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到底是如何敗的?其實北洋水師真不差,實在是有人拖後腿

文诩曆史 2024-05-15 10:20:17

說起中日甲午戰爭,很多人都以爲是北洋水師的戰敗導致戰爭的失敗,但是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說起來北洋水師並不差,所展現的戰鬥力也只是稍弱于日本海軍,真正導致戰爭失敗的是另有其人。那麽這場戰爭到底是誰在拖後腿呢?

其實導致甲午戰爭失敗真正的罪魁禍首有兩個,一個來自清政府內部,另一個就是陸軍表現太差。

北洋水師經過十余年的打造,實力並不差,雖然在那個時候略微弱于日本海軍,但是這是能夠接受的。在當時海戰爆發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事先思考了勝敗,由此可見日本對于戰爭結果並沒有多大的保證。

後來日本爲了保證戰爭的勝利,不宣而戰,北洋水師倉促應戰,最終在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 5艘軍艦,死傷官兵千余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重創,死傷官兵600余人。此役北洋水師雖損失較大,但並未完全戰敗。

從戰損就可以看出,北洋艦隊仍舊有著一戰之力,只是李鴻章爲了保存實力,命令剩余的北洋水師躲入威海衛休整,這就直接導致清政府失去了黃海的制海權。

清政府的這一決策非常不明智,沒有了制海權,讓日軍推進速度非常快,毫無顧忌。

與此同時,清政府內部也是吵成一片,針對戰事的連續失利,求和派早已占據上風,而慈禧太後更是想要過好自己的六十大壽,根本不想繼續戰爭,因此一心要求和。

當然這個時候的清政府還沒有輸,只是戰局對于日本更加有利。真正奠定甲午戰爭敗局的就是陸軍的連續戰敗。

從平壤之戰,到鴨綠江江防之戰,再到金旅之戰,最後是威海衛之戰。陸軍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不堪,平壤之戰中統帥葉志超臨陣脫逃;鴨綠江江防之戰中,在丟失了虎山陣地後,整條防線的其余清軍紛紛不戰而逃,直接導致日軍順利向遼東推進;金旅之戰中,旅順駐軍的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三統領先後潛逃,導致旅順口失陷;威海威之戰中,山東巡撫李秉衡由于弄不清楚日軍究竟要在何處登陸,于是分兵駐守,被日軍各個擊破,導致威海衛周邊的炮台全部被日軍占據,而北洋水師直接變成孤軍,被日本的海陸軍包圍,最終全軍覆沒。

甲午戰爭爆發後,由于清政府和清軍部分將領的腐敗無能,無論在朝鮮戰場還是在中國國內戰場,總是屢戰屢敗。而這才是甲午戰爭最終是清政府慘敗的主要原因。相反,北洋水師在整個戰爭的表現是最爲亮眼的,不僅憑著落後的武器裝備,沒有在黃海海戰落敗,在被包圍後,全體官兵也是以身殉國,戰到最後一刻。

2 阅读:480
评论列表
  • 2024-05-15 23:50

    相比俄海軍,北洋艦隊打得還不算差,但是缺乏大清初中期的銳氣,北洋艦隊首領一定要僧王這樣的敢打敢拼的猛將,畏首畏腳是打不了勝仗的

  • 2024-05-18 00:45

    親日派不想打日本,硬把甲午海戰清軍一場大勝仗說成敗仗

  • 2024-05-26 07:58

    當時北洋軍都快成李鴻章私人軍隊了,加上打壓光緒,翁同酥和慈禧聯合就是讓水軍全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