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志願軍擠在江邊,遭美軍炮擊傷亡過萬,楊得志決定揮淚斬馬谡

史海任我行 2024-03-03 20:13:09

彭老總的軍旅生涯有著太多的高光時刻,他是我們新中國當之無愧的一代軍神,可即便是軍神也有落寞時刻,他本人也一直對自己指揮過的四次敗仗耿耿于懷。

彭總所說的四大敗仗,其一是紅軍時期的贛州戰役,其二是抗戰時期的關家垴戰鬥,其三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西府隴東戰役,其四便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第五次戰役。

可以看出,這四次失利在時空上的分布還是十分均勻的,算是彭老總在不同時期分別得到了相應的經驗教訓。而在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發生在朝鮮戰場上的第四次失利。

百萬雄師枕戈待旦

時間回到1951年的二月份,此時可以說是志願軍在入朝之後最艱難的一段日子,因爲在經曆了前期的鏖戰後,第一波入朝的士兵都已經十分疲憊了,而後續的增援部隊還沒有到位,面對氣勢洶洶的聯合國軍,志願軍只能是咬著牙硬扛。

可即便是這樣,志願軍戰士依舊以頑強的戰鬥讓聯合國軍前進地十分艱難,他們花了快一個月的時間才跨過了咫尺之遙的漢江,進抵漢城城下,並將其占領。

在牛氣哄哄的麥克阿瑟的眼裏,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因爲他們再次奪回了韓國的首都。然而,麥克阿瑟很快就被李奇微取代,而後者對當前的狀況沒有任何興奮之情。

在李奇微看來,僅僅是拿下一座空城,而沒有殲滅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有生力量,算不上什麽勝利。

從這裏我們也就能看出,李奇微遠比他的前任更加務實,志願軍所要面對的將是一個更加難纏的對手。

不僅是李奇微,美國方面此時還派來一個關鍵的人,他就是範弗裏特。沒錯,就是創造了著名的“範弗裏特彈藥量”軍事名詞的那位美國將領,而他在當時是第八集團軍的司令官。

李奇微本人對範弗裏特是十分贊賞的,而這位更有著一個特質,那就是擅長穿插包圍戰術。

穿插包圍可是我軍的絕活,但顯然這位老兄也精于此道,這同樣預示了接下來的戰鬥對志願軍來說不會輕松。

在美軍進行人員調整時,志願軍這邊也在三月份開始了換防工作。第二番入朝部隊已經陸續就位,而這次來的是第三兵團和第十九兵團,一同抵達的還有新建的高炮師和大量後勤、工兵部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入朝參戰的第十九兵團對于彭老總來說可是老熟人了,那正是他在第一野戰軍時期帶過的老部隊,這支脫胎于華北軍區的百戰精銳曾助他橫掃整個西北,是一支有著光榮軍史的隊伍。

除了人員,第二番入朝部隊還帶來了大量蘇制武器,包括著名的“水連珠”沖鋒槍和重型榴彈炮,具有蘇聯血統的新式武器能夠更好地適應寒冷的朝鮮氣候,對志願軍來說是不小的助力。

也就是說,第五次戰役前彭老總的手中掌握了九十五萬志願軍、外加三十四萬朝鮮人民軍輔助,近一百三十萬大軍嚴陣以待。

在這些隊伍裏,已經有三十七個師裝備了蘇式武器,重火力也初具規模,僅重炮就有一千門,還有一定規模的空軍,其實力遠非剛入朝時可以比。

既然有了這樣的本錢,彭老總便計劃以新一輪的反擊作戰給新官上任的李奇微一些見面禮。

關于怎麽送禮的問題,志願軍副司令洪學智表示:“把敵人放到鐵原和金化再打”,副司令鄧華也支持這個建議,但彭老總對這個誘敵深入的計劃並不滿意,他說:“不能放他們進來,還是得在金化、鐵原以南打!”

而在經過一番討論後,他們各持己見,始終沒能得到統一意見。

彭老總堅持禦敵于外,除了考慮到地形問題外,更重要的是他擔心美軍可能再來一次仁川登陸,所以他更想先發制人來奪取主動權。

隨後,彭老總就作戰計劃也向毛主席做了報告,而毛主席的回答是:“完全同意你的預定部署,望依情況堅決執行之。”

事已至此,就到了遵照執行的地步了,而志願軍的作戰又是怎樣的呢?

輕敵情緒蔓延的志願軍

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經曆前期的作戰後,我軍上下都形成了輕敵心理。

以十九兵團爲例,在國內秣兵厲馬數月的他們等的就是在朝鮮大展身手的機會,所以全軍上下充滿了樂觀的情緒。

在士兵們看來,戰爭初期我們使用萬國造武器都能把美軍打得落花流水,現在有了蘇式武器的加持,人數更是聯合國軍四倍以上,難道還怕美國人?

在得知自己對面是韓軍的第一師後,十九兵團的戰士更興奮了,畢竟這支軍隊此前被志願軍十五分鍾就給打爆了,師長白善烨差點自殺,根本用不著擔憂。

于是,在軍隊裏開始流傳“一條牙膏”的說法,也就是將半島戰局比喻爲一條牙膏,從北到南一推就完,戰士們普遍認爲徹底打垮美軍就是今年年內的事情了。

這樣的情緒不止出現在士兵身上,高層也是一樣的。第三兵團代理司令王近山在會議上表示:“朝鮮半島多大地方,三八線上尿泡尿,都能把他們滋到釜山去!”

就連老成持重的總司令彭德懷在給毛主席的電報中也說:“戰役的目標是吃掉美軍幾個師!”

一個事實是,在美軍兩百年曆史中,還從沒有過一整個師被吃掉的例子,更不要說幾個師,我軍此前最好的戰績也不過是全殲了北極熊團。

可見,即便是彭老總也對戰役前景持樂觀態度。但可怕的是,對于軍隊來說,盲目自信往往就要付出血的代價。

194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正式打響,中朝聯合指揮部以十四個軍的兵力在兩百公裏的戰線上發起進攻。

而與以往不同,這一次我軍進行了規模空前的炮火准備,鋪天蓋地的炮彈砸向聯合國軍陣地,也給了美國人一點飽和攻擊震撼。

炮火准備結束後,各軍按照計劃,或是正面突擊,或是穿插分割,以多鉗合擊的方式發動猛攻。

面對來勢洶洶的中朝聯軍,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采取了逐步撤退、保持接觸、大量殺傷的戰術來應對,雙方的戰鬥進行地十分激烈。

在大軍出動的同時,我們來說說十九兵團,他們的任務是突破臨津江防線。接到任務後,十九兵團司令楊得志給麾下三個軍分別下達命令,63軍穿插绀嶽山,切斷敵29旅和後方的聯絡。

64軍從正面發起進攻,沖擊韓第一師的防線,並在成功後直撲敵議政府腹地;65軍擔任預備隊,負責渡江後配合另外兩支隊伍的行動。

就此來看,楊得志的安排是恰到好處的,不失爲一個完善的作戰計劃。

慘烈的第五次戰役

戰鬥打響後,我軍已經開始了炮火准備,但負責沖擊第一師陣地的64軍卻沒有按時抵達既定位置。

64軍軍長是曾思玉,他在發現部下行動遲緩後,打電話給楊得志說希望推遲進攻。但開弓哪有回頭箭,其他方向都動起來了,豈能單獨給64軍再次准備的機會?

沒辦法,曾思玉只能硬著頭皮上,他下令還沒有就位的部隊跑步進入沖擊陣地。

64軍主力此時距離沖擊陣地還有十五公裏,等士兵們每人背著四十五斤的糧食彈藥趕到目的地,他們早就累癱在了地上。

沒有時間休息,64軍還必須立即發起攻擊,但他們已經錯過了攻擊時間,炮火准備早就過去了,戰士們只能硬頂著敵軍火力渡河強攻。

而在渡河過程中,我軍除了戰鬥傷亡外還經曆河水突然暴漲導致士兵被沖走的意外事件,這就說明戰前的勘察工作做的也不到位。即便如此,64軍還是拿下了灘頭陣地,取得了渡河戰鬥的首勝。

在發現了志願軍後,美軍的裝甲部隊就沖了上來,意圖策應韓第一師並對我軍進行封鎖。

讓志願軍意外的是,這次韓第一師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意志,他們不僅沒有潰散,反而借助有利地形和火力優勢對我軍展開猛烈還擊。

與之相對的是,由于對灘頭地形的不熟悉,64軍數萬戰士擠在河灘上根本施展不開,于是他們遭到美軍坦克炮和韓軍重火力的瘋狂轟擊,成片成片的士兵在炮擊中倒地。

得知64軍被困的消息後,彭老總指示楊得志盡快做出應對,而楊得志的辦法是從充當預備隊的65軍中抽調兩個師繼續渡河參與進攻,他寄希望于集中突擊戰術發揮作用。

這個決定的後果是慘重的,因爲過河的士兵只會繼續擠在灘頭,進攻空間會更狹窄,只能是徒增傷亡。爲了挽救局面,楊得志再次下令把炮團拉上去,轟擊美軍的同時掩護友軍。

但由于美軍的空襲,炮團根本無法構築炮擊陣地,他們只能眼看著五個師六萬將士在灘頭上被聯合國軍肆意攻擊。

就在衆人焦慮之際,負責穿插作戰的63軍發揮了作用,他們成功在側翼打開局面,在雪馬裏殲滅了英軍一個營,又對臨津江陣地上的聯合國軍形成夾擊之勢,最終迫使聯合國軍主動撤退,這才挽救了灘頭上的五個師。

隨後,脫困的64軍繼續突破作戰,他們一直打到了葛谷裏等地。

然而,由于比預期晚了三天才突破臨津江防線,導致敵軍從容撤退,我軍沒能完成既定作戰目標,反而由于作戰失利導致十九兵團兩個師損失慘重,上萬士兵倒在了臨津江邊。

此時的十九兵團出現兩個不同的場面,一邊是有人立功受賞,另一邊有人遭到處分。

第一階段作戰結束後不久,五月下旬我軍重新展開了第二階段的進攻,而由于此前的殲敵任務沒有完成,這次彭老總准備拿韓國人開刀。

第二階段作戰中,十九兵團的作戰任務是佯攻漢城牽制美軍,而第三兵團從中線阻斷美軍與韓軍的聯絡,第九兵團會同朝鮮人民軍全力圍攻韓軍。

在五天的激戰後,韓軍四個師被我軍擊潰,美軍防線也被打了個千瘡百孔。

但緊接著,前進的第九兵團遭到美軍兩個機械化師的攔截,其背後更有十三個齊裝滿員的師尾隨著對我軍展開了機動包圍。

此時,第九兵團已經接近彈盡糧絕,乃至于27軍主力和60軍180師被包圍,其中180師最終幾近全軍覆沒。

爲了阻斷美軍的進攻,彭老總派出了八個軍發起鐵原阻擊戰,這場仗我們也打得很辛苦。

直到6月10日,由于美軍這邊傷亡也很大,再加上李奇微估計志願軍要再次反撲了,這才下令撤軍並轉入全線防禦,第五次戰役到這裏全部結束。

回顧整個戰役經過,可以說我們僅僅是取得一場慘勝,因爲志願軍雖然實現了既定目標,但卻爲此付出了多達七萬五千人傷亡的代價,這其中有一萬多人是犧牲在了臨津江邊上,而他們很多人原本可以活著接受獎勵。

正因如此,不僅彭老總將第五次戰役引爲人生四大敗之一,十九兵團司令楊得志也主動檢討,而64軍軍長曾思玉以及191師、192師的師長和政委等人更是受到了嚴厲處分。

其實受處分的這些人都是革命功臣,軍事能力也沒有問題,但在關鍵時刻犯了自大輕敵的錯誤,乃至于在准備不充分的情況下指揮不當,給部隊造成重大損失,這實在是不應該。

兵團政委李志民對此就說:“這確實是揮淚斬馬谡了,但賞罰不分明,就難以維護軍紀的嚴肅性,也難以保證此後戰鬥的勝利。”

結語

實際觀察抗美援朝戰爭就會發現,一共五次戰役,我軍之所以能在前三次戰役中取得大勝,很大程度上是戰役的突然性讓美軍有些措手不及,再加上美國有個自大的麥克阿瑟,使得聯合國軍錯誤地低估了志願軍實力,這才有了這個結果。

而等到第四次戰役的時候,美軍已經清醒過來了,並靠著強大的工業實力和過硬的軍事素養正兒八經地和我們掰手腕,最終我們也就打了個平手。

再後來的第五次戰役時,看似我軍優勢更大,但事實上在務實細致的李奇微指揮下,美軍的准備比我軍更充分,反倒是我軍犯了麥克阿瑟式的錯誤,這實在是不應該。總的來說,第五次戰役是一場慘勝,其中的經驗教訓應該被銘記。

121 阅读:52320
评论列表
  • 2024-03-04 20:23

    194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正式打響,中朝聯合指揮部以十四個軍的兵力在兩百公裏的戰線上發起進攻。😂😂

    陌客 回覆:
    史海任我行:不好意思,抄別人文章太容易了,一不小心抄錯了…
  • 2024-03-06 19:09

    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 2024-03-05 03:20

    那來1941年!!小編極不嚴謹!!!

    用戶48xxx70 回覆:
    也是應該是1951年才對
  • 2024-03-13 12:48

    糾正一下,“水連珠”是莫辛納甘步槍的俗稱,而朝鮮戰爭中使用的蘇式沖鋒槍是“波波沙”。

  • 2024-03-08 11:35

    朝鮮戰爭的傷亡大著了,若長期拉鋸戰,根本耗不起。

    人生百態 回覆:
    你認爲美國耗得起?蘇聯巴不得耗得越久越好!
  • 2024-03-09 13:45

    還是該放進來打,殲敵人數才是重要的,

  • 2024-03-04 23:02

    地形偵查不到位

  • 2024-03-04 16:30

    勝敗乃兵家常事,善于總結經驗才能無敵于天下

  • 2024-03-05 04:55

    第五次戰役到底是1941年還是1951年

  • 2024-03-07 23:17

    不知道說什麽,胡言亂語

  • 2024-03-04 19:23

    勝敗乃兵家常事

  • 2024-03-06 00:25

    文筆真好,向保家衛國的志願軍將士致敬~

  • 2024-05-04 18:08

    最終靠鐵原阻擊戰慘勝

  • 2024-03-26 20:51

    194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正式打響,中朝聯合指揮部以十四個軍的兵力在兩百公裏的戰線上發起進攻。

    彭彬 回覆:
    1951年
  • 2024-06-12 23:28

    敵密集炮火下,六萬人紮堆才死傷一萬,損失不算大,也可算小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