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銀行四年0分紅背後

中國新聞周刊 2024-04-30 12:10:34

上市公司的年報季,也是投資者收獲紅包的分紅季,此前國有六大行2023年度分紅總額超4100億元一度引發關注。

然而在以高分紅爲特色的銀行業裏,卻有銀行堅持不分紅,比如鄭州銀行。

Wind數據顯示,鄭州銀行成爲了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唯一一家近四年未分紅的銀行。

業績不佳是該行不分紅的主要原因。2023年,鄭州銀行的營收下滑至2019年水平,歸母淨利潤更是同比下滑23.62%。

不過股民對此並不買賬。要知道,在過去四年裏,鄭州銀行累計盈利超過100億元,即便是最少的2023年,也實現歸母淨利潤18.50億元。

鄭州銀行的日子真有那麽“緊”嗎?

圖/圖蟲創意

股民“盼分紅”

4月10日,鄭州銀行的業績發布會上,分紅成爲投資者們的關注重點:“近幾年爲什麽不分紅?”“明年會分紅嗎?”

鄭州銀行前身成立于1996年11月,2009年更名爲鄭州銀行,2015年、2018年先後在香港、深圳上市,是全國首家“A+H”股上市的城商行。

其實鄭州銀行在2018年A股上市當年和次年進行過兩次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爲8.88億元和4.40億元。此後,該行僅在2020年推出過轉增股份的利潤分配方案,便再未進行分紅。

分紅對銀行股而言意義不小。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不少銀行股息率超過同期國債、理財及存款類産品等收益水平,對偏穩健、長期價值型投資者具有較強吸引力。

而銀行業中,招商銀行、成都銀行先後將“每年現金分紅比例不低于30%”寫進公司章程。尤其是2023年度,高股息策略火了一年。在經營承壓的情況下,銀行們通過“卷”分紅來提升股息率。據信達證券研報統計,2023年多家銀行股息率超6%。憑借這樣的高股息特性,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進入2024年後股價連創曆史新高。

周茂華表示,一方面,分紅是銀行用真金白銀回報股東投資者,投資者獲得實實在在財富收益;另一方面,分紅也能展現銀行經營能力和財務的穩健性,有助于提升銀行市場聲譽價值,增強投資者對銀行發展信心,促進銀行與投資者良性循環。

事實上,剛剛發布的新“國九條”,著重強調了上市公司分紅這一問題。

新“國九條”指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並舉推動提高股息率。”

因此在不少投資者看來,連續四年不分紅的鄭州銀行,在一片大手筆分紅的銀行同業中顯得突兀,更沒有響應新“國九條”倡導的分紅新規。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鄭志剛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新“國九條”對上市公司持續嚴格監管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讓投資者拿到真實回報。長期不分紅對鄭州銀行會造成兩方面影響,其一,投資者會質疑其未來的盈利能力;其二,新“國九條”給企業戴上了分紅“緊箍咒”,不分紅對其資本形象會帶來不利影響。

四年不分紅的間接影響,已經體現在了鄭州銀行的股價上。4月16日A股盤中股價最低觸及1.87元,創曆史新低,相比于4.59元的發行價跌去接近60%。截至4月29日收盤,鄭州銀行A股股價爲1.94元,仍在低位徘徊。

就投資者回報層面如何響應新“國九條”,鄭州銀行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我行將會依據監管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利潤分配相關的各種因素,把握發展節奏,與股東共享我行發展成果。”

不分紅背後的“緊日子”

對于不分紅的決定,鄭州銀行董事長趙飛給出了三大原因:一是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響;二是進一步增強風險抵禦能力;三是留存的未分配利潤用作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

其實三個原因指向的是同一件事:關鍵時刻,要過“緊日子”。

結合最新業績看,鄭州銀行確實承受了一定壓力。2023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36.67億元,較上年同比下降9.50%;實現歸母淨利潤18.50億元,較上年同比下降23.62%。

橫向對比,同爲城商行的青島銀行、甯波銀行、杭州銀行2023年營收增幅分別爲7.11%、6.4%、6.33%;淨利潤方面,上述三家城商行也均呈現增長狀態。

縱向對比,鄭州銀行在經曆了2017年至2020年的高速增長後,發展速度開始放緩,直至2023年出現了近7年以來營收首降、淨利潤創新低的局面。

圖/中國新聞周刊

對于2023年的業績變動,鄭州銀行指出“受外幣資産規模變化及彙率波動影響,疊加息差收窄等因素,營業收入及淨利潤不及同期”。

淨息差是銀行的核心利潤來源之一,銀行業一般用淨息差來衡量銀行經營的盈利能力。2023年,鄭州銀行淨息差爲2.08%,較2022年的2.27%下降19個基點。

從營收結構來看,利息收入作爲鄭州銀行的營收支柱,在2023年整體出現下滑。報告期內,該行實現利息淨收入117.40億元,同比下降5.14億元,降幅4.20%;實現非利息淨收入19.28億元,同比減少9.20億元,降幅32.30%。

補充核心資本也的確有據可依。資本金充足率是衡量銀行的資本是否足夠覆蓋其風險資産的一個重要指標。截至2023年末,鄭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以及資本充足率分別爲8.90%、11.13%以及12.38%,分別較2022年末下降0.39、0.5、0.34個百分點。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城商行立足區域經濟發展,由于網點機構覆蓋面較小,客戶以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爲主等,導致其業務發展對資本金要求較高。

再看資産質量,截至2023年底,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67.57億元,不良貸款率1.87%。Choice數據顯示,該行的不良率在已發布年報的銀行中高居第一。

不過部分股民對此並不買賬。如果眼下日子緊了不分紅,那過去日子不緊的時候爲何也不分紅?2020年至2022年,鄭州銀行營收同比增幅分別爲8.30%、1.33%、2.03%。

而且,即便當下淨利潤存在波動情況,鄭州銀行總體上也是盈利的。不分紅的近四年,鄭州銀行的歸母淨利潤總和超過了100億元。

對于近年來均未分紅的質疑,鄭州銀行給出了三點原因,第一,經濟環境嚴峻複雜,近年來洪澇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織疊加,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沖擊;第二,經濟恢複基礎仍待加固,該行加大風險資産處置力度;第三,商業銀行資本監管政策要求日益趨嚴,留存的未分配利潤將用作該行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

對于2024年是否會分紅的問題,鄭州銀行在業績會上並未正面回應,僅表示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綜合考慮利潤分配相關的各種因素,與股東共享發展成果。

如何平衡?

不得不承認,對于銀行而言,分紅不僅是要拿出利潤這麽簡單,要考慮的因素其實不少。

周茂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銀行分紅,在積極回報股東投資同時,也需要綜合考慮公司盈利、現金流情況、研發與業務拓展方面投入等,尤其是近年來部分銀行淨息差壓力增大,銀行需要平衡風險抵補能力、穩健經營與股東投資回報關系。

“銀行股的分紅有一定行業特性,其業務發展的穩健性更爲重要。”鄭志剛補充解讀,經營發展的穩定是銀行分紅的前提條件,保證資本充足率指標穩定的情況下,再盡可能地以合理的方式來回報股東,也是行業的共識。

這也導致了一個現象:雖然銀行們賬面上利潤不少,但爲了抵抗風險又不得不在分紅層面上“有所保留”。比如鄭州銀行2023年的未分配利潤爲153.05億元,但分紅爲0。

尤其作爲區域性色彩更重的城商行,在風險防範層面要面臨的挑戰甚至更大。

婁飛鵬進一步指出,城商行不分紅或者少分紅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城商行客戶以中小微客戶較多,面臨的風險相對較大,需要充足的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同時,銀行發放貸款需要占用經濟資本,城商行資本充足率整體相對較低,減少分紅可以將更多的利潤用來補充資本。

這也體現出了鄭州銀行在風險應對層面的考量。截至2023年末,鄭州銀行發放貸款及墊款減值准備金額爲118.15億元,同比增長14.58%;2023年,鄭州銀行房地産業的不良貸款率高達6.48%。房地産業的不良貸款余額爲18.91億元,相比上一年增長了59.61%。

一位頭部城商行內部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銀行分紅目前面臨“兩難”的局面,一邊要響應證監會厚待投資者的分紅倡議,另一邊地方金監局對銀行的風險防範會提出一定要求,在分紅尺度的考量不小。

站在銀行的角度看,既要承擔作爲上市公司回報股民的應盡責任,又要滿足作爲金融機構的穩健性要求,左右承壓之下,是否分紅、分紅多少的抉擇的確不容易。

“怎麽分配利潤實際上是個‘技術活’,不同宏觀經濟環境、銀行自身經營戰略、市場環境變化等都可能影響。但整體上,穩健與可持續經營是底線。”周茂華說道。

如何拿捏合理分紅與穩健經營之間的尺度,將長期考驗鄭州銀行。

作者:于盛梅

編輯:余源

2 阅读:643
评论列表
  • 2024-05-01 13:21

    咋分,少了沒意義,多了分不起。難道跟輔仁一樣,分紅了結果賬戶裏沒有錢?那就該查賬了。

  • 2024-05-01 15:40

    那就自己退市,讓出市場份額,被其他銀行合並。

中國新聞周刊

簡介:每天真誠推送犀利觀點+深度報道+暖心好文+有趣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