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在香港暴走5萬步,我在這裏躺平看海

新周刊 2024-05-02 12:10:35

作家劉克襄在《四分之三的香港》一書中說:“因爲行山穿村,我幸運地邂逅了隱藏版香港,一個比購物和美食更獨特、更有魅力的香港。”

中環叮叮當當,人們西裝革履步履匆匆,而拿著手機的遊客東張西望,常在8D立體的港島鬧市找不著北,但只要穿過山,我們便可感受到另一種“香港”——南區。

△有逾170年曆史的中環街市,經活化成爲文青打卡地。這裏曾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何藩、鍾文略、邱良、麥烽、趙羨藻等攝影家都曾在街市的水磨石樓梯取景。

這是一個常被香港遊客忽略的地方,作爲香港島四個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區,這裏沒有大型的商場、步行街和網紅打卡點,但半山半海,十分浪漫,一棟棟面朝大海、背靠大山的房子,有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公屋,也有富豪紮堆的淺水灣別墅,遊艇和傳統艇仔停滿避風塘,還有近50年曆史的香港海洋公園......

△紅色虛線內爲香港南區,將都市、山林、大海融合在一起。(圖/谷歌地圖)

最近“公園20分鍾定律”火了,有研究表明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鍾,人的心情會變好。那麽周末,到香港南區的山與海中待上兩天,你將收獲全新的自我。

沒有天花板,度假感超chill

約有七成的香港土地被綠色覆蓋,好讓人們隨時從繁重的工作中抽離,遠離市區的繁華與喧囂,闖進山野,在大自然中感受一點生命力。

南區便是其中的最佳選擇。

可以去占地423公頃的香港仔郊野公園跑步健身。這裏的香港仔水塘被蒼翠茂盛的樹林圍繞,水面如鏡,景色十分怡人。

△在淺水灣,小狗有自己專屬“停車位”,還是免費的。(圖/熱心市民孫姐)

也可以去南朗山和玉桂山登高望遠,去大浪灣體驗沖浪的快樂,去舂坎角、深水灣、中灣泳灘、淺水灣......曬曬太陽發發呆。

我喜歡在石澳散心,海水清澈,安靜中帶有一份松弛感,順便打卡周星馳經典電影《喜劇之王》取景點,給那棵“愛情樹”氪金。看海是成本最低的治愈方式,找一個人少的海岸,吹著海風,運氣好碰上晚霞就更棒了。

△石澳被譽爲“香港最美小漁村”。(圖/unsplash)

在石澳不遠處的鶴咀更是香港島的“隱世天堂”,這裏海天一色,近處波光粼粼,遠處孤帆點點,天氣晴好時,甚至能望見一海之隔的將軍澳。

“雷音洞”中會響起雷鳴般的海浪聲,而另一邊的海蝕洞“蟹洞”則因外形酷似螃蟹而得名。湛藍的天空下張開雙臂與它合影一張,感受自然的力量。

遠處白色的鶴咀燈塔是香港第一座燈塔,于1875年啓用,至今已有149年的曆史,站在希臘風格燈塔下看遍山海,恍惚間以爲自己身處歐洲。

放空最好的方法,就是什麽都不做,讓自己和周圍環境融爲一體。推薦你去藝術氛圍濃厚的黃竹坑和充滿南法風情的赤柱,充滿個性的牆畫和極具曆史感的建築,自然地融入了沙灘與海之間,邀請遊客與它們Chill在一塊。

香港最初的模樣,就藏在這裏

今日的香港早已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但在香港仔,你還能找到這裏最早漁村的模樣。

在狹長的避風塘邊上,上午10點前,漁民們會將打撈的海鮮産品到岸邊售賣,形成一個海鮮早市,各色新鮮的海鮮,價格實惠,在這裏實現“海鮮自由”是件容易的事。

△香港仔魚市場,選擇多、價格實惠,吸引了不少市民專程來采購。

如果你運氣好,還能遇到全港僅剩一家的在艇仔上售賣的粉面檔。據說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這裏還有一個完整的水上社區,鼎盛時期,粥粉面飯各種食物樣樣都有,只是隨著在水上居住的的“疍家人”逐漸上岸生活,這種飲食文化就買少見少。

唯有點一碗艇仔粉,熱騰騰的大地魚湯,聞著燒味的清香,在微風吹拂的海邊細品時,腦海裏才會浮現這裏昔日漁業繁榮的畫面。

香港仔的一個特色體驗就是乘坐懷舊觀光船遊覽漁港。在漁船和遊艇之間穿梭,一邊聽著導遊訴說香港仔的曆史、故事和漁民生活,一邊欣賞沿途的造船廠舊址、避風塘、太白海鮮舫......中途還可以登上海上博物館的小艇,沉浸式體驗海上人家的居住環境。

△太白海鮮舫建于1950年,如今已歇業等待維修。

船上性格爽朗的導遊會聊起自己與太白海鮮舫的故事,水上鄰裏之間的友好關系,以及鴨脷洲名字的由來。

小船就是她的家,她從小在船上長大,小時候還跟著家人一起出海捕魚,有時他們一出海就是半個月,途中既有海天一色的平靜,也有忽然的狂風暴雨和叫人匆匆躲避的大型船只。

△疍家人以船爲家,圖爲舊時船上簡易的廚房。

後來政府鼓勵疍家人“洗腳上岸”,興建公共屋邨安置漁民。許多人都選擇在岸上的工廠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她和家人也已上岸生活多年,但還是不喜歡坐車。很多水上人家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並沒有隨著他們的年齡漸長而老去。

漁港邊上是整齊擺放的龍舟。香港十分重視龍舟文化,每年的端午前後還會舉辦大大小小的龍舟比賽,宣告夏天的到來。

△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已流傳千年,是源自嶺南一帶的傳統,而龍舟劃過的水又稱“大吉水”,寓意吉祥。(圖/unsplash)

劃龍舟、賽龍舟、保養龍舟,都需要修煉多年的好技藝。如今在香港仔龍舟賽上,你甚至還能看到不少銀發壯漢的身影,他們或許已退休多年,但依然堅持健身保持住自己的身材,目的只是爲了守住自己在龍尾的位置。

高樓林立的香港,仍然有許許多多固執地守住自己的文化與生活的人。你只有隱入其中,才能真切地觸摸到香港的這段曆史。

暢遊南區的最佳方式,找到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曆史遊玩路線,在南區遊玩一定不能錯過香港海洋公園。于1977年開幕的海洋公園見證了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長大,還在2012年獲得“全球最佳主題公園”稱號。

△香港海洋公園有各種遊樂項目,圖爲最刺激的動感快車。

這不僅是一個樂園,也是一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讓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海洋。

△香港海洋公園糅合教育、保育及娛樂元素于一身,圖爲當地小學生在亞洲動物天地圍觀小熊貓。

在“海洋奇觀”,你可以預約參與浮潛項目,下水投餵五彩斑斓的魚兒,近距離觀察小魚的一舉一動,真正實現與魚同遊。

△浮潛餵魚,色彩缤紛的魚群在你身邊穿梭暢泳,仿佛置身大海之中。(圖/香港海洋公園)

而在一處隱秘的珊瑚保育實驗室中,我們更看到了香港在自然保護方面所作的努力。走進這個像“珊瑚醫院”一樣的實驗室,大小不一的珊瑚躺在水缸形狀的“ICU”裏。這些支離破碎的珊瑚主要來自南海,珊瑚經過數年的“療養”恢複元氣後,才能逐步放回大海中。

工作人員介紹,珊瑚礁很美,但它們不只擁有美麗,也是許多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就像雨林、沼澤和沙漠一樣,對整個生態系統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健康的珊瑚長這樣,珊瑚礁色彩豐富,源于珊瑚蟲和珊瑚藻的色素。(圖/unsplash)

海洋公園、Archireef及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正在踐行珊瑚保育及活化計劃,共同守護香港這片最珍貴的風景。

坐落在南區一隅的富麗敦,毗鄰新奇有趣的海洋公園及水上樂園,背靠草木繁茂的南朗山,面朝水天一色的南海,是香港唯一一家擁有全海景的酒店。房間內巨大的落地窗讓人盡享日出日落。眺望蔥郁的小島嶼和帆船點綴在大海中,令人卸下所有的疲憊,十分治愈人心。而酒店內的無邊泳池,不僅適合孩童戲水,還可以躺平看海看日落,風從遠方吹來,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酒店所處位置得天獨厚。香港的浪漫,看海占一半。(圖/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

富麗敦不僅是中國首家獲得《WELL 建築標准™》v2預認證的酒店項目,還將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融入方方面面的細節中,讓承諾延伸到一系列具體而實用的環保措施當中,包括棄用一次性塑料、采購環保海鮮和在酒店內特設自家農場等。

△大海近在咫尺,躺著看日出日落,度假感拉滿。(圖/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

在酒店的房間內,你找不到一次性的飲用水,顧客需要用玻璃瓶或保溫瓶到走道上的“Well井智能添水站”添水。出水結束後,機器還會顯示累計節省的塑料瓶數量,讓人感受到簡單的行爲也能爲地球作出貢獻。

最近,“港人北上”成爲了社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但這個周末,我選擇反向“南下”,在酒店被海邊日出喚醒,隨後縱入香港南區的山海中,沿途偶遇野豬,再到山頂俯瞰香港。當視野隨著海拔發生變化,人的心情也會松弛下來。

此時眼前的風景,才是香港真正的“寸土寸金”。

校對:黃思韻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