撤出戰鬥。

撤退時,陳赓走在隊伍的最後,唯恐拉下一名戰士。就在轉移途中,陳赓左腿被敵人子彈擊中,還是兩顆,真是太巧了。中彈的部位,還偏偏是膝蓋處,不但筋被打斷,胫骨也被打折了。陳赓當時就跌倒在地,無法站立。

敵人的追擊部隊蜂擁而來,呐喊著要“抓活的”。陳赓急中生智,趕忙脫掉了身上的軍服,一咬牙從山坡上滾下去。幸好,他被一顆小樹攔住,掉到了一條野草叢生的田溝,沒有被摔死。

但如果身邊沒有人,他的處境也很危險,很可能失血過多犧牲。也是陳赓命不該絕,副官盧冬生經過搜尋,竟然發現了他。

盧冬生和戰士們一起,將陳赓用擔架擡到了被我軍控制的會昌城裏,和周恩來、葉挺等同志相會。然後,陳赓在擔架上隨著起義軍四處轉移,在1927年9月30日,輾轉到汕頭。敵人隨之追了過來,大部隊再次轉移。

情況緊急,陳赓傷情嚴重,亟需治療,周恩來派人來到日本人開辦的博愛醫院,給了對方一大筆錢,讓他們救治陳赓等傷病員。日本人本是答應好好的,很快就變卦了。

因爲國民黨開始全城搜捕,戰場上負傷的肯定要查,在醫院更危險,根本藏不住。

主人下了逐客令,陳赓只能轉移,但即使是出了醫院,能僥幸躲過了追捕,也一樣是生命垂危,因爲傷口還在不斷惡化。

危急時刻,有個護士站了出來。這個護士是中國人,姓李。她哀求醫生,怎麽也要等敵人過去,不能這時候把病人趕走。

醫生無奈,只好讓李小姐另外一位護工,把陳赓藏到了護士宿舍,因此躲過一劫。

幾天之後,國民黨軍隊又到醫院,李護士就把陳赓藏進洗衣室,再次躲過搜查。

兩次搜查讓日本人慌了神,向陳赓下達了最後通牒。這時候的陳赓傷情已經穩定,在李小姐的安排下,轉移到香港。

對于這位年輕的救命恩人,陳赓一生念念不忘,在革命取得勝利後,他曾幾次到故地尋找,卻始終未曾如願找到。

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像李小姐這樣的善心人何止有千千萬萬,正是因爲有他們的支持,中國革命才取得最後的成功。

來源:《傳奇大將陳赓》作者 尹家民 當代中國出版社

2 阅读: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