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班主任:班級排名前五的孩子,大多出自3類家庭

凝媽悟語 2024-04-10 18:34:32

文|凝媽悟語

不管對孩子的要求是高是低,都在心裏默默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績。

樓下鄰居的孩子上一年級,上學的時候經常在電梯裏碰到。時不時和鄰居聊起孩子的學習,孩子上學期還行,語文、數學都能得A,下學期就有點落後了,有時候還能考D。

我說:這才剛開始,看看哪裏沒掌握,查漏補缺,肯定跟得上。

鄰居說:就是啊,以前沒關心這些,尋思一二年級都很簡單,孩子沒啥問題,沒想到學不會。老師都找我好幾次了,我准備和他一起學學,小學還是能應付的。

一直很佛系的鄰居也開始行動起來了,看來誰也架不住孩子的成績不好啊。

我們小區離學校很近,很多老師都住在這裏,帶孩子玩的時候,經常碰到一些退休老師帶孫子玩,難免攀談起來,三句話不離本行,他們最熱衷談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問題。

遇上過幾位退休的班主任,他們都談過一個很一致的話題,就是班級排名前五的孩子,大多出自3類家庭,有很明顯的共同點。鄰居這樣的家庭已經漸入角色,看看還有哪些需要改進。

舍得用孩子

孩子回家寫作業,遇到不會的問題,家長很發愁,批評孩子不認真,責怪孩子笨,要求孩子上課好好聽講、好好思考。可是孩子根本沒有長進,好像對家長的話置若罔聞。

其實,是方法錯了,孩子沒有什麽壓力,反正作業不會做,家長幫忙查,或者問問同學,慢點就慢點吧,早晚有人會解決。

而那些班級前五的孩子,他們的家長都特別舍得用孩子,不是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教給孩子一些方法,讓孩子主動去做,以孩子爲主,家長只起到輔助作用。

更優秀的家長直接采用了著名的高效學習法—費曼學習法,就是讓孩子學著教授他人。

找理由跟孩子說,自己也想聽聽老師的課,但是又不能去學校,讓孩子把上課學到的知識講給家長聽。孩子們照做,上課必須要認真聽,還要認真消化、組織好語言,才能准確無誤地講給家長聽。孩子既做到了認真聽講,又內化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成績自然越來越好。

還有的不用孩子給自己講,特別鼓勵孩子給同學講題,孩子養成了這一好習慣,不會嫌棄別的孩子學得慢,總是很有耐心地講解,效果大相徑庭。

想起了兒子的一個小學同學,總是考班級第一,他的媽媽騎車帶他回家的時候,就讓他在路上給媽媽講講當天學到的知識。晚上睡覺前,讓孩子給媽媽讀書,鍛煉他的閱讀能力。

這種反向操作,當時還覺得很不近人情,現在想來才知道是一種高效學習法,難怪人家考第一,不服不行。

舍得花時間陪孩子

一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大多是父母不在身邊或者忙于工作顧不上孩子學習。

每次開家長會,希望孩子的家長來參會,能跟家長當面溝通交流,可來的卻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請假不來。對孩子的學習這麽不重視,怎麽能要求孩子出成績呢!

而那些班級前五的孩子,家長都特別舍得花時間陪孩子學習,有些醫生、事業單位的家長,可能有時候工作忙得顧不上孩子,也會經常跟老師保持溝通,並給孩子請專門的家教陪孩子學習,絕不讓孩子的學習掉在地上。

因爲孩子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難題, 自己無法解決,在家裏問老師、同學又不方便,可能還會限制上網、用手機,需要借助父母的力量。

同時,有家長的陪伴和照顧,孩子飲食起居都非常舒服,心裏踏實,有安全感,情緒穩定,能保持最好的學習狀態。再加上父母榜樣的力量,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記得兒子初中時的女班長,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媽媽是老師,一次分享經驗說,都是媽媽陪著她一起學習。吃飯的時候,他們會一起聽廣播。每次飯後,就把餐桌一收拾,兩個人就開始學習。女兒看書、媽媽也看書。女兒寫作業,媽媽就備課。在這種良好氛圍熏陶下,女兒品學兼優,是令人羨慕的對象。

所以,高質量的陪伴非常重要,有條件最好親力親爲,沒條件也要借助資源、創造有利條件。

舍得嚴格管孩子

現在的孩子普遍都倍受寵愛,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父母也不敢太嚴厲,還要找出一點點閃光點表揚孩子,生怕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或者,有的父母想管孩子,家裏老人出來做擋箭牌。再或者,有些父母就是覺得孩子快樂就好,成績無所謂。

可是,有些孩子卻因此對自己要求極低,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學習總是在原地打轉。等到中考、高考了,家長開始急了,也沒有挽回的余地。

網上曾有一篇很火的文章,記錄了一個孩子埋怨媽媽爲什麽不從三年級開始對他嚴厲一點的故事。

三年級,數學考了98分。媽媽說只是粗心,會就好。

六年級,數學92分,媽媽還是說粗心,仔細點就好。

初一,數學考了68分,媽媽說不適應新環境,調整一下就好了。

初二,父母著急了,給請了家教,雖然一些細節不清楚,中考也總算考夠了分數。

高中,因爲初中只是應付考試,數學一臉懵,又請了家教,還是問題重重,缺少的能力無法用補課來來彌補。最後雖然花了很多錢和時間,數學還是廢了。

而那些班級前五的孩子,家長不會犯這個錯誤,早在小學就緊抓孩子的學習,讓孩子打好了基礎,到初中、高中遊刃有余,學什麽都又快又好。

清華學霸賈泓一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名列前茅,他的媽媽早早給他立了10條家規,有爲人處事的、有學習態度的、有珍惜萬物的。在學習上更是不遺余力,會讓孩子承擔錯誤的自然後果,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

正是如此,賈泓一對自己要求很高,筆記都記錄得工工整整,每個科目都學得很好,讓很多孩子束手無策的數學、物理,他提前學都很輕松。最後,一舉考上清華大學,在大學裏適應得也非常好,還邀請很多同學一起給中小學生分享學習經驗。

孩子天生自律的不多,需要先通過他律建立自律!孩子出現問題,父母舍得嚴格管教,不是傷害孩子自尊,而是讓孩子在未來能獲得自尊。

寫在最後:退休班主任一語中的,仔細分析,不難發現,班級排名前五的孩子,大多確實出自這3類家庭,共同點很相似。爲什麽同樣一個老師教,孩子們之間卻有很大差距,原因就在于家庭教育不同,值得每個家長警醒。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啓蒙、科學啓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9 阅读:4883

凝媽悟語

簡介:兩寶媽媽,專注育兒經驗分享,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