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舟到天宮,能量餐不僅是“太空外賣”,更是航天員的舌尖宇宙

行冭空 2024-02-16 13:42:47

從《山海經》中的誇父追日神話,再到現代的火星任務車,從牙膏狀半流體材料到航天員精密配制的能量餐,我們所經曆的跨越遠不止是時間,更是在有限的光年內開啓的“星際之旅”,這其中蘊含的是科技與“食”空領域的深入探索與蓬勃發展。

從“神舟”到“嫦娥”,從首次太空漫步到建立常駐的太空站,這期間的發展如火箭般迅猛,僅在短短的幾十年內,我們便實現了對太空探測與航天食品的跨越式發展,使無數人的夢想轉變爲現實。科技與生活的完美結合,讓這項偉大事業走入千家萬戶。

航天食品發展四個階段

回溯過往,由最初的乏味至極的“擠牙膏式”半流體航空食物,發展至現如今繁花似錦的太空餐及充滿驚喜的太空“盲盒”,這不僅僅代表著航天食品的曆史性進步,更是我們偉大的中國科技與食品相結合所煥發出的璀璨光芒。

第一階段:冷牙膏時代

衆所周知,由于地球與太空的磁力場和重力場存在顯著差異,再加上我們身處相對真空且極具挑戰性的高能輻射環境,無可否認,太空環境遠比地球更爲錯綜複雜!

同時,航天食品與我們日常食用的食品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這也讓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更加繁多!

在上世紀60年代,當前蘇聯成功地將首位宇航員送到太空中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開始了航天食品研究與制造的偉大旅程。

可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嘗試和反複實驗之後,我們終于迎來了第一代航天食品的誕生。

那是一種類似于牙膏狀包裝的高濃度的半流體美食,您需要以“擠牙膏”的優雅方式,將這美味的半流體食物,穿過航天加壓的特殊服裝,最後通過頭盔留置出來的唯一進食孔品嘗。

第二階段:濕包

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期,載人飛船的電源領域終于實現了曆史性的技術突破,經過技術升級,我們欣喜地采用了更加便捷而又簡潔的“氫氧燃料”電池!

值得我們驕傲的是,當“氫氧燃料”電池正常運作時,它不僅能夠釋放出強大的能量,還會伴隨産生大量的水,正因爲如此,令人贊歎的第二代航天食品“濕包”應運而生。

這種先進的複合型脫水食品,相較于第一代半流體食品,口感上已經越發地道,接近正常食物的美妙滋味,這無疑標志著航天食品成功邁進了第二階段!

令人驚歎的是,在短短10年之後,當時間步入1970年代,由于科技的飛速進步與蓬勃發展,航天食品在技術層面取得了新的巨大突破,研發並制造出了一種特殊包裝的新鮮軟罐頭。

第三階段:高速發展階段

在航天食品飛速發展的階段,我們偉大的祖國在研制航天食品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艱險,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當時間定格在2003年,隨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圓滿成功發射,航天英雄楊利偉先生榮幸地成爲了首次造訪太空的中國旅客。

在航天艙內,航天員楊利偉勇敢地食用了我國第一代航天食品——一款類似能量棒的美味點心!並且,楊利偉在太空中吞食月餅的畫面,瞬間通過衛星及相關通訊設備,傳播到各個角落,成爲了廣大人們熱議的話題。

第四階段:太空能量餐與太空廚房

伴隨著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技術的不斷突破,航天食品在經過快速發展後,也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

特別要提及的是,在衆多前期物資中,絕大多數都與航天員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就以航天員的食物而言,除了必不可少的能量餐之外,其他各類物資更是琳琅滿目,譬如曾經火爆網絡的魚香肉絲和宮保雞丁等美食。

航天員能量餐,亦被譽爲太空能量餐,源自昔日航天員專屬之食品,無論是制作規格,亦或各類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皆遠勝市面上所見常規食品。

從神舟飛船到天宮空間站,毫無疑問的是,我國科技已經取得了飛速進展,同時,科技與食品的融合發展則爲我們掀開了全新的篇章。

如今,航天員的能量餐已經不再神秘,不僅如此,它還不再局限于航天員們的特供美食“太空外賣”,而是隨著軍民融合事業的深入推進,逐步走進了廣大民衆的生活中。

0 阅读:32

行冭空

簡介:悠悠如雲行太空,竟使三風變爲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