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他點燃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

華輿 2024-05-14 14:10:34

“他(馬可·波羅)才17歲,正是我現在的年齡,就跟爸爸和叔叔一起開始一段冒險旅行。”近日,意大利高中生馬可·奧利娃分享了自己對馬可·波羅的理解,“和馬可·波羅有同樣的名字,讓我感到非常自豪。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這都是代表馬可·波羅精神的。”

2024年是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這位將中華文明介紹給西方的意大利人,不僅被中國人所熟知,在意大利也享有盛名。雖然自古以來有不少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知名使者,但馬可·波羅幾乎可以算是最早爲西方社會揭開東方神秘面紗的探險家之一。13世紀至14世紀,歐洲大部分國家仍深陷中世紀的保守與落後,馬可·波羅著述的《馬可·波羅遊記》一經問世,便成爲向東“取經”的“旅行攻略”,點燃了歐洲人內心對東方的向往,中華文明的種種元素,也由此以一種積極的形象在歐洲留下印記。

▲1月27日,一名男子手持《馬可·波羅遊記》走在意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當日,2024年威尼斯狂歡節在威尼斯拉開序幕。(新華社發)

從威尼斯到蘇州——

絲路兩端的相識相知

今年1月10日,中國蘇州市和意大利威尼斯市兩個聞名世界的“水城”共同主辦了一場紀念馬可·波羅的絲綢展會。700多年前,馬可·波羅曾這樣描述蘇州:“蘇州是一座美麗的大城市。這裏盛産生絲,人們用生絲紡織出成品,不僅供自己消費,使人人都穿著绫羅綢緞,而且還銷往外地市場。這裏人口稠密,商業和手工業都很發達,實在令人驚歎。”有研究顯示,馬可·波羅一路從意大利來到中國元大都,其路線正是借鑒了古代陸上絲綢之路。

在馬可·波羅之前,歐洲人只知道絲綢來自神秘東方,並不清楚它原産地的模樣。馬可·波羅通過分享親身經曆,把絲綢來源地具象化,將蘇州等地中國發達的紡織生産和商業生活呈現在西方人面前,大大激發了他們對東方物産的喜愛和探索東方的熱情。

今年2月,在全球曆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威尼斯狂歡節上,蘇州絲綢服飾走進“歐洲最美客廳”聖馬可廣場,在狂歡節閉幕式巡遊中亮相。二十余位來自中意兩國的青年男女身穿典雅清麗的中國傳統漢服,向世界呈現一場充滿東方風情的巡遊展演,也成爲威尼斯狂歡節這場全民盛會的華麗終章。威尼斯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馬曉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七個多世紀以前,這位威尼斯的冒險家、商人沿著‘絲綢之路’前往中國。今天我們將這些中國傳統絲綢展示在威尼斯人和世界人民面前,希望帶給大家美好的體驗。我們也希望以服飾爲媒介,增進東西方文化交流。”

意大利和中國位于古絲綢之路兩端,都是擁有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1979年意大利米蘭與中國上海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成爲第一個與中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的歐洲城市。而蘇州和威尼斯于1980年結爲友好城市,在經貿、文教、體育、醫療衛生等領域頻頻合作,延續著700多年的情誼。截至目前,意大利已有86座城市與中國城市結爲友好城市,在歐洲位居前列。

從意大利到歐洲——

激發西方“中國情結”

如今,在馬可·波羅舊居入口處,我們可以看到由威尼斯政府1871年镌刻在牆上的銘文,大意是“這裏原來是馬可·波羅的家,馬可·波羅旅行到亞洲最遠國度並描述了它”。

據威尼斯大學亞洲及北非研究院助理教授利維奧·紮尼尼介紹,在13世紀,威尼斯已經是歐洲非常重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威尼斯,因爲參加家鄉的戰役被俘,在監獄中向獄友口述自己的東方之行,《馬可·波羅遊記》由此問世。自此,歐洲得以更詳細地了解中國。

紮尼尼對記者表示:“《馬可·波羅遊記》是他在中國所見所聞的真實記錄,在歐洲産生巨大影響,成爲中世紀歐洲最重要的暢銷書之一。隨後幾個世紀,許多探險家、航海家和商人決定追隨馬可·波羅的腳步,一定要前往馬可·波羅所描述的東方。”不少研究表明,聞名全球的意大利探險家哥倫布,就是《馬可·波羅遊記》的忠實讀者,他參考馬可·波羅的足迹,完成地理大發現的壯舉。紮尼尼評價稱:“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馬可·波羅的書和前往中國的願望影響的。正是在開辟另一條東方路線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美洲。”馬可·波羅和他的遊記開闊了歐洲的地理視域和心靈視野,激發出此後歐洲人持續幾個世紀的東方情結。越來越多中國商品以其獨特工藝和異域風情引起歐洲人的濃厚興趣。

從曆史到未來——

傳承尊重與平等精神

今年以來,意大利多地舉辦形式各樣的文化交流活動紀念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除了威尼斯狂歡節上的蘇州絲綢和漢服表演,2月2日至13日,由威尼斯市政府和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意大利國家委員會聯合主辦的“未知之地:馬可·波羅的奇幻之旅”水上燈光秀,借助噴泉、燈光、投影和演員表演講述馬可·波羅的東方之旅,吸引大量威尼斯本地居民和外國遊客前來觀賞。威尼斯莫切尼戈宮博物館館長基娅拉·斯誇爾奇納表示,馬可·波羅無疑是世界公民,紀念馬可·波羅意味著強調與東方,特別是與中國一直以來存在的對話關系。

3月8日,以“馬可·波羅:藝術與發現”爲主題的藝術展在意大利北部城市都靈的意大利國際藝術博物館開展。展覽彙集中意兩國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創作的繪畫、版畫、雕塑、攝影等作品。該博物館館長圭多·福爾科說,意大利人對中國當代藝術非常感興趣。而中方策展人費馨瑤介紹,這些作品通過西方的藝術手法講述中國故事,“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的魅力”。

在意大利,“馬可”是個比較常見的名字,馬可·波羅與中國的故事、“發現與對話”的探索精神也在一個個同名的“馬可”之間延續。意大利威尼斯電影節前主席馬可·穆勒說:“我1975年去中國進修,發現我們外國人對中國電影幾乎一無所知。于是,我決定把我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研究中國電影,學習中國電影,推廣中國電影。馬可·波羅介紹了古代中國的全面情況。我一直想通過電影介紹中國社會、中國文化、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而意大利維羅納國際學校中文教師馬可·佩魯西則說:“馬可·波羅就是我們的英雄。哪種英雄?文化英雄。文化是一座橋,我們要建設這座橋,從西方到東方。”

正如紮尼尼對記者所說,人類是如此多樣,文化是如此豐富,對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産生興趣應當是自然而然的。“馬可·波羅做出了典範,他帶著真誠的目光,以一種尊重的方式接近另一種文化,並渴望了解它。在當今世界,有必要保留馬可·波羅接觸其他文化的精神,那就是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關系的對話交流。”(完)

作者/張馨文 彭卓 任耀庭

來源:參考消息網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