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春晚女皇趙麗蓉拒見毛主席,得知原因後主席連說:好好好

史海任我行 2024-03-18 18:22:35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司馬缸砸缸”、“麻辣雞絲”,每當提到這些春晚名句,大家不禁會想起那個接地氣的唐山老太太——趙麗蓉。

轉眼間,距離這名老藝術家病逝已經過去了二十三年,人們對他的記憶似乎只有春晚上那一個個帶給衆人歡笑的小品。

今年7月17日清晨,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社等主流媒體紛紛剪輯了趙麗蓉老師生前的表演視頻,視頻雖說畫質不高,但成功的勾起了人們的回憶。各大官媒以這種方式來紀念趙麗蓉逝世23周年,足以說明她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舞台上之上,趙麗蓉把自己的表演技巧發揮到了極致,舞台之下,她謙遜低調的作風甚至贏得了毛主席的贊揚。

1963年,趙麗蓉曾拒見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原因後,更加敬佩這位藝人的品質,一連說了三個“好”。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提起趙麗蓉,人們的耳邊肯定會響起她那地地道道的唐山話,其實趙麗蓉的家鄉並不在唐山,而是在天津寶坻,只不過寶坻距離唐山較近,所以趙麗蓉少了幾分天津衛市井口音。

1928年,趙麗蓉出生,他的父母老來得女,在她之上還有五個姐姐和兩個哥哥,其中趙麗蓉的大姐比她大了十七歲。

由于出身貧寒,再加上自己是女孩,趙麗蓉的父母連一個正式一點的名字都沒給她起,只給她起了一個小名——“老愛”。直到十二歲時,大姐才給她取了趙麗蓉這個名字。

雖說寶坻處于天津郊區,但天津畢竟是民國時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文化氣息自然而然的輻射到了趙麗蓉的家鄉,這讓她從小就接觸了話劇、電影等現代文明的産物。

趙麗蓉的父親曾經是某個劇團的造型師,大姐更是中途辍學,成爲了一個評劇演員,所以趙麗蓉從小生長于一個藝術之家。

在大姐的熏陶下,趙麗蓉從小就對唱評劇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二哥是學校裏的刺頭,老師經常找到趙父告狀,二哥沒少挨父親的臭罵。

看著二哥垂頭喪氣的樣子,趙麗蓉蹦蹦跳跳的來到二哥跟前,隨便唱上幾段,二哥便喜笑顔開。在家人的眼裏,趙麗蓉是個多才多藝的小公主。

由于父親在劇團工作,每當演出結束,觀衆散去,舞台還未拆除,趙父都會讓趙麗蓉去舞台上唱幾段。看著台下的叔叔阿姨爲自己送上熱烈的掌聲,趙麗蓉第一次體會到了當演員的樂趣。

1940年,趙母帶著趙麗蓉前往了上海去探望姨媽,上海與天津一樣,是近代對外開放程度比較高的城市,大大小小的劇院遍布上海各個街區,姨媽帶著趙麗蓉觀看了幾場演出,趙麗蓉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姨媽看出了趙麗蓉對藝術方面的興趣,向趙母提出,將孩子留在上海,自己認識幾個戲班子的老師傅,能夠給趙麗蓉找一個德才兼備的老師。臨走時,趙母對趙麗蓉說:“這一次一定要讓媽媽驕傲。”

剛剛進入戲班子,師傅對她說:“你的聲音條件很好,但是一直沒經過科學的訓練,或許你以前經常受到親朋好友的贊揚,但以專業角度來看,你的唱法還需改變。既然當了我的學生,我希望你摒棄以前的唱法,從頭開始練起。”

師傅平時對她非常嚴格,如果達不到標准,免不了竹板打手心。嚴師出高徒,在師傅的嚴格要求下,趙麗蓉的唱功有了質的飛躍。

她始終沒忘記母親對自己的期望,每天早上太陽還未出來,便前往公園練習發聲,同門師兄師姐看到趙麗蓉如此刻苦,不禁感歎:“這孩子將來一定能成爲一個名角兒。”

看著趙麗蓉的表演水平日益提升,師傅也給予了她登台的機會,雖說最初只是扮演一些可有可無的配角,但她始終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只要戲班子排練,她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離開。

17歲時,趙麗蓉迎來了人生的轉折,她終于獲得了扮演主角的角色,爲了這次演出,趙麗蓉提前三個月就開始了准備。

她的努力終于贏得了回報,她憑借話劇《紅燈記》讓觀衆熟知,從此之後,在演藝之路上破浪前行。

新中國成立後,趙麗蓉先後出演了評劇《小二黑結婚》、《花爲媒》等,她的作品深刻反映社會背景,並且還透露著對底層人民的同情。趙麗蓉也逐漸成爲了師兄師姐們口中的“名角兒”,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曾誇贊她:“一人千面,當之無愧。”

在評劇方面小有成就之後,趙麗蓉又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向影視領域轉型。最初大家對此並不看好,畢竟趙麗蓉唱了半輩子評劇,影視作品和評劇是兩回事。

正當觀衆們都以爲趙麗蓉將會因爲這個決定晚節不保時,她卻用實際行動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楊潔導演八六版《西遊記》時,邀請趙麗蓉扮演車遲國王後,雖說戲份不多,但趙麗蓉的表演驚豔了所有觀衆。除此之外,趙麗蓉還是春晚的常客,她所演的小品總能讓觀衆們捧腹大笑。

曆經磨難,卻把歡樂帶給大家

別看趙麗蓉在舞台上給觀衆帶來了無數歡樂,但她的人生其實飽受磨難。童年時期,所遭受的苦難主要是源于生活,畢竟家中有八個孩子,僅靠父親在劇社的這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非常拮據,這也是爲什麽母親將她托付給了上海的姨媽。

但趙麗蓉從小就比較樂觀,生活上的苦她能夠克服,真正讓她感到心力憔悴的是成年之後所遭受情感上的苦。

25歲時,趙麗蓉與中國評劇社的秘書盛強結婚,盛強是個知識分子,家境也相對富足,趙麗蓉的母親原本不同意這門親事,因爲兩家的家境相差太多,母親擔心女兒嫁入盛家會受氣。

但趙麗蓉依然堅定的選擇了愛情,婚後爲盛強生育了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的非常和睦。

然而,這段婚姻卻沒有給趙麗蓉帶來好運,盛強因成分問題被捕入獄,趙麗蓉獨自一人撫養兩個孩子,苦苦等待丈夫出獄,但是不久後卻被告知,盛強已經在獄中病逝。得知這一消息後,趙麗蓉悲痛欲絕,大病一場。

喪夫四年之後,趙麗蓉又陰差陽錯的和小叔子盛弘走到了一起,當時的趙麗蓉已經36歲,已經過了生育的最佳年齡,但爲了家庭的完整,她依然爲盛弘生下了一兒一女。

兒女雙全是多少個家庭的終極目標,但趙麗蓉卻高興不起來,因爲女兒出生後便被查出先天性腦癱,醫生還說:“這種先天性疾病非常罕見,孩子的生命不會超過十歲。”

趙麗蓉始終未放棄女兒,爲了求醫問藥,欠下了一屁股債,但是她的努力終究沒能與命運抗衡,女兒在七歲的時候永遠的離開了她。

五十七歲那年,趙麗蓉再次受到了親人離世的打擊,盛弘因爲心髒病突發,搶救無效逝世。從此之後,趙麗蓉孤身一人,爲了緩解悲傷的情緒,她只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當中,因此有了如此之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八十年代後,趙麗蓉憑借自己的表演技術成爲了春晚女皇,她在春晚的地位甚至不亞于2000年之後的趙本山。

《如此包裝》、《媽媽的今天》、《急診》、《打工奇遇》等諸多優秀小品讓她拿獎拿到手軟,取得一切成就的背後,這位慈祥的老太太不知流了多少汗水。

趙麗蓉曾說過:“只有吃過黃連的人,才知道什麽是甜,只有在悲劇中生活的人,才能創造出笑聲。”回顧趙麗蓉的一生,雖說充滿了磨難,但她始終樂觀的去面對人生,將快樂留給了他人。

低調的老藝術家

流量時代的藝人大多精于炒作,生活奢靡,整日與豪車、美酒爲伴。當他們出現在熒幕上時,“辣眼睛”的演技常常獲得觀衆的一片噓聲。與他們相比,趙麗蓉就像是個異類。

趙麗蓉爲人非常低調,即便成名之後,她也依然住在之前的那座老小區中。

雖說被人們尊稱爲“春晚女皇”,但她平時會像普通人一樣去菜市場買菜,遇見鄰居還會主動打招呼,十分平易近人。說起趙麗蓉低調的品質,就不得不提她拒見毛主席的那件事。

毛主席其實也是趙麗蓉的忠實觀衆之一,閑暇之余,他也會通過看戲來放松大腦。《小二黑結婚》、《花爲媒》等經典作品都曾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毛主席想要在人民大會堂與這些表演者們見見面,能夠獲得毛主席的接見,對于一個藝人來說是何等的榮幸。但是趙麗蓉卻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她對自己的搭檔新鳳霞說:“鳳霞姐,你就代表我們大夥去與毛主席見面吧,我就不去了。”

新鳳霞其實與趙麗蓉師出同門,兩人關系非常好,她吃驚的問:“你再說一遍?這種機會一輩子也不見得有一次,你就這麽放棄了?爲什麽?”

趙麗蓉說:“我的藝術功底不夠好,還需要繼續打磨,而且我沒什麽文化,即便去了也說不出個道道來。你就代替我和主席問個好就行了。”

當毛主席與演員們見面時,好奇的問新鳳霞:“怎麽沒看見三仙姑(趙麗蓉所扮演的角色)呢?”新鳳霞一五一十的描述了趙麗蓉的想法。

毛主席聽完後,對趙麗蓉充滿了敬意:“真沒想到,三仙姑是個如此謙虛的人,真是難得呀,好好好,謙虛使人進步。”

對于一個藝人來說,很多時候名氣甚至要比演技更重要,這也是爲什麽很多藝人都竭盡所能的提高自己的曝光率,但趙麗蓉卻從未這麽做,她只是想當一個純粹的藝人,她心中所想的只有如何提高演技,她的敬業態度值得所有藝人去學習。

我們都清晰的記得,趙麗蓉與鞏漢林合作的小品《打工奇遇》的結尾,她曾铿锵有力的寫下了四個大字“貨真價實”。

秀氣的毛筆字爲她贏得了熱烈的掌聲,殊不知,趙麗蓉其實並不識字,更不會寫字,這四個字,她足足花費了半年的時間去練習,用過的報紙堆滿了整個陽台。

1995年,在表演小品《如此包裝》時,趙麗蓉已經67歲高齡,小品的結尾,她的膝蓋重重的跪在了地上,爲了節目效果,她強忍疼痛堅持了下來,以至于觀衆都以爲這是故意設計的動作。演出結束後,趙麗蓉便被送到了醫院。

1999年,趙麗蓉已經被查出了癌症晚期,身體狀況也在日益下滑,但她依然接受了春晚的邀請,與老搭檔鞏漢林出演了小品《老將出馬》。

在小品的結尾,趙麗蓉深情的唱了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這也成爲了趙麗蓉的絕唱,三個兒子在電視機前看到母親的表演,嚎啕大哭。

據鞏漢林回憶:“在彩排的時候,就經常發行趙麗蓉老師在不斷的咳血。當她在台上唱出這首歌時,我努力保持微笑,內心卻早已落淚。因爲我清楚,這是我與她的最後一次合作了。”

2000年7月17日早在7點30分,趙麗蓉不舍的看了一眼清晨的陽光,然後緩緩的合上了雙眼。老藝術家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結語

爲什麽趙麗蓉老師逝世23年後依然被官媒悼念?除了她出色的演技之外,更重要的是她的優良品質。

她之所以能收到廣大觀衆的追捧,主要原因是她把一個樸實無華的農村老太太的形象搬上了熒幕。

看似難登大雅之堂的鄉土文化在她慈祥的面容下顯得格外有親和力,尤其是晚年的小品作品,趙麗蓉的本色出演讓春晚這個高端舞台顯得更加接地氣,她所演繹的不正是百姓們的真實生活嗎?

其實觀察另外一個春晚巨頭趙本山的作品,這一點和趙麗蓉也有幾分相似。藝術作品,只有回歸群衆才能獲得成功。藝術來源于生活,但也要回歸生活。

4 阅读:238
评论列表
  • 2024-03-19 08:40

    好經典的文章,說的好,只有吃過黃連的人,才知道什麽是甜,只有經曆過生産隊時代的百姓,才覺得今天的生活有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