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南京城牆建有多少城門?1381年4月11日朱元璋建明孝陵

薩沙講史堂 2024-04-11 09:36:12

薩沙曆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爲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明朝時南京城牆建有多少城門?1381年4月11日:朱元璋建明孝陵。

薩沙是南京人,所有南京小孩,小時候都念過一首兒歌:“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花馬,帶把刀,從你家門前抄一抄,問你吃橘子還是吃香蕉”。

南京的明城牆是全國最高大宏偉的城牆,長度就有35公裏。

南京明城牆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動用全國1部、3衛、5省、37府,152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曆時達28年。

在明代,城牆對于城市的防禦有著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只要有堅固城牆、大量士兵和糧食,城內堅守數月甚至一兩年也不成問題。

當時各大城市大多有城牆,作爲首都的南京自然也不例外。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後,就花費巨資和漫長的時間修建了城牆。

經過了600多年,南京城牆雖然有長達10公裏被破壞,仍然有25公裏保持原汁原味,這也是中國絕無僅有的。

南京城牆最牛逼的地方在于,主體部分仍然是600年前的文物。今天大家隨便沿著南京城牆走一走,就可以看到無數明代制造的城磚,上面明確寫著制造者的姓名和地址。這就是古代的質量保障體系,一旦城磚出現質量問題,可以追溯到制造者,將它殺頭充軍。這也是爲什麽南京城磚用了長達600年,仍然大體完好的重要原因。

自然,南京城牆有一定程度的修複,但絕非一些城市幹脆重建城牆。南京城牆本來是35公裏,然而南京修複城牆僅僅是圍繞著還算完好的25公裏,放棄了被破壞嚴重的10公裏。

大家想要看一看真正中國古代城牆,最好還是來南京。

明代南京有13座大城門,分別是:

城南的正陽門(光華門),通濟門,聚寶門(中華門);

城西的三山門(水西門),石城門(漢中門),清涼門(建成後常年被堵塞),定淮門;

城北的儀鳳門,鍾阜門,金川門,神策門;

城東的朝陽門(中山門),太平門;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小城門。

我們一個個來看:

正陽門(光華門)

光華門是南京的正門,有趣的是它不在南京正南方,而是偏東。

朱元璋剛到南京時,在原來南唐金陵城的東側新建了宮城和皇城,此時南京城牆還沒有建立。

而朱元璋宮城外有宮牆,正對著的城門就是光華門。南京城牆建好以後,也沒有另外開門,繼續選擇光華門作爲城門。

光華門是南京城門中規模比較大的,還精心修建了1道外甕城和2道內甕城用于防禦。

然而,在清末和民國時期,太平軍、湘軍、日寇多次猛攻南京城,光華門又成爲攻擊的重點,遭到較大破壞。

根據日軍戰報《第9師團作戰經過概要》之中的記載,自從12月11日開始,日本動用了150毫米榴彈炮、105毫米加農炮等重炮部隊在光華門城牆上炸出了突破口,大量日軍在坦克的掩護之下發起攻擊。

然而國軍守軍在極爲不利的情況下,仍然在光華門同日寇血戰8個小時。第87師第259旅旅長易安華、第361旅旅長陳頤鼎兩個將軍,先後在這裏殉國和負傷。

日軍爲此傷亡不小,日軍第36聯隊第一大隊隊長伊藤善光少佐被打死。

即便如此,由于光華門異常堅固,在戰爭中也只是部分損毀。

到新中國建立以後的50年代,光華門大體還保持著輪廓。

日本鬼子沒有辦到的事情,我們自己倒是辦到了。

隨後國內出現多次運動,比如1958年大躍進拆城牆運動,文革時候破四舊,導致光華門完全被拆毀,大量城磚也運走,光華門也僅僅成爲一個地名。

萬幸的是,2006年南京城市建設時,在光華門附近挖出了一段明代城牆的根基,這也是光華門僅剩下的了。

通濟門

通濟門位于南京城牆南側,東面就是光華門,是城南三大城門之一。

通濟門是南京主要進出要道,在明代時是防禦中心,有獨特的3重船形內甕城和4道城門。它曾是南京城門中,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座。

抗戰中,通濟門也是日軍主攻方向。因爲該門規模太大,主體建築在戰火中保存較好。

1944年,汪僞政權的僞軍排長夏建華進出通濟門受阻,同站崗的日軍發生激烈沖突,遭到對方毆打和囚禁。夏建華咽不下這口氣,第二天帶著十多人跑到通濟門去報複,同日軍發生打鬥。

期間雙方甚至開槍,導致2名日本兵受傷。日軍也不是好惹的,直接出動大部隊,將汪僞警衛第3師的師部包圍,強行抓走了兩名僞軍排長,將他們痛打一頓。僞軍師長陳孝強得到汪精衛支持,好不容易才進入日軍軍營,將這兩名被打到遍體鱗傷的排長給搶了回來。

本來是互毆,雙方都有多人受傷,又沒有搞出人命,也算扯平了。

然而汪僞政權不過是日本的走狗,事後爲了讓主子滿意,將夏建華判處死刑,另一個組織者,排長陳同來被判處無期徒刑。參與打鬥的僞軍士兵們,多則判刑7年,少則判刑6個月,還將汪僞警衛三師師長陳孝強撤職。

此舉引起了僞軍上下普遍惱怒,認爲日本鬼子欺人太甚,作僞軍還不如一條狗。

1945年日寇投降之前,繼任汪僞警衛三師師長鍾健魂率領警衛三師起義,投奔新四軍。

50年代,通濟門同樣被政府拆除,這裏僅僅剩下一個地名,今天只能從沿用的地名通濟門內、外大街和舊九龍橋來確定原來城門的所在,通濟門前的護城河爲秦淮河,通濟門外跨護城河的橋梁名爲九龍橋。

聚寶門

聚寶門就是赫赫有名的中華門。

中華門是城南三大門之一,也是唯一保留下來的一個城門。

中華門的位置特殊,距離城外雨花台近在咫尺,門內是內秦淮河,門外是外秦淮河。

而雨花台是城南唯一的高地,也是自古以來攻打南京的兵家必爭之地。一旦雨花台被敵人占領,南京城就非常危險,中華門被修建的特別堅固。

中華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甕城,也被認爲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堡壘甕城。

上面兩個城門也提到了甕城,那麽什麽是甕城?就是城門中套著城門。敵人好不容易攻破了中華門城門,以爲攻入了南京城內,其實只是攻入了中華門的內城而已。

中華門也不是憑空出現的,是依靠南唐時期舊城牆的大門修建的。

從中華門的規模,就可以看到南京城牆的龐大規模:此門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占地面積15,168平方米。共設三道甕城,由四道券門貫通,首道城門高21.45米。並有馬道可騎馬登城。各門均有可以上下啓動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現在僅存閘槽和門位遺迹。甕城上下設有藏兵洞13個,左右馬道下設藏兵洞14個,可在戰時貯備軍需物資和埋伏士兵,據估計可容納三千人。

抗戰中,日寇占領雨花台後,就被堅固的中華門所阻擋。讓日寇驚歎的是,這座建立于明代的城門仍然讓日軍無計可施。

資料中這麽寫:在久攻不破的情況下,日軍第47聯隊火炮中隊、速射炮中隊以及聯隊所屬的全部火炮對准中華門城垣開火。日軍通過肩扛手拉將火炮運到位,並運來500發炮彈。其“速射炮”因爲連續猛射,竟熔化了炮管上的油漆。因爲修建中華門甕城的明代,火藥已經較廣泛使用,城門修建得異常堅固,本身具有一定抵抗槍炮的能力,加之中國守軍將士頑強作戰,所以日軍即使有飛機、坦克、火炮提供的優勢火力,也沒有攻下中華門。

日寇無奈之下,調動重炮反複轟擊中華門附近城牆。重炮導致部分城牆坍塌,摧毀了中華門上所有建築物,但仍然攻不進去,可見明代軍事防禦能力有多強了。

今天大家如果來南京,想要遊玩一個代表性的明城牆景點,薩沙首先就推薦中華門,它也是南京地標。

三山門

三山門是城西的主要城門,也叫作水西門。

水西門同上面的城門有所不同,是南京城市水道出入的主要城門,大量船只從這個城門進出。水西門的邊上就是西水關,戰時可以封鎖進出水道,保證南京城的安全。

西水關的地位特殊,是內秦淮河通往長江的交通樞紐。

明清大量物資運輸主要依靠船只,所以水西門也是最熱鬧的城門,每天有上千船只進進出出,運輸大量物資和客人。

在明清乃至民國時代,所謂十裏秦淮說的就是內秦淮河,是秦淮河在南京市區內的一段,就是從西水關到東水關的這一段。

這個城門也在50年代被拆除,三山門原址一帶是昇州路、莫愁路、虎踞南路、水西門大街和鳳台路交彙的交通樞紐。

石城門

石城門是城西的一個城門,本來是南唐時代的西門,也叫作漢西門。

漢西門是西面進城的主要通道之一,每天都有大量車輛進出,城牆附近極爲繁榮。

當年朱元璋考慮到漢西門人流量大,特別將城門路邊修建爲堅硬的“監石”。由于每天進出車輛太大,數百年後的清代,這些“監石”很多都被碾碎,由此可見當年的繁榮。

漢西門是南京城牆西部的防禦中心,由二道甕城,三道城門組成。

由于漢西門規模比較大,在50年代拆除時只能毀掉了一部分,仍然留下不少部分。

1997年,南京修建漢中門廣場,保留了明代漢西門的一部分,作爲展覽品放在廣場上。

漢西門也成爲南京僅存的4個明代城門之一。

清涼門

清涼門也是西面的城門之一,卻比較特殊。

南京城市地形多變,城西存在清涼山等小山脈,不是一馬平川。清涼門所在的就是清涼山附近的小山上,所以交通相對不便,老百姓不從這裏出入,主要作爲軍事用途。

清涼門外就是長江,明軍士兵從船只上岸後,可以從清涼門進入。同時,城內守軍也可以從清涼門出去,登上長江邊的船只。

清代長江航道出現改變,清涼門距離長江的距離變遠了,就更用不上了,一度被清政府堵上。

清涼門比較偏僻,不是交通要道,意外的被保存下來。

50年代大毀南京城牆的時候,就放過了這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城門,也成爲保存至今的少數明代城門之一。

今天的南京人可能不能理解清涼門的偏僻,現在這裏的房價極高。

在民國時期以及新中國時期,南京的火葬場也就是清涼山火葬場,就在清涼門附近。這個火葬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搬遷離開,由此可見這裏的偏僻程度。

當時都說清涼門附近有鬼火,所以不要說夜晚,就算大白天也很少有人經過這裏。

定淮門

定淮門是城西的城門,在清涼門的南側。該城門跨越秦淮河,明代原名馬鞍門。

後來秦淮河發生泛濫,朱元璋將這個城門改爲定淮門,以求秦淮安定。

定淮門在明清時代沒什麽名氣,主要用于連同城內于明代在全國排行第一第二的造船廠:龍江造船廠和寶船廠。

始建于南宋時期的龍江船廠,曾經是曆史上最繁忙的國家級造船廠,和寶船廠並稱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船廠。龍江船廠曾爲宋、元、明代制造過大量海船和軍艦,爲明王朝保衛京畿、防禦倭寇、海上漕運、江防、海防……做出巨大貢獻,也曾爲海上絲綢之路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龍江造船廠附近的寶船廠,則主要是爲鄭和下西洋制造大型海船,從明朝永樂時期才開始運作,前後建造數百艘大船。

只是,這些造船廠同老百姓沒什麽關系,所以平時定淮門也不繁榮。

定淮門位置比較偏僻,卻沒有清涼門那麽好運氣,在50年代也被拆除,只剩下地名。

儀鳳門

儀鳳門在南京城牆的西北角,南面就是定淮門。同定淮門、清涼門不同,儀鳳門是南京又一個防禦中心。

儀鳳門扼守南京通往長江碼頭的要道,如果敵人從水路進攻南京,就首先會攻打儀鳳門。

而朱元璋之所以建立儀鳳門,主要是儀鳳門就在獅子山上,借助這個城西北唯一的高地進行防禦。

爲此,朱元璋曾親自登上獅子山查看地形,規劃儀鳳門的具體位置,還在附近山頂修建了閱江樓。

1853年,太平軍從武昌沿著水路南下,攻打南京城。南京城牆堅固,雖然城內清軍戰鬥力低劣,仍然久攻不克。

太平軍研究多時,選擇儀鳳門爲主攻點。太平軍埋下大量炸藥,將儀鳳門附近一段城牆炸塌,由此攻入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國長達10多年之久。

儀鳳門的位置一直比較重要,1895年,張之洞在儀鳳門下鋪設了南京第一條近代馬路。

儀鳳門很僥幸的躲過了1958年大躍進時的拆城門拆城牆運動,沒想到1971年文革時期又來了一波,最終被徹底拆毀。

鍾阜門

鍾阜門在南京城牆的西北,在儀鳳門的南面。鍾阜門不太重要,位置在獅子山下,地形崎岖,平時很少有人進出。

在明代成化年間,鍾阜門就被廢棄,用石頭堵塞起來,一直沒有恢複。于是,1958年鍾阜門自然也被拆除,目前只剩下地名。

金川門

金川門在南京城牆北面,因爲城門下有金川河流過彙入長江而有名,它的西面就是鍾阜門。

金川門有陸地通行的金川橋,也有進行水上防禦的水關。

金川門是從南京城北進出長江的一個通道。

1402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率軍攻打南京,負責防守金川門的是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這兩個家夥選擇打開金川門迎朱棣入京,這就是金川門之變。金川門之變,宣告了建文朝的終結,朱棣登上帝位。

在1958年,金川門也被拆除。

神策門

神策門是南京城牆最東側的城門,就在著名旅遊景點玄武湖西邊,位于今天南京市中央門立交橋的東南角。因地理位置問題,從明代以來神策門就是被破壞最少的城門,也是僅存的南京城門中保存最好的。

神策門位于南京城的東北面,理論上只有從東面陸地上攻過來的敵人,才會攻擊這個門。

然而明清時代,南京城壓根不存在從東面陸地上的威脅,敵人可能從南西北三個方向進攻。

從明代開始,只有太平軍在全面圍攻南京時,曾攻擊過這個城門,因此城門大體保存完好。

有趣的是,30年代美國亞細亞石油公司向國民政府租用了神策門附近的甕城,作爲油料倉庫。

日寇占領南京以後,也將這裏設爲油料倉庫。

解放軍在1949年占領南京後,南京軍區長期將神策門作爲油料倉庫,開辟爲軍事禁區,不允許閑雜人等進入。

就是這個軍事禁區的保護傘,神策門僥幸躲避了在毛澤東時代曆次運動。

太平門

太平門在南京城牆的東北,是南京城北面的正門,神策門在它的西北面。太平門的名氣很大,尤其南京人無所不知,主要還是因爲龍脖子路。

太平門恰好在玄武湖和鍾山山脈之間!太平門附近有一段城牆,修建在鍾山上。山勢非常陡峭,城牆下出現了一條彎彎曲曲又漫長的道路,就是赫赫有名的龍脖子路。

無論開車還是騎車,龍脖子路都非常難行。同時,這裏還被視爲南京極陰地點之一,據說夜晚經常出現怪事,所以南京本地人很少晚上來這裏。

龍脖子路爲什麽被稱爲陰地?恐怕還是曆朝曆代死于這裏的士兵太多!

自古以來,從陸地攻打南京,首先就要占領鍾山山脈的紫金山,這是南京城外最高點。

而太平門就在紫金山下,從古至今都是敵人的主攻方向,壓力比其他城門要大得多。

無論是太平天國時代,還是日寇進攻南京時代,太平門都經過慘烈的拉鋸戰。

太平軍認爲太平門雖然高大堅固,仍然不足以抵抗清軍長期工事,進而在外圍的鍾山上修建了地堡城、天堡城兩個要塞,拱衛太平門。

湘軍通過常年鏖戰,終于占領兩個要塞和龍脖子路,進而用炸藥炸開太平門,攻入了南京城。

這一線經過常年鏖戰,雙方大量官兵死在這裏,到處都是累累白骨,慘不忍睹。

1911年辛亥革命時的江浙聯軍也是從太平門攻入南京,1937年日寇同樣如此。

日寇沒有徹底毀掉的太平門,在1958年被拆除。

朝陽門

朝陽門也叫作中山門,是南京城牆東面唯一的城門。

當年孫中山先生遺體從下關碼頭一直運到紫金山,沿路的道路、橋梁和城門大多改名,比如中山北路、中山南路、逸仙橋、中山門等等。

中山門的規模雄偉,明代卻很少開門。這是因爲,明代朱元璋的皇宮,南京明故宮的皇城城牆門就在這裏,連同到郊外的明代帝王陵寢明孝陵。

中山門平時不可能讓老百姓進出,只有皇宮內部人員才會走動。清代明故宮成爲遺址,中山門也成爲城東主要交通要隘。

有意思的是,1943年汪僞政權領導人汪精衛,親自爲中山門題詞落款。

1946年,國民政府將中山門上汪精衛的留名鑿去,不過仍然保留著他書寫的中山門三個字。到了1996年,南京政府將汪精衛的字換掉,采用了王獻之的集字。

汪精衛題詞的中山門,也不是明代的中山門。

在迎接中山先生棺木時,考慮到中山門過于狹小,卡住城東交通的脖子,將城門搬遷了一下。

今天的中山門,是在1929年原址不遠處新建的。

即便如此,抗戰期間中山門成爲日寇主攻方向,遭到重炮反複轟擊,導致損毀非常嚴重,幾乎坍塌。直到今天,我們去中山門附近城牆遊玩,仍然可以看到城牆上的累累彈孔。

除了這13個明代城門以外,南京還有玄武門、挹江門、雨花門、解放門、新民門、中央門、漢中門、草場門、小北門、武定門、集慶門、華嚴崗門、長幹門、標營門等大大小小十幾個門。

這些新城門是從清末到2010年前後新開的城門,主要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這個自然無可厚非,對城牆也沒有大的破壞。

其實,南京除了內城牆以外,還有長達120公裏的外城牆。這些城牆雖然只是比較簡易的泥牆包磚城牆甚至泥土城牆,仍然有一定的防禦作用。

只是,今天外城牆早就沒有蹤迹,只剩下18個外城牆門的名字:東面姚坊門(堯化門)、仙鶴門、麒麟門、滄波門、高橋門5 門;南面上方門、夾岡門、雙橋門、鳳台門、安德門、小安德門、馴象門7 門;西面江東門、石城關(又叫柵欄門)2 門;北面外金川門、上元門、佛甯門、觀音門4 門。

明代13個城門中,主要是建國以後南京對于文物保護的極度不重視。

這個分爲幾波。

第一波,是上世紀50年代極左時代的拆城運動。

當時認爲城牆是封建殘余,給予大肆拆除。

僅剩下中山門、中華門、神策門3座城門沒有拆除,另外還有清涼門、儀鳳門因爲被廢棄多年,暫時顧不上拆除,漢西門則拆了一半。

13個城門,只留下5個半。其中通濟門是全世界最大的甕城,任何外國建築無法相比。

當時資料記載:內部結構極其繁複,其形狀在中國絕無僅有,一座城樓,兩條上城馬道和人行道,三座甕城,四道門垣皆爲拱券砌築,以及若幹甕洞,甕城周長約690米,立面城寬約90米,均爲條石砌築,比現存最大的甕城聚寶門(今中華門)還要大。

城門損壞最爲嚴重的,就是光華門。日軍在攻打南京時,主攻光華門,用重炮反複轟擊,兩軍激烈作戰。日軍爲了占領光華門,先後死傷近千人。城門雖殘破,大體還完好,卻在50年代被拆除。

第二波,70年代又一次極左年代,儀鳳門也被拆除,城牆也被拆了10公裏。

需要說明的是,剩下的中山門、中華門、神策門沒有被拆掉,也不是上面有人心慈手軟。

保留中山門,主要出于政治考量。

衆所周知,中山門本來叫做朝陽門,改名是爲了紀念中山先生。

在南京,中山門可以看作中山陵的一部分,是一種政治象征,代表現政權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繼承者。

這是毛主席定論的東西,屬于大是大非問題。所以,沒有人敢于拆毀中山門,這等同于拆毀中山陵。要知道,當年日寇尚且沒有敢于損毀中山陵。

神策門則位于南京軍區的內部油料倉庫,早在清末開始就是軍事禁地,即便軍人也不能擅自進入。當年解放軍地位是最高的,比地方政府還高,這才勉強保住了神策門。

至于威武雄壯的中華門,之所以被留下,是用一個學者的命換來的。

朱偰是北大畢業生,後來留學柏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是文物專家,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分管文物保護和博物館。

朱偰是全國聞名的著名學者,也是蔣介石點名要帶到台灣的人物。爲了挽留他,當年劉伯承和陳毅親自出面請他不要去台灣。

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大規模拆毀南京明城牆的過程中,朱偰先生挺身而出。在奔赴現場察看後,他向政府提出意見,加以制止。此後又四處奔走,聯合各界發出呼籲,以阻止拆城風潮;接著又撰寫文章在新華日報上發表,對主持拆毀明城牆的有關部門提出批評,還電告國家文化部,請求制止南京的拆城風潮。

要知道,這種行爲在當年是極爲危險的,全國沒有幾個人敢這麽做。

爲啥?這可以最高領導人定性的:1958年1月,毛澤東在第十四次最高國務會議上表示“南京、濟南、長沙的城牆拆了很好,北京、開封的舊房子最好全部變成新房子”。兩個月後在成都會議上再次指出“拆除城牆,北京應當向天津和上海看齊。”

朱偰以一種“書呆子”的固執,不顧身家性命,冒死直言:夫士既不能執幹戈而捍衛疆土,又不能奔走而謀恢複故國,亦當盡其一技之長,以謀保存故都文獻于萬一,使大漢之天聲,長共此文物而長存。

在朱偰的拼死建議下,南京政府還是保留了中華門這一個城門,也有了今天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堡壘甕城中華門。

只是,朱偰爲此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他被定爲右派,1966年遭多次抄家,家具被搶光,瓷器全被砸光,存書被焚燒光;他還慘遭毒打;造反派對他拳打腳踢,已是家常便飯。

被折磨2年以後,1968年朱偰先生忍無可忍,自殺身亡。7月15日早晨,人們發現朱偰在南京圖書館大門口水泥地上仰面躺著,沒有請法醫鑒定,就被草草火化。

他死前寫好遺書:“我沒有罪。你們這樣迫害我,將來曆史會證明你們是錯誤的。”

薩沙要說的是:朱偰沒有說錯,曆史是最公正的,曆史會證明誰對誰錯!

今天的南京,又花費巨資重建了諸如儀鳳門在內的城門。朱偰用命換來的中華門,也成爲南京最重要的旅遊景點。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