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威甯:岔河蔬菜種植鼓足群衆“錢”袋子

多彩威甯 2024-04-14 13:36:11

一年之計在于春,增收致富在于勤。時下,正是大棚西紅柿、蓮花白等蔬菜管護的關鍵時期。走進岔河鎮恰西村大田種養專業合作社,放眼望去,一排排大棚鱗次栉比地排列在道路一旁,棚內西紅柿長勢喜人,四五名務工群衆正在進行剪枝、除草、綁枝等管護作業,一幅春日農忙畫卷在山坳間徐徐展開。

務工群衆正在爲西紅柿剪枝

“正月十五左右開始種植西紅柿,現在屬于挂果期,四月初便可以上市。一個大棚平均可以産2噸,第一季度總産量能達到60噸,預計能賣18萬元左右。”談到西紅柿的發展前景,合作社負責人趙得才打開了話匣子。

威甯縣岔河鎮恰西村大田種養專業合作社于2016年4月成立,主要種植西紅柿、蓮花白等蔬菜,目前有30個大棚、占地面積20多畝,露天基地60余畝。

西紅柿長勢喜人

“我種植的蓮花白有60畝,平均産量達到5噸,總産量300噸,1000塊錢一噸,預計能賣30多萬塊錢。”趙得才說。

蔬菜産業發展旺,群衆增收有路子。大棚種植不僅豐富了群衆的“菜籃子”,還幫助當地的村民鼓起了“錢袋子”。

大棚內,務工群衆正在爲西紅柿綁枝。

“我在合作社務工已經4年了,每月工資4000塊錢,一年能掙2萬多塊錢。”在基地務工的村民龔金四說,他還將家裏3畝多的土地以每畝800元的價格流轉給合作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日子很不錯。

西紅柿種出好“錢“景,鄉村振興別樣紅。恰西村只是岔河鎮蔬菜産業發展中的一個成功實踐。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岔河鎮以産業振興、群衆增收爲目標,圍繞“一村一品”産業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蔬菜産業,實現産業向規模化、品牌化種植的轉變,推動農業産業提質增效,有效助推鄉村振興。

西紅柿長勢喜人

“岔河鎮種植蔬菜4900余畝,其中白菜1100余畝、白蘿蔔970畝、蓮花白600余畝、花菜300余畝、青菜320畝、香蔥160畝、大蒜420畝、西紅柿330畝、辣椒525畝、洋蔥150畝,預計爲岔河鎮帶來收益2000余萬元。”岔河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副鎮長趙濤說。

來源:威甯融媒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