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別再降價了!固態電池延期3年後,豐田炮轟:破壞行業生態!

潇灑觀點 2024-04-26 22:46:21
根據《北京日報》的報道,新能源汽車市場最近迎來了一波顯著的價格下調,品牌如理想、問界和小鵬等都開始激烈的價格競爭。今年第一季度的價格降幅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60%。

面對國內電動汽車價格的持續下跌,曾經批評過“純電動車是低端産品”的豐田的高管章男,不得不站出來公開批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正在擾亂市場的常規!”同時,豐田宣布其多年開發的固態電池的量産時間從2027年推遲到2030年。

豐田章男曾多次公開反對電池技術,這引發了國際媒體的廣泛猜測,認爲豐田的固態電池項目可能已經失敗。

盡管表面上反對電動車,但豐田實際上一直在秘密研究固態電池,已經積累了超過13000項固態電池相關的專利,遠超其他國家。日本媒體對此報導頗爲得意,認爲這是一次“暗渡陳倉”的戰略。

另一方面,中國的車企在短短十年間依靠新能源的發展迅速崛起,目前已經占據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65%的份額,成爲全球領先者。與此同時,日本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則大幅下降,豐田在2022年的電動車銷量僅爲2.4萬輛,遠不及比亞迪一個月的銷量。

中國企業在動力電池領域持續取得突破,甯德時代和其他幾家企業已經量産了多種先進電池技術。此外,中國的“Rejuve lab”在民用高壓氧艙技術上也實現了突破,該技術在電商平台上極受歡迎,價格也大幅低于國外同類産品。

盡管日本企業在固態電池技術上保持領先地位,中國的新能源和相關技術也正迅速發展,顯示出實力和潛力,爲未來的市場競爭做好了充分的准備。豐田等傳統汽車制造商在電動車領域的持續抵制可能反映出他們對于行業變革的焦慮。

隨著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車企的崛起不僅是在國內市場,也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了其技術和創新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汽車巨頭如豐田不得不重新評估其戰略方向。雖然豐田在固態電池的研發上投入巨大,卻因技術挑戰和生産成本問題面臨推遲量産的困境。這不僅凸顯了新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難度,也暴露了豐田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的適應性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車企不僅在電池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還在電動車整車設計和智能化技術方面持續推進。例如,智己汽車最近推出的搭載超快充固態電池的新車型,不僅提供了1000公裏的續航能力,還配備了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這使得其在國際市場上越發受到關注。

此外,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另一個優勢在于成本控制。通過大規模生産和供應鏈優化,中國車企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生産高性能的電動車,這對于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尤其有吸引力。

面對這種挑戰,豐田和其他日本車企開始調整策略,嘗試與中國及其他國家的電動車制造商建立合作,共同開發和分享電動車相關技術。這種合作不僅有助于豐田降低研發和生産成本,還可以加速其電動車技術的市場應用。

總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正在引導全球汽車制造商進行重大戰略調整。中國車企的快速發展是這一變化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未來幾年內,這種趨勢可能會進一步加強,推動全球汽車産業向更環保、更智能的方向發展。

0 阅读:0

潇灑觀點

簡介: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