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從報紙上認出父親,連指導員不相信:別想了,這可是高級首長

曆史門前小個子 2024-04-25 12:24:29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莊嚴地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從此,中華大地進入到了一個新紀元,半個月後,毛主席再次受到好消息,國民黨一直“占據”的廣州也被解放。

廣州是我國的南大門,其解放後的意義不言而喻,爲此,毛主席高興的批示說:多報道廣東的事,讓全國人民一起開心開心。

而讓毛主席沒想到的是,正是他的這句話,讓一位參軍多年的小戰士找到了自己的首長父親。

解放廣州的,是四野十五兵團與二野的四兵團,作爲十五兵團的司令員,鄧華的照片被刊登在了報紙上,鄧華作爲我軍從中央蘇區成長起來的高級幹部,他能有這麽大成就,除了他本人的優秀外,和上級對他的看重,提拔也有著很大的關系。

自從1928年參加紅軍以來,鄧華在我軍中先後擔任過團政委,師政委直至1949年時,成爲了兵團司令員,他是憑借著豐厚的戰鬥經驗和對革命的偉大貢獻,一步步成長爲我軍高級將領的,

鄧華也參與指揮了很多大戰,而在這些戰役中,無疑解放廣州是比較“濃墨重彩”的一筆,所以,鄧華也非常的激動,那個時候,他不知道更讓他激動的事還在後頭。

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廣州解放後,解放軍全軍都開始分享兄弟部隊勝利的喜悅,鄧華的照片,被印在了報紙上面,處處傳播,駐紮在湖南由詹才芳領導的46軍戰士們,在老班長的領導下,大家踴躍讀報,學習,

一位叫鄧賢詩的戰士此時看到鄧華的照片後,有些難以置信,接著,他又從自己的兜裏,掏出了一張即將褪色的老照片。

將兩張照片放在一起後,他使勁揉了揉眼睛,再仔細看了看,得出結論,這正是他的親生父親。

小戰士鄧賢詩不敢耽誤,此時他已經與父親失聯數年,這其中的思念猶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所以,他趕忙去找到了自己的連指導員告訴他,鄧華是自己父親。

連指導員有些詫異,盡管鄧賢詩說的頭頭是道,但是他還是不相信地說:“你別想了,這可是高級首長。”

鄧賢詩心裏有些傷心,高級首長怎麽了,可他就是自己的父親啊,自己可是看了好多遍,認了好多遍呢。

鄧賢詩並沒有因爲指導員的一句話就讓自己放棄,他接著向上反應,稱鄧華是自己的父親,並說:“我父親原來叫鄧多華,後來改名了。”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對鄧賢詩的言論,戰士們傳的很快,甚至沒多久,連軍長詹才芳,及十三兵團蕭勁光的耳朵裏。

詹才芳與蕭勁光兩人碰了碰頭,他們作爲鄧華的老戰友,曾聽過鄧華確實有個在外流落的孩子,不過,僅憑鄧賢詩的三兩句話,兩人也不能直接就認定,因此他們想了一個辦法。

兩人找到鄧賢詩後,先是了解了他的情況。

經過鄧賢詩的一番解釋,其實詹才芳,蕭勁光兩人已經相信了眼前的鄧賢詩,正是鄧華的兒子,不過爲了保險起見,他們還是讓鄧賢詩寫了信。

信寫好後由蕭勁光轉讓,如果沒有錯的話,他們就將鄧賢詩送到廣州,去和鄧華團聚。

很快,鄧華就收到了這封來自湖南,來自兒子的信,看完信的內容,鄧華雙眼含淚,他的心情五味雜陳,有激動,有高興,有愧疚,也有驕傲。

關于鄧華與鄧賢詩的故事,還要從1925年說起。

1910年,鄧華出生在湖南郴州的一個書香門第,由于家境尚好,從小他就有書可讀,增長了知識,不過,也正是由于他的家境不錯,他也沒逃過“包辦婚姻”

15歲那年,鄧華迎娶了一位叫邱青娥的姑娘,雖然兩人在此之前並未謀面,相識,但是婚後他們可謂是日久生情,情意很深。

而此時的中國又是兵荒馬亂,兩人婚後也是聚少離多。

邱青娥知道丈夫是一個有著大志向的人,所以對于丈夫的事業,她從來都是支持的,盡管兩人很少見面,但他們的感情,非常深厚,鄧華也爲有這麽一位賢惠的妻子而驕傲。

1927年,兩人終于有了愛情的結晶,邱青娥生下了一個兒子。

鄧華從小讀書,有著很高的文化水平,看到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他異常激動,那時候,他翻遍了家裏的書,只爲給孩子取一個“好名字”

最終,孩子被取名爲“賢詩”,鄧華雖是一位虎猛將,卻“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他對兒子也是寄予厚望,希望將來孩子是位賢德之人。

作爲一位父親,最大的願望,鄧華便是想著陪孩子長大,只可惜當時造化弄人,兵荒馬亂的歲月,任世間沒有什麽兩全法。

鄧華離開了年輕的妻子和弱小的孩子,舍小家,爲大家,對丈夫的選擇,邱青娥沒有多說,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一直都是那樣的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

所以,邱青娥將所有對鄧華的愛,全部深藏在心裏,那個時候當兵上戰場,可能會回來,可能回不來,爲了給妻子,也是爲了給孩子一個念想,鄧華將自己的一張照片留給了邱青娥。

此後十年,在寂寞長夜裏,陪伴邱青娥的,便是那張小小的照片與孩子。

1937年,鄧華所在的八路軍115師取得了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激動之余,鄧華立刻給妻子寄來封信,邱青娥看後異常激動,她高興的對兒子鄧賢詩說:“你的爸爸是個大英雄。”

這一年10歲的鄧賢詩,從此記住了父親的“英雄”一面。

只是,可惜的是,邱青娥此時由于勞累加思念,最終不幸于次年去世,臨終前, 邱青娥將照片給了兒子,並告訴他:“這就是你的爸爸,他的名字叫鄧多華,你要記住,他是一個大英雄,他上戰場保家衛國,以後你長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把,把侵略者趕出去.....”

從此,鄧賢詩便成爲了一個“孤兒”,那一年,他不過11歲。

鄧賢詩雖然年齡小,但是他一直將母親的話記在心裏,後來機緣巧合下,他參加了解放軍,並于1949年時,通過報紙,終于見到了自己的父親鄧華。

當鄧華接到鄧賢詩的信後,馬不停蹄的直奔湖南,見到詹才芳,當即開口:“我這輩子沒有爲私事求過人,今天我就向你要一個兵。”

詹才芳知道他說的是誰,當即同意,不過,鄧賢詩自己卻是沒答應,他不想父親爲了自己而放棄原則。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或許正如古話說的那樣,鄧華與兒子鄧賢詩,那可謂是“老子英雄兒好漢。”

8 阅读: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