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掄“黑棒”砸美軍,連長到陣地一看:掄的是爆破筒

曆史有小狼 2024-05-13 05:42:32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1951年2月,志願軍38軍的戰略調整

1951年2月16日,隨著東線戰役的勝利閉幕,志願軍第38軍在冰冷的天氣中完成了對敵軍的殲滅戰。此次作戰中,第38軍成功地消滅了敵人2萬余人,是這一戰區中的顯著成就。盡管戰況殘酷,志願軍士兵們的士氣依然高昂,因爲他們知道每一次勝利都是爲和平而戰的一步。

戰鬥後,第38軍的士兵們在撤退到漢江北岸的路上,忙碌地進行著休整和再部署。士兵們修補著戰損裝備,檢查武器,同時醫療隊伍在忙著照顧傷員。在戰場上散落的器械和物資被重新整理,以備不時之需。物資補給線的運輸車和馱獸不斷地來回奔波,運送著彈藥和必需品,確保前線部隊的供應鏈不斷。

在漢江北岸,第38軍的工程兵團開始築起新的防線。他們在寒風中挖掘戰壕,架設了數段鐵絲網,並在重要的防守點搭建了臨時的碉堡。這些碉堡和戰壕的設計旨在抵禦可能的反擊,特別是在戰略要地的高地區域。沉重的木梁和沙包被緊急運來,增強防禦工事的穩固性。

與此同時,通訊兵們忙著拉起新的電話線和無線電通信設備,確保從前線到指揮部的通信暢通無阻。指揮官們通過這些線路接受高層的命令,同時分派自己的命令到各個連隊。每一次指令的傳達,都是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戰事的一次快速響應准備。

在進行物資和人員調整的同時,偵察兵們也沒有閑著。他們穿梭在前線與敵線之間的無人地帶,收集敵軍的動向信息。偵察兵們必須保持極高的警覺,避免被敵軍的巡邏隊發現。這些信息對于評估敵人的實力和意圖至關重要,也是制定反擊策略的基礎。

3月9日,227高地的戰鬥

在清晨的曙光中,美軍開始了對227高地的密集炮擊。炮彈在高地上空爆炸,産生巨大的沖擊波和滾滾煙塵。天空中,戰鬥機劃過,投下了一輪又一輪的炸彈,企圖摧毀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防禦設施。地面上的坦克則轟隆隆地推進,其炮塔不斷調整方位,向高地上的中國軍陣地發射猛烈的火力。

在這樣的火力壓制下,227高地上的守軍341團2連1排面臨極大的挑戰。這支隊伍雖然只有一個排的兵力,但他們准備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和精心布置的防線進行抵抗。他們在岩石後、土堆中和臨時挖掘的壕溝內找到掩體,用自己的輕機槍和步槍回擊。每當敵軍嘗試靠近陣地,志願軍士兵便從掩體中冒險射擊,以阻止敵人前進。

地面上的戰鬥充滿了硝煙和尖叫聲。美軍的步兵在坦克和飛機的掩護下嘗試多次突破志願軍的第一防線。每一次沖鋒,美軍士兵都試圖利用自己的數目優勢和火力壓制,以期打破堅固的防守。然而,中國志願軍的士兵們表現出頑強的抵抗力,他們在猛烈的炮火中仍能保持陣地,有序地進行射擊和反擊。

在一次尤爲激烈的交鋒中,美軍嘗試利用一群分散開來的士兵快速沖向志願軍的前沿陣地。志願軍士兵迅速做出反應,一個接一個地從掩體中躍出,開火射擊。由于密集的返回火力,美軍的沖鋒被迫暫時停止,他們在無法前進的情況下尋找掩護,試圖重新組織攻勢。

同時,志願軍的迫擊炮組也加入了戰鬥,他們從後方向敵軍集結地點發射炮彈。每一輪炮擊都精確地落在敵軍密集的區域,造成了進一步的傷亡。炮擊的成功顯著提升了守軍的士氣,也對敵軍形成了有效的心理壓制。

窮途末路中的頑強抵抗

隨著日頭逐漸西斜,美軍的第三次沖鋒對227高地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戰鬥的焦點緊緊圍繞著高地的關鍵點,每一寸土地都成爲爭奪的焦點。盡管面對激烈的炮火和持續的攻勢,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士兵們仍堅守著每一個防禦工事。

在這緊張的時刻,連長白雲和拿起望遠鏡,密切監視前線的動態。通過鏡頭,他目睹了一名美軍士兵成功突破初級防線,正向他們的陣地猛沖。這是一場距離極近的對抗,敵人的接近讓戰鬥變得更加直接和殘酷。

就在那一刻,一名中國志願軍戰士迎戰前來的敵軍。他手中拿著的並非常規的步槍,而是一根粗大且黑乎乎的棒子。這種臨時改裝的武器雖然笨重,但在近戰中極爲有效。見敵人已至眼前,這位士兵毫不猶豫地揮舞棒子,力量之大,直接將沖在前的敵軍士兵擊倒在地,阻止了一波可能的突破。

戰場上的每一次爆炸和每一次槍聲都預示著戰鬥的激烈程度。盡管手榴彈和彈藥供應緊張,但志願軍士兵們表現出極高的資源節約意識,他們減少了遠距離的無效射擊,更多地使用近戰武器和有限的爆破裝備來應對敵軍的沖擊。

隨著夜幕逐漸降臨,敵我雙方的戰鬥未見減弱。志願軍的戰士們在連長的指揮下,重新組織陣地,修補被破壞的掩體,同時調整射擊角度和戰鬥配置。他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天然地形和人造工事,從岩石縫隙到土堆背後,都被用來隱藏和保護自己。

技術與勇氣的結合

在美軍被暫時擊退之後,整個227高地上的空氣中彌漫著硝煙的氣味和泥土的濕氣,炮火稍息,連長白雲和開始沿著戰壕和掩體走動,檢查士兵們的防禦情況及戰鬥准備。他手持望遠鏡,不時停下腳步觀察遠處可能再次集結的敵軍動向。

穿過一片被炮火翻騰過的土地,白雲和來到了2班的陣地。這裏的戰壕被部分破壞,士兵們正在忙碌地修複損壞的部分,同時檢查和清理武器。在戰鬥的間歇,每個人都充分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准備迎接可能到來的下一波攻擊。

當他接近2班副張道通的位置時,白雲和注意到張道通身邊放著一根爆破筒。這根爆破筒外觀粗糙,顯然是臨時配制的,由常規的炸藥和簡易的引線組成,非常適合近距離作戰使用。白雲和立刻聯想到了之前在望遠鏡中看到的一幕:一名志願軍戰士揮舞類似的“棒子”擊倒了沖上陣地的敵軍士兵。此時他明白了,那並非什麽普通的木棒,而是這種簡易但威力巨大的爆破筒。

此刻的高地上,士兵們的表現令白雲和感到滿意。他們雖然疲憊,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警覺地監視著四周,確保沒有漏掉任何一個可能的敵軍動向。士兵們的槍支和裝備被整理得井井有條,每個戰壕和掩體都在白雲和的檢查下顯得格外牢固。

白雲和繼續巡視著每個防禦點,確認士兵們的彈藥供應和裝備狀態。他下令補充手榴彈和必要的醫療物資,同時確保通訊線路暢通無阻,這對于保持戰鬥效率至關重要。隨著他的巡視結束,他對士兵們表示肯定,確保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們的努力對整個戰鬥的重要性。

最後,白雲和返回了高地的主峰位置,那裏是指揮部所在,也是觀察敵情和指揮戰鬥的最佳位置。他在回到主峰的途中仔細思考了即將調整的戰術和策略。

戰鬥意志與火力對比

美軍雖然在日間發起了多次猛烈的攻擊,試圖利用其橫掃一切的火力優勢瓦解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防線,但他們的步兵在實際接戰中並未能有效突破志願軍的堅固防禦。志願軍士兵們利用各種可用資源,從自然地形到人造掩體,構築了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防線。

在經曆了一整天的激烈戰鬥之後,晚上的戰場漸漸安靜下來。炮火的回聲在山谷中回蕩,最終消失在夜風中。雖然四周還能偶爾聽到遠處散射的槍聲和爆炸聲,但大規模的戰鬥已經告一段落。士兵們在陣地上小心地巡視,同時進行簡單的清理和維修工作,確保防線的完整性。

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的戰士們開始利用短暫的平靜時刻進行必要的補給和休息。後勤人員忙碌地運送著食物、水和醫療用品到前線,確保每個士兵都能得到足夠的補給以維持體力。同時,一些戰士利用這個時機檢查和維護自己的武器,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反應。

火線附近的醫療點也在夜間持續運作。醫護人員對受傷的士兵進行急救處理和必要的醫療救助,他們的手法熟練而迅速,盡力減輕士兵們的痛苦並准備將重傷員後送到更安全的後方醫院。這種不眠不休的救治活動,保證了前線士兵能得到及時的醫療支持。

在夜間的甯靜中,一些戰士在自己的掩體或戰壕內簡單地安排睡覺。他們在崗位上輪流值班,保持高度的警覺,隨時准備應對可能的夜襲。盡管環境艱苦,但士兵們的精神狀態保持良好,他們之間相互鼓勵,共同維持著陣地的安全和戰鬥的連續性。

參考資料:[1]楊福來.尖刀班長沖在前[J].源流,2005,0(9):22-2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