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排行榜前13位,郭嘉、賈诩上榜,司馬懿真能強過諸葛亮?

史書淩軒閣 2024-04-23 21:32:07

13、徐庶

徐庶年少時,曾是一名行俠仗義的劍客,因複仇而被官府追捕。逃脫後,他改名換姓,投身儒家學堂,潛心研學。初入學堂,同窗們因他過往避而遠之。然而徐庶不以爲意,每日早起勤勞打掃,謙遜向學,逐漸精通儒家經典。

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常將徐庶視爲高深莫測的隱士,忠貞不渝。然而,在曹操麾下,徐庶亦渴望施展才華,只是曹營中智者如雲,機會難得,讓他的才華難以展現。

12、逢紀

逢紀,袁紹的得力謀士,曾巧妙策劃,借公孫瓒之力助袁紹奪得冀州,爲袁紹在北方的霸權奠定基礎。官渡戰敗後,他機智地爲袁紹挽回顔面,又化解了審配的困境,贏得了袁紹的贊譽,與審配結下深厚友誼。

然而,在家族紛爭中,逢紀被袁尚派去監視袁譚,最終因袁譚的不滿而遭不幸。逢紀,一生在權謀中沉浮,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11、諸葛瑾

諸葛瑾爲避中原之亂,遠赴江東。在孫策離世後,他被孫權的姐夫曲阿弘咨發現,其非凡的才華令曲阿弘咨驚歎,于是將其推薦給孫權。諸葛瑾與魯肅等人一同成爲了孫權的賓客。他與步骘、嚴畯交情深厚,三人同遊吳中,聲名鵲起,被譽爲當代英才。

後來,諸葛瑾成爲孫權的長史,進而轉爲中司馬。作爲諸葛亮的兄長,他深受孫權器重,常與之共商大事。在石亭之戰中,他助陸遜一臂之力,成功擊退曹魏大軍。

10、田豐

當袁紹意欲揮師南下時,田豐堅決主張穩守陣地,卻因此觸怒了袁紹,險些喪命。幸得劉備相勸,才改爲囚禁。官渡戰敗後,袁紹在逢紀的挑撥下,派使者持劍赴冀州獄中斬殺田豐。

獄中,田豐自知難逃一死,歎息道:“生爲大丈夫,不能辨識明主,實乃我之愚昧。今日之死,又有何憾?”言罷,他毅然自刎。荀彧評價田豐性格剛烈,直言不諱,故得罪了袁紹。田豐曾提議袁紹積蓄實力,伺機再戰曹操,可惜忠言逆耳,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9、郭嘉

郭嘉,自幼便懷雄心壯志,閉門苦讀,喜愛結交英雄豪傑。經荀彧引薦,成爲曹軍祭酒。官渡之戰在即,他爲曹操籌劃了平定北方的戰略,使曹軍信心大增。官渡大捷後,他又准確地判斷劉表的威脅只是虛張聲勢。

建安十二年,他的智謀再次指引曹操北擊烏桓,取得輝煌勝利。然而,同年他便在易州英年早逝,年僅三十八歲。有人將其“十勝十敗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提並論,但實則前者更似策略性的鼓舞,而後者則是深遠的戰略規劃。

8、龐統

龐統,號鳳雛,名聲與諸葛亮並駕齊驅。赤壁一役後,他流落江東,經魯肅引薦給周瑜,巧施連環計,爲周瑜的火攻策略立下汗馬功勞。周瑜離世後,諸葛亮在吊唁時遇到了龐統。魯肅也向孫權推薦他,但因龐統相貌平平,又對孫權不以爲意,所以未被錄用。于是,他轉而投奔劉備,同樣因外貌被輕視,只被委派爲小縣令。

直到張飛發現他的才華,才被提拔爲副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並肩作戰。在攻取蜀地時,他智斬楊懷、高沛,占領涪水關,卻在落鳳坡遭遇埋伏,英勇犧牲。龐統性格狂放,恃才傲物,雖其貌不揚,卻智慧過人,令人惋惜的是,他在攻取西川時英年早逝。

7、沮授

沮授,自幼便懷抱雄心,善于謀略。他曆任多個職位,從縣令到冀州別駕,經驗老道,見多識廣。在袁紹接管冀州之後,沮授以其高超的策略助力袁紹一統河北,其威名遠播,令人敬畏。他曾向袁紹提出過迎奉天子、反對分封諸子等諸多高瞻遠矚的建議,但袁紹卻置若罔聞,甚至削弱其兵權。

官渡之戰,沮授的策略再次被忽視,直至被俘,他仍堅守忠誠,拒絕投降。沮授的才智與曹操麾下的頂尖謀士不相上下,只可惜袁紹的固執和短視,未能充分利用沮授的才華。他的遭遇,不禁讓人感到惋惜,假若袁紹能聽從其建議,官渡之戰的結果或許會截然不同。

6、法正

法真之孫,與張松爲友,此人曾在劉璋麾下效力,後與張松、孟達共謀,意將益州呈獻劉備。在涪城的盛會上,與龐統共商刺殺劉璋之計。蜀地被征服後,此人曾與諸葛亮共探治蜀之道。

後出任蜀郡太守,雖有私怨,但在聽聞諸葛亮的教誨後,行爲有所收斂。當曹、劉爭奪漢中時,此人勸劉備親征,又助黃忠斬夏侯淵于馬下。劉備稱王後,此人被委以尚書令之職。此人以智謀著稱,善于出奇制勝。在漢中之戰中,此人運用聲東擊西之策,誘使夏侯淵露出破綻,終使黃忠得以斬殺這位曹魏大將,此舉震動曹魏朝野。

5、荀攸

荀攸,曹操麾下的“謀主”,其智謀與功績,遠超常人想象。他曾在關鍵時刻出謀劃策,幫助曹操擊敗張繡、劉表,更有擊敗呂布的輝煌戰績。在官渡之戰中,他的智謀更是達到了巅峰,爲曹操戰勝袁紹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荀攸的智慧並非僅限于戰役的勝敗,他更擅長運籌帷幄,深思熟慮,且能嚴守機密。曹操對其贊譽有加,認爲他的內斂與智慧並舉,是世人的楷模。曹丕更是對其敬仰之至,甚至在他生病時親自床前探望,表達深深的敬意。荀攸,一個深藏不露的智者,他的存在,如同曹操身邊的一盞指路明燈。

4、司馬懿

司馬懿,在群雄並起的時代中,並未像袁紹、曹操、劉備那般懷揣一統天下的壯志,也未有如諸葛亮運籌帷幄的智謀。然而,他獨特的生存智慧,卻讓他在曆史的洪流中站穩了腳跟。他沒有選擇正面爭奪天下,而是巧妙地竊取了曹家的權柄。

他深谙等待的藝術,靜待時機,直至曹操、曹丕等一代英雄相繼離世,他才逐步顯露出自己的野心。盡管在與諸葛亮的較量中,他擁有更多的兵力和資源,卻始終被對方牽制。這就是司馬懿,一個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深刻烙印的人物。

3、賈诩

賈诩,一個身影在多個陣營中遊走的策士。他起初追隨李傕,後轉投張繡,最終在曹魏兩代君主麾下施展智謀。盡管其曆史角色複雜,甚至參與了曹丕篡漢的行動,但他的才智無法被忽視。

無論是協助張繡對抗曹操,還是爲曹操設計離間馬超與韓遂,都顯示出他對人心的深刻理解與運用。賈诩的計謀總是直擊人心,不依賴天時地利,而是巧妙操控他人的思維與行動。他的每一次出手,都像是精心編織的心理戰,引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2、荀彧

荀彧,曹操背後的智囊,以其深遠的戰略眼光和精湛的謀略被譽爲“王佐之才”。十數年間,他穩坐中軍帳,調控著曹魏的軍國大事,因而被尊稱爲“荀令君”。他在戰略上爲曹操勾勒出統一北方的宏偉藍圖;在戰術上,無論是穩固根據地、迎奉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官渡之戰中扼制袁紹,都顯露出他的智謀。

此外,他還慧眼識人,爲曹操引薦了諸多英才。在群雄並起的時代,荀彧的作用不可忽視。倘若沒有他的戰略規劃,曹魏的崛起或許會成爲泡影。他與諸葛亮並肩,是三國時期最頂尖的謀士之一。

1、諸葛亮

抹黑諸葛亮?噴子們真是挖空心思找角度。但你們知道嗎?“武廟十哲”這份榜單上,三國時期僅有諸葛亮一人上榜,與白起、韓信、張良、孫武等兵家大師並肩。這不是隨便能進的俱樂部,而是對軍事才能的極高認可。

所以,當你們輕率地質疑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時,不妨先掂量一下這份榜單的分量。諸葛亮不僅是一代名相,更在軍事上有著不可忽視的成就。這不是靠吹捧出來的,而是曆史與後人的共同評價。質疑他?先了解了解這份“武廟十哲”的榜單吧。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