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交出手中大權後,中方的信馬上就到,有句話專門送給黃循財

慶彬有理 2024-05-16 16:54:44

李顯龍剛完成權力交接,中方的賀信馬上就到,有句話專門送給新總理黃循財。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遞交辭呈後,財政部長黃循財正式接棒。新加坡正式進入了“4G時代”,也就是第四代領導班子開始執政。很快,黃循財就收到了中方發來的賀信。

【黃循財正式從李顯龍手中接棒】

我方在信中提到,中國與新加坡自從1990年建交以來,兩國政治互信不斷深化,各領域合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果。願同新加坡方面繼續保持密切溝通協作,助力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

這些關鍵詞,既是中新日後深化合作的重點,其實也是黃循財上任後的幾大目標。

在外界看來,黃循財接班以後,面臨三個主要任務。首先是帶領執政黨備戰明年大選,然後就是中美兩個大國間的外交平衡,再然後就是國內的經濟民生問題。

以新加坡的體量,即便是內部議程,也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沖擊。這也使得,新加坡的經濟發展,與亞太的地緣格局變化高度挂鈎。

【李顯龍遞交辭呈】

站在我們的立場上來看,中國與新加坡的互動,是時候往更深層次推進。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這種泾渭分明的做法。現在我們都知道,經濟與安全並非泾渭分明,而是密不可分。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黃循財就曾,帶著第四代領導團隊中的核心成員訪華,與中方政府首腦會談。

由于他身份特殊,不僅是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還是李顯龍選定的接班人,所以我們這邊也領會到新方的深意,在開場白特意點出,黃循財率領的代表團“很特別”。而那次中新高級別會談,就相當于提前爲黃循財上台後的雙邊互動預熱。

黃循財上任前夕,談到與中國的關系,就特意強調,新加坡長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也不會允許自己被“台獨”利用。

實事求是地說,要是中美關系出現波動,新加坡的處境就會很尴尬。一方面,中國與新加坡有密切的經貿合作,在其他領域的互動也穩中有進;

【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多少受到“選邊站”的壓力】

但與此同時,新加坡也高度依賴與美國的防務關系。只不過新加坡一直很注意與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同盟保持距離。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就表示,要是中美爆發沖突,新加坡不會成爲美國的“軍事基地”。

不過這也說明,新加坡已經充分意識到,一旦中美關系往最壞局面發展,新加坡就很難繼續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因爲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得有相對安穩的地緣政治環境。

黃循財走馬上任以後,發表的就職演說,就能很好地體現他對新加坡的地緣政治定位。在黃循財看來,新加坡作爲一個小國,無法擺脫大國競爭帶來的地緣格局變化。

他隨後重點闡述了新加坡目前面臨的外部環境,說亞太地區和平穩定不再,新加坡必須適應新的現實,同時強調了新加坡自身的競爭力。

他還希望中美關系能夠繼續穩定,不過即便出現問題,新加坡也會繼續與雙方接觸,不會“選邊站”。

看得出來,就跟李顯龍一樣,黃循財也希望能夠繼續在中美之間扮演一個和事佬。甚至在中美之間出現危機的時候,能夠出面發揮影響力,幫忙平息事態。但如果真的出現類似的情況,新加坡還能否獨善其身,就見仁見智了。

【黃循財身上的擔子很重】

根據之前的經驗來看,在中美關系不穩,引發國際社會擔憂的同時,包括李顯龍在內的一衆新加坡政府高層,總會第一時間表態,呼籲中美“加強溝通,增進理解”。

這種做法無形中也提升了新加坡的國際話語權,讓外界認爲,新加坡體量雖小,但卻能夠與中美這兩個大國說上話,再加上新加坡又同時與中美有密切的合作關系,所以這番不偏不倚的姿態,還是有那麽一些說服力的。

當然了,新加坡斡旋中美,更大程度上是爲了自己的地緣利益考慮。黃循財自己也說,他既不親美,也不親中,而是“親新加坡”。

整體來看,新的國際形勢,也對黃循財所帶領的第四代領導團隊構成了新的挑戰。

影響亞太安全穩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南海、台海問題、緬甸危機等等,我們也能看到,在上述熱點中,中國要麽是核心利益相關方,要麽就扮演一個關鍵的調停角色。新加坡心心念念的地區和平穩定,離不開與中國的密切協調。

【李顯龍把黃循財扶上馬,接下來也會送他一程】

另外補充一句,李顯龍在位二十年,新加坡經濟取得長足發展,黃循財作爲被李顯龍一手帶出來的高層,又是他選定的接班人,身上的擔子不可謂不重。

當然了,李顯龍只是辭職,並不是隱退,就跟李光耀當年一樣,他接下來還會繼續以國務資政的身份,活躍在新加坡的政壇上,這可不是虛銜,而是實打實的內閣職位。

換句話說,李顯龍就算卸任,依然在核心決策層裏面。而且新加坡領導層交接,也有一個“先扶上馬,再送一程”的慣例。所以新加坡的政權過渡,理論上還沒有完全結束。

5 阅读:1603

慶彬有理

簡介:拓展思維世界,給廣大讀者視覺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