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又提建議了,35歲是男性生育力拐點,網友:35歲不配生娃了?

安林南獵奇 2024-03-30 16:33:38

近日,有專家再次提及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35歲被認爲是男性生育力的拐點。

觀點先是科普了男性年齡在35歲以後,生育能力會逐年下降,可能增加基因突變的風險,而導致自然流産、孩子患遺傳病等幾率的上升。

雖然這個觀點是有科學依據的,但網友們普遍不認同該看法,質疑專家其實是在販賣焦慮。

認爲這個觀點無非是說如果過了35歲男人不結婚不生子的話,以後可能生不了了,因此要抓緊時間早點結婚生孩子。

我個人感覺,無論多麽複雜的問題,到專家嘴裏就是一句話。

當今社會,年輕人的結婚意願和生育意願的確是逐年降低,專家此時通過強調生育力的下降,能是在試圖以販賣焦慮的形式鼓勵人們盡早結婚生子,而提高生育率的目的。

生育是一個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參與的過程,可是單純地提出35歲是男性生育力的拐點,而絕口不提女性在45歲之後會絕經可能會不育的事情,因此不少網友認爲,這是對男性的不尊重。

網友們的想法不無道理,從大家的聲音可以感覺到,他們不是不想生孩子,而是面臨著諸多壓力而不敢結婚不敢生。

遠的不說,就最近幾日,訂婚強奸案、婚內強奸熱點新聞等層出不窮,已婚夫婦都被弄的人人自危,何況是未婚的?

不可否認,這些極端事件加劇了人們的恐婚情緒,盡管它只是次要因素。

主要因素還是離不開錢,如今結婚成本居高不下,從買房買車到置辦婚禮,每一項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而育兒成本更是天文數字,從孩子出生到上大學,幾乎需要花費上百萬元,這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人們又怎能輕易做出結婚生子的決定?

並且,我身邊的許多人過了35歲之後,許多都失業了,因爲行業太卷了,都想要年輕的,老員工工作效率要比年輕人工作低,並且思維上也沒有年輕人活泛。

現如今自己都養不活,拿什麽養孩子?即使有能力生育,高昂的育兒成本也讓人望而卻步。

生育不是單純生下孩子就完了,生下來需要養,人們不願意孩子生下來跟著自己一起受罪,索性不生了。

所以我個人認爲,單純提出男性生育力拐點的觀點,並不能真正解決當前面臨的生育困境,反而會引起更大的焦慮,甚至會像日本宅男一樣徹底擺爛了。

生育率低下原因其實非常複雜,但這些專家似乎對這些原因視而不見,只是一味地呼籲人們生育。

可他們哪裏知道,我們普通人生活壓力有多大啊?在面對這些壓力時,生育並不是我們首先考慮的問題。

近年來,結婚16年四娃非親生事件、訂婚強奸案、婚內強奸等事件層出不窮,對人們的婚姻觀念産生了巨大的沖擊,繼而爆發了信任危機。

現實中一言不合就離婚,一句話不高興就分手也屢見不鮮,這些都表明,現代社會中的婚姻關系變得越來越脆弱,人們對于婚姻和家庭的責任感也在逐漸淡化。

如果專家不想辦法去解決,反而去鼓吹生育,無異于緣木求魚。

只有先解決了人們的信任危機,讓大家重新對婚姻和生育産生信心,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生育率。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呼籲大衆該如何如何,這些需要他來給大衆科普嗎?

如果我們能夠在高昂的房價、教育費用、醫療費用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補貼,降低家庭的生活成本,是不是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生育呢?

至于專家的建議,大家也不必焦慮,有條件就結婚生子,不具備條件的話,也不用信他的鬼話,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真。

萬不可爲了結婚而結婚,拿自己的未來去賭!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