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聚焦算力産業搭建自主平台

海外網 2024-05-12 18:40:56

來源:光明日報

“南京智算中心二期已基本建設完成,算力可達每秒180億億次(八進制下),總算力較一期實現了翻番。”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麒麟科創園的南京智算中心(以下簡稱“麒麟智算中心”)二樓機房內,一排排服務器指示燈交替閃爍,看不見的海量數據正在線纜中來回穿梭。

每秒180億億次的算力是怎樣的概念?麒麟智算中心運營總監洪晨曦打了個比方,假設14億人口在每秒執行一個“1+1=2”的計算,那麽180億億次就需要14億人日夜不停算上40年。這樣龐大的數據計算量,在智算中心只需要一秒即可完成。

作爲長三角地區已經投入運營的規模最大、算力最強的全國産化智算中心,麒麟智算中心的算力平均使用率超過80%,二期算力峰值使用率達100%,入選全國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台”。

今年3月,南京市政府印發《南京市推進算力産業發展行動方案》,明確統籌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構建算力産業發展生態、提升算力賦能應用水平等重點任務,提出推行“算力券”服務、融入東數西算工程,到2025年全市可統籌智算能力超600億億次FLOPS(FP16)。

南京市高度重視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作爲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南京全市已上線運營智算中心4個,智能算力規模超每秒200億億次FLOPS(FP16)。

在南京江北新區,鲲鵬·昇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投入運行,是華東地區首個采用軟硬件全棧自主可控技術路線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隨著産業數智化轉型,智能制造、醫藥研發等領域同樣需要人工智能的推理與訓練,由我們提供算力支持。”作爲項目運營主體負責人,南京江北新區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南京先進計算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曉玉介紹,企業可以像購買水、電等公共資源一樣購買算力,免去自主搭建平台的成本。

與東南大學合作電磁應用、和南京農業大學共研智慧育種……不只是“賣”算力,早在2022年,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就面向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通過建設聯合創新項目,孵化大模型,促進其在産業端及研發端的落地應用。“通過人工智能中心提供的算力,學院正加快打造‘金陵·女娲’大模型。”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辰宇介紹,該大模型將在發現有效靶標等方面輔助藥物設計與開發,將大幅減少科研人員重複性工作量。

如何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是推動算力産業發展及應用的關鍵因素,南京創新推出“算力券”。2023年開始,麒麟智算中心專門發布優惠政策,通過“算力券”和“算力折扣”兩種形式爲企業提供普惠的算力服務。

“中心每周發放不少于2400小時的算力券,單家人工智能企業可獲得24小時至96小時不等的‘體驗券’;算力折扣涵蓋從個人到科研院所、企業的各大客戶群,算力使用價最低折扣爲基准價的30%起。”麒麟科創園管委會負責人介紹,智算中心二期投用以來,吸引了人工智能領域算力層、平台層、算法層共30多家企業落戶園區,“核心平台+數據運營+生態合作”的人工智能産業生態圈已然成形。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南京發力搶占的6個未來産業新賽道之一,蓬勃發展的算力與大數據産業爲其發展奠定了算力“底座”。通過數字畫像功能對每支鋼材進行質量、效率、能耗等方面的評價並反饋給生産決策;人工智能睡眠障礙互聯互通平台能夠通過人工智能實時甄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意外情況……在南京市推進算力産業發展行動方案暨人工智能優質應用場景發布會上,一批“AI+工業”“AI+醫療”“AI+信息消費”應用場景體現了人工智能煥新傳統産業、賦能新興産業、打造未來産業的無限可能。

聚焦算力産業發展,南京還在做著更長遠的布局。據南京市發改委微信公衆號消息,以南京爲“總站”,一種新型“信息高鐵”算力基礎設施正在加快建設。

“‘信息高鐵’建設完成後全國各城市的算力將會連成一張網,南京承擔綜合調度管理職能,獲取算力資源將不受地域限制。”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經過努力,目前已實現南京、北京和鄭州等“信息高鐵站”的跨域互聯互通。未來,南京將圍繞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建設特色,加快應用場景開發建設;加速建設麒麟智算中心三期項目,計劃3年內在全國範圍形成以麒麟爲核心的人工智能生態圈,積極融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姬尊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