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護企廣東行廣東省檢察機關護航民企推進高質量發展紀行

中華工商時報 2024-05-08 05:20:23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在“推進檢察護企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十余家相關新聞媒體深入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省,就“新時代法律監督工作巡禮·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開展集中采訪活動。采訪團深入廣州、珠海、深圳三地的檢察機關和企業,通過調研和實地采訪,感受到檢察機關在促進企業合規運營,保護企業正當權益方面的諸多務實舉措和工作亮點。

廣州:健全檢企溝通聯系渠道營造親清政商關系

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廣州一直是我國通往世界南大門的一扇重要窗口。民營經濟也是這個中心城市最爲活躍最爲密集的經濟主力。檢察機關提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法治提供穩定的基礎、持久的動力、公平公正的環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最高檢新聞采訪團在廣州寶潔黃埔工廠進行采訪座談 攝影 羅壽博

爲推動多方共治的“大合規”工作格局,促進刑事合規向行政合規延伸、企業合規向行業合規拓展、事後合規向事前合規轉變,爲民營企業守法合規經營創造良好法治環境。廣州市檢察院與廣州市工商聯等部門攜手建立“以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帶動構建‘大合規’工作格局”的工作機制,共同制定加快推進民營企業合規建設工作方案,在廣州市促進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下成立民營企業合規建設工作組,以廣州市“專精特新”企業、廣州市“民營領軍企業”和ISO37301:2021合規管理國際標准冠標認證企業等白名單爲依托,推動建立合規企業日常考評認證機制,相關企業一旦涉案,則優先適用企業合規制度並作爲從寬處理情節。

他們還積極探索推動涉案企業合規互認,研究制定專項工作指引,推進行刑合規互認工作規範有序開展,並配合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工商聯等部門,在全國率先出台《民營企業首次違法合規免責清單(第一批)》,探索構建合規導向的包容審慎監管執法模式。該項經驗做法榮獲全國2023民營企業産權司法保護協同創新百佳實踐案例,並獲全國政協、全國工商聯領導批示肯定。

今年一季度,廣州檢察機關共辦理合規案件80件,涉及企業86家,其中適用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的62件。對通過合規整改的52家企業、79名企業責任人依法不起訴,已啓動合規整改的企業均未因涉案而破産倒閉,一些企業在檢察機關、工商聯共同協助引導的合規整改後,生産和銷售業績逆勢上漲,形成了良好的示範帶動效應。

珠海:“府檢聯動,上門問診”創新工作機制推動企業合規經營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健康發展,各地帶有特殊地理屬性的名優特産也逐漸成爲許多地方區域經濟重點推動發展的項目。如羊肉、蔬菜、玉石、海參、水果、堅果等等,形成“誰不說俺家鄉好”的區域物産的競爭生態。在這些“地理品牌”的發展中,一些地方過份注重單純的産能發展而忽略了知識産權的“軟實力”保護。珠海市檢察機關在這方面則走在了許多地方的前頭。

珠海鬥門地處珠江出海口,其享譽全國的精品水産——白蕉海鲈在2009年就成爲了廣東省水産業首個全國地理標志保護産品。珠海市鬥門區人民檢察院通過主動“上門問診”的方式調研走訪,發現作爲全國地理標志産品和地方特色支柱産業的“白蕉海鲈”,存在地理標志使用混亂、規範性文件失效、管理不到位、品牌建設滯後等問題,影響品牌信譽和可持續發展,致使産業發展面臨危機,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當地檢察院通過專業研討咨詢,並與區相關職能部門、海鲈商協會等進行磋商,就共同促進“白蕉海鲈”這一特色産業發展達成共識。最終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

最高檢新聞采訪團在珠海市檢察院集中采訪 攝影 羅壽博

通過已查明的案件事實和公開聽證評議意見,鬥門檢察機關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制發《檢察建議書》,收到檢察建議後,鬥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成立地理標志保護工作小組,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專項整治行動,完成海鲈魚相關食品抽檢28批次,針對冒用地理標志發布虛假廣告、擅自使用和錯誤使用地理標志等行爲依法查處企業5家,督促整改企業4家,立案查處4宗,發出《行政提示書》1份,現場指導企業16家,有效的保護和推動了當地合規生産經營的民營企業的正當權益。

“白蕉海鲈”公益訴訟案被評爲“全國檢察機關開展知識産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全國檢察機關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典型案例”。

這樣的亮點,在珠海檢察機關護航民企的工作中隨處可見,這些亮點的背後彰顯了珠海市檢察機關“府檢聯動,上門問診”創新工作機制的有效發揮。不僅如此,珠海市檢察院與還與珠海市工商聯、市民政局聯合推動成立全國首個地市級企業合規促進會,幫助企業識別合規風險、營造合規文化。結合辦案實際,聯合相關行業主管機關、合規促進會等單位制定《出口企業報關業務合規建設指引》《網絡銷售企業知識産權合規建設指引》等合規標准文件,引導行業企業規範開展合規建設。

深圳:謙抑慎刑,推進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記者團來到特區深圳,正值大雨連綿。記者們冒雨采訪了華強北電子城、華爲、騰訊等大型民營企業,並與當地市區兩級檢察機關的部分檢察官進行了座談交流。

華強北是全國知名的電子産品的批發集散地,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技術優勢使得華強北在聚集諸多民營企業在從事電子産業的同時也相應衍生出諸多知識産權的保護問題。如大量翻新手機在這裏通過技術處理和加工,重新再回到市場,這個過程算不算造假?有沒有侵權?廢物利用和舊品翻新如何在合法合規的軌道上得以健康發展?這些問題不解決,將會影響諸多電子行業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深圳市電子行業協會副會長李軍在華強北接受記者采訪 攝影 羅壽博

在華強北,深圳市電子行業協會副會長李軍接受了記者們的采訪。通過采訪,記者們了解到,早在2022年,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就在當地舉辦的“電子産品翻新産業高峰論壇”上,發布了全國首個電子産品翻新産業知識産權刑事合規指引,推進電子産品翻新産業知識産權保護與企業合規改革,優化深圳這座擁有諸多電子産品和電子技術的城市營商環境,該項“合規指引”還獲評2022年度深圳知識産權十大事件,並被國務院知識産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確定爲第二批“全國知識産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在檢察機關、技術專家、行業商協會、相關企業共同的研討努力下,使得這類産品生産和消費均做到了合規、透明、真實、守法。民營企業幹得專心,消費者買得放心。

對于深圳這座知識密集型城市來說,商業秘密刑事保護無疑是許多大型民營企業的剛需。爲此,深圳市人民檢察院與深圳市工商聯、市知識産權法律保護研究中心、深圳達實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企業知識産權合規與商業秘密保護”主題宣講活動,幫助企業加強商業秘密刑事保護。同時,深圳市人民檢察院還發布了《商業秘密刑事保護體系合規建設指引》,幫助企業構築與刑事維權相匹配的商業秘密合規管理體系,促進知識産權刑事保護與企業創新發展。該《指引》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國家知識産權局等中央7部委聯合發文全國推廣。

爲營造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深圳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深圳市檢察機關堅持謙抑慎刑的司法理念,不斷強化民營經濟權益保護。深入貫徹落實最高檢“檢察護企”專項行動決策部署,發揮檢察職能作用,開展利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經濟糾紛等專項監督,常態化開展涉企“挂案”清理,及時糾正偵查機關違法采取查扣凍、影響企業正常生産經營的行爲,切實維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對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涉民營企業案件,邀請人大代表參與擬不起訴公開聽證會和不起訴公開宣告會,聽取人大代表對案件事實、證據認定以及案件處理的意見,推動案件公平公正處理,切實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最大限度減少司法辦案對企業生産經營的影響。2022年以來,深圳市檢察機關不捕率59.45%,不訴率22.81%。

通過企業合規建設,不僅最大限度避免“案件辦了、企業垮了”現象的發生,而且助力一些企業獲得新生。部分案例獲評最高檢“全面履行檢察職能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典型案例”。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 攝影 羅壽博

近一周的廣東采訪,記者們深深感受到,廣東省檢察機關在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爲企業合規發展保駕護航的主動作爲、智慧作爲、協同作爲、擔當作爲方面的務實高效。他們不僅出台了《“檢察護企”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18條具體措施,很多省院領導都親自帶隊前往企業實地走訪、各地普遍與各級工商聯開展聯合調研,及時做到“問需于企”“問計于企”。各地結合區位特色和産業集群創造性開展工作細化工作措施,聚焦市場經營主體生的“真問題”制定對策、對症下藥。以檢察護企的實效助力高質量發展。(記者羅壽博)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