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的關系,他們的誕生離不開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

江舸 2024-03-02 20:01:22

在我國新疆地區居住著衆多少數民族,其中維吾爾族人口最多,除此之外在新疆地區擁有自治州的哈薩克族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

由于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人在容貌和語言上頗爲類似,因此在外人看來他們很難區分,那麽他們在曆史上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關于維吾爾族的形成過程,曆史學者們至今仍然沒有給出統一的答案,但現在比較公認的觀點是公元4-6世紀出現在史書上的“韋纥”,應該是如今維吾爾族的雛形。

他們當時是北方高車部落中的一個氏族,後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逐漸發展爲獨立于高車的部落和部落聯盟。

此時中原王朝開始用“回纥”來稱呼他們,之後他們成爲了突厥帝國的一部分。

公元八世紀,這支部落在我國北方地區方建立起了汗國,其疆域甚至包括了天山山脈,這爲他們後來進入西域提供了條件,而漢人對他們的稱呼也變成了“回鹘”。

之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裏,回鹘汗國逐漸發展成爲西北地區最強大的政權之一,但之後由于氣候的變化,其族人不得不向西遷徙到塔裏木盆地和今吉木薩爾一帶謀求生路。

雖然那個強大的汗國已經徹底消失了,但這群遠遷的回鹘人在到達西域之後,依然保留了回鹘的名號,這證明了這群移民內心對于共同身份的認可,這也是民族形成的先決條件。

至此,回鹘正式從一個政權轉變爲民族。

抵達西域之後,原屬回鹘的多個部落依然保持著緊密的聯系,他們推舉龐特勤爲共主建立起全新的王國,回鹘人也進入了喀喇汗王朝時代。

此時回鹘人基本集中在南疆地區生活,這裏的自然條件不適于遊牧,更加適合進行農耕生産,從此時開始這支回鹘人開始向定居生活轉變,漢人對于他們的稱謂也從回鹘轉變爲維吾爾人。

在這段時間裏,到達此處的維吾爾人對當地的土著民族進行了同化。

與此同時在薩圖克·博格拉汗和木薩·阿爾斯蘭汗的領導下,維吾爾族人將伊斯蘭教奉爲國教,這增強了維吾爾人與中亞各國之間的聯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時在吐魯番周邊生活的維吾爾人依然以佛教爲國教,和如今的維吾爾族概念依然存在差距。

此後維吾爾族政權曾經一度被強大的蒙古帝國吞並,但從十六世紀開始,維吾爾族人民又重新建立起了葉爾羌汗國,這段時間裏統治階層的蒙古人也被維吾爾族所同化。

而且原來佛教流行的地區,也完成了伊斯蘭化,並孕育出燦爛的“伊斯蘭——維吾爾文化體系”,這也標志著近代維吾爾族的正式形成。

和維吾爾族不同,哈薩克族的誕生並不是以獨特文化體系的形成爲標志,而是以1456年哈薩克汗國的建立爲標志,而在此之前,哈薩克族人也經過了長時間的演變。

關于哈薩克人的來源,如今史學界有三種常見的觀點。

有部分學者根據如今哈薩克人的活動範圍提出:哈薩克人應該是古代康居或者大宛國民的後裔。

另一部分人根據語言分析,認爲哈薩克就是古代烏孫國的變音,因此哈薩克人其實就是曆史上的烏孫人。

但這兩種說法事實上都存在較大的問題,我們知道遊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

曆史上我國漠北地區的環境發生過巨大的變化,他們的活躍地域也會因此發生轉變,所以不同時期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民族可能根本沒有關系,因此這種說法是很難服衆的。

第二種學說雖然引入了語言學的考證,但依然存在很大漏洞。

首先是烏孫很早就在史書中出現,在東漢年間爲了免受匈奴人的侵略就並入了漢朝的版圖,之後便從曆史上消失了。

雖然有少數烏孫族人依然過著遊牧生活,但其影響力已大不如前,這個稱呼是很難傳承千年之久的。

而且在近代哈薩克族的構成中,就有一支名爲烏孫的部落,這進一步證實了哈薩克並非烏孫古音的演變。

隨著研究的深入,曆史學者對哈薩克族的誕生過程進行了更加細致的梳理,人們發現哈薩克汗國的建立是多個遊牧部落的聯合,他們之間並沒有共同的祖先。

當時這些哈薩克族人的訴求是抵抗蒙古貴族的壓迫,因此哈薩克是一個從軍事同盟演變而來的民族。

而這些組成哈薩克族的部落,存在著一定的共性,他們都曾經是突厥帝國的臣民,在突厥帝國覆滅後,這些部落又加入了突厥國家土耳其斯坦。

此時這些部落間的文化已經十分接近,但後續西遼和蒙古帝國的統治延緩了新民族的誕生。

直到蒙古帝國的統治力量衰弱後,這些有著相似文化背景的部落才終于走到了一起。

隨著哈薩克汗國的建立,哈薩克族的雛形才正式出現。

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裏,哈薩克汗國內的各部落隨著文化交流進一步融合,如今我們所說的哈薩克族才終于誕生。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都是突厥人的後裔,但在突厥帝國覆滅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裏,兩個民族已經演變成爲完全不同的存在。

首先在生活方式上,維吾爾族自從在南疆地區定居後其已經完成了從遊牧民族向農耕民族的轉變。

但哈薩克族依然長期保持了遊牧的生活方式,即使到了二十世紀依然有不少哈薩克族人生活在馬背之上。

其次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的宗教信仰,也不盡相同。

雖然哈薩克族在十五世紀也皈依了伊斯蘭教,但在哈薩克族文化中原始的薩滿教文化還存在一定的影響,這說明他們依然保留了漠北遊牧民族文化的部分基因。

但維吾爾族在遷徙到新疆地區後,他們與中亞國家的來往更加密切,因此他們身上的遊牧民族氣息也逐漸消失,這也是兩個民族最大的區別。

在文化上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也存在較大差異。

維吾爾族成型更早,生活環境也更加安定,由此發展出了燦爛的文化,哈薩克族雖然也有自己的語言,但無論從文藝作品還是民俗活動上,都沒有維吾爾族那麽豐富精彩。

不過兩個民族之間還是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的,比如現在兩族的百姓依然有著鮮明的突厥人樣貌,而且所用的語言都是從突厥語中發展而來的,雖然在部分語句上存在差異,但兩族百姓之間依然可以進行簡單的交流,這也說明了兩個民族在曆史上的深厚淵源。

雖然在突厥帝國時期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的先祖之間,就有了明顯的分野,但是在更早的時候兩個民族是否存在交集一直都是史學界熱議的話題。

隨著近年來曆史和考古領域的發展,人們發現在《史記》中就被中原王朝記錄的丁零人很有可能是這兩個民族共同的祖先。

丁零是遊牧民族敕勒人的一支,敕勒即古籍中提到的鐵勒,他們在冒頓單于在位時加入了匈奴,此後一直都是匈奴人的一部分。

南北朝時期鮮卑人崛起,他們發現丁零人喜歡制作輪子很大的車子,便將其稱爲高車人,即維吾爾族先祖回纥人的先祖。

關于哈薩克族和丁零人的關系,則是通過黠戛斯人建立的連結。

黠戛斯人和丁零人一樣也是鐵勒部落的一支,他們在公元九世紀的時候擊敗了回鹘汗國建立起了黠戛斯汗國。

在此前的發展過程中,黠戛斯人和丁零人之間已經出現了較大的區別,但此次戰役後部分不願遷徙的回纥人和其他丁零人,加入了黠戛斯汗國。

之後的曆史中黠戛斯汗國被遼國所吞並,其國民組成了杜拉特、阿裏頓等部落。

隨後這些部落又相繼成爲了蒙古帝國和金帳汗國的從屬部落,最後加入了哈薩克汗國,並演變成爲哈薩克族的一部分。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在如今的哈薩克族中存在丁零人甚至回纥人的後裔,這些人和維吾爾族有著較近的共祖。

但由于哈薩克族的組成非常複雜,因此從整體上來看,他們和維吾爾族之間依然有著顯著的區別。

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作爲我國新疆地區最重要的兩個民族,他們雖然在外形上有一定的共同之處,但事實上兩個民族在曆史源流上卻相去甚遠。

曆史上他們的生活方式更是完全不同,在宗教信仰和文化形式上更是差距極大。

雖然兩個民族有共同的先祖,但這要追溯到漢代便存在的遊牧民族丁零,這足以證明兩個民族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

但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兩族百姓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接近,這才讓我們有了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非常類似的錯覺。

參考資料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維吾爾族起源、形成和發展問題再思考》,刊登于《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哈薩克族的起源》,刊登于《人文雜志》1957年05期。

2 阅读:1597
评论列表
  • 2024-03-07 17:29

    維吾爾人跟烏茲別克人很像,據說在烏茲別克斯坦是直接把維吾爾族當同族的,它跟哈薩克族像個毛線!哈薩克族帶混血,但是大多數人更偏向黃種。

    在遠方 回覆:
    你看看維吾爾族的同宗固裕族 純純的黃種人
  • 2024-04-01 21:11

    這兩個民族的祖先是上古鬼方部落,鬼方部落是黃帝一族留在北方未融入中原的部分,屬于原始華夏人。據考證,維吾爾語60%多就是上古漢語,現代漢語的反切合音。

  • 2024-03-29 11:06

    新疆最重要的兩個民族?沒有占總人口一半的漢族?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