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預定年度最佳,名副其實嗎?

Idlemovie 2024-04-20 16:29:23

《年少日記》太像小孩子版《陽光普照》,將墜樓死亡進行剖析。

不過相對于《陽光普照》成人向的直面問題,《年少日記》是輕拿輕放,但落地那一刻力達千斤。

這種表面與內在的強烈反差讓《年少日記》看似文藝範兒十足,實則鞭辟入裏,導演實現了簡對繁的沖擊。

首先是剪輯幹淨利落,不拖泥帶水。

如有傑跳樓的片段,幾個鏡頭,加幾句日記旁白,中段延續開頭,沒有血腥畫面,沒有聲淚俱下,但那種溢出銀幕的震撼力與無力感足以觸達人心。

其次是白描的表現手法,寥寥數筆,不加渲染,不加烘托,情感世界的千溝萬壑便映入眼簾。

如十歲的有傑,他有孩子般的天真爛漫,可他的口頭禅卻是“對不起”,這句台詞一出來,即便三破一苦的情節不在,依舊能感受到恐怖與絕望。

這份不靠動不動就痛哭流涕來傳達情緒的克制與細微反而讓角色更加鮮明生動,共情力更強,值得不少國産導演學習,感情戲不止有眼淚才算。

最後是懂得做減法,《年少日記》攏共95分鍾,掐頭去尾也就剩90分鍾。

按照一般倫理片的邏輯,這類電影拍個100分鍾,甚至150分鍾都是常態,但導演省略了諸多不必要的傾訴、壓抑。

如家長的反省與懊惱,孩子的自我剖析跟解構,以及沒意義的鏡頭,如各種空鏡轉場,設置諸多與影片主旨不搭的構圖。

父親說你已經十二歲了,有傑說我才十歲,不用拍什麽原生家庭的打罵,家庭的漠視與傷害已無處遁形。

還有父親臨終前的一句“我不記得小傑長什麽樣子了”勝過千言萬語,無法彌補自己的過錯遠比知錯就改來的更狠。

有俊的沒有准備好迎接一個新家庭和他說是我們的忽略造成了哥哥的慘劇,不用控訴就已解構出教育的利弊。

結尾處,長大後的有俊帶著鮮花來到哥哥有傑跳樓的天台,轉過身看到十歲的有傑,相顧無語,但與前文的呼應可以看出導演的用意,向前看,別回頭。

盡管《年少日記》的基調比較抑郁,但弟弟在最後被哥哥治愈,能夠直面不盡如人意的人生,消除陰影,撥雲見日,陽光普照。

這個片段與有俊念出全班25個人的名字的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要忘記,有人關心著你,不要封存自己,陰霾總會過去,這一刻,影片基調變成了積極。

除卻技法上的優秀,內容和思想上,《年少日記》也不遑多讓。

本片的故事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一封自鲨信牽扯出不堪的回憶,串聯起了家庭、學校、社會、體制、人性的弱點與光輝,自省和懊悔。

敘事方式雖然沒有遵循傳統的五幕劇,但劇情不難捋清楚,這應該是導演的刻意爲之,讓文本通俗易懂才能讓思想更容易與觀衆共鳴。

觀影之時,大家應該能想到一個現實,其實許多家長都是普通人。

他們沒有那麽多人生經驗可以傳授給自己的孩子,這讓孩子在人生的路上會慢一點,甚至到達不了終點,所以有時候得接受自己的平凡。

普通人沒有多少人生道理,因爲圈層決定認知。

他們能給孩子的就是吃苦、努力,改變命運靠自己,那上層人的道理就是絕對正確的嗎?也不盡然。

片中的父親優過太多家長,他是大律師,住著大豪宅,出門有司機,在家有保姆,給學校捐款,與上流社會來往,妥妥的社會精英。

可他的教育方法呢?傳統、守舊,不與時俱進,也不知變通,只知棍棒伺候,學的不好就一定是不夠努力,從不肯跟孩子對話。

因爲東亞家庭的倫理結構從來不是平視的一對一,而是特權關系的上對下。

很少有鼓勵和道歉,去發現孩子的不開心,總想著望子成龍,卻沒人教會孩子怎麽面對失敗,如何正常生活,怎麽敞開心扉,如何過得開心,不可以也是可以的。

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是崇尚成功,好像失敗變成了十惡不赦的罪名,然而人生哪有那麽多賺大錢,成大事,大多都是平平淡淡,這也是導演所要傳達的一點意思。

健健康康、完完整整、簡簡單單的過一生已屬不易,有時候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現在的世界不同以往,孩子可接受的信息太多、太快,心理變化不再是過去的單一,周遭環境也更複雜,一句關心可解難題,一次冷漠可悔一生。

但轉念一想,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這麽大,每個人都內卷。

稍微松懈可能就落後他人,致使大家都活得很緊繃,松弛感成了一種奢侈,逼著趕著向前沖,誰又敢掉隊。

這個世界,一生下來什麽都有的畢竟是少數,家長將跨越階層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似乎是唯一的辦法,好像怨不得他們。

然而誰又曾問過孩子有沒有這個能力或想法助力每一個夢想,有俊品學兼優,可長大後也沒有成爲什麽了不起的人,但他所做之事可稱之爲了不起。

讓學生在三觀尚未健全之前得到充分的關心,養成樂觀、積極的態度,也許將來的他們因爲這一次改變變得飛黃騰達,對于有俊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成功。

《年少日記》的呼籲是老生常談,但爲何不過時?

因爲貶依然是教育的主梁,變都在裂痕難以修補之時姗姗來遲,因爲貶依然是輿論的主旋律,變只是短暫的幡然醒悟。

風一過,痕迹被掩埋,一切又照舊,《年少日記》可不就經久不息了。

0 阅读:9

Idlemovie

簡介:電影,應該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