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後引狼驅虎,武則天拉攏人心並幫唐高宗鞏固皇權讓其成爲皇後

史海撷英 2024-04-30 17:23:57

武則天14歲時,因爲美貌被唐太宗召入後宮,封爲五品的才人,12年後,唐太宗駕崩,26歲的武則天因爲沒有子女而被送入感業寺削發爲尼。

然而誰會想到,一個感業寺中的尼姑,僅僅過了6年,就成爲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如此傳奇的人生不禁讓人感歎,武則天是如何做到的?

武則天的事在人爲

從武則天一生的經曆來看,她絕對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她時刻都在尋找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她依靠父輩的庇護能夠進入皇宮成爲皇帝的妃子,企圖以此走上富貴之路,但始終未能受寵。

雖然因爲沒有生子而被送入感業寺當尼姑,但武則天至少做了3件事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1、與唐高宗李治拉上關系

唐太宗晚年生病期間,武則天經常在旁服侍,而李治作爲太子,也經常來看望唐太宗,此時的武則天就知道爲自己找下家了,明顯就是在這個時候,武則天與李治眉來眼去。

武則天知道唐太宗活不了多久了,而李治則是將來的皇帝,這個時候就應該與李治拉上關系,但嚴格說來,武則天是李治的庶母,此時兩人只能眉目傳情,而不能有其他關系。

武曌

此時拉上關系其實並不需要多做什麽事,只需要含情脈脈地多看幾眼,武則天本人長得漂亮,年齡又比李治大,有一種特殊的成熟之美,此時的李治剛過弱冠之年,血氣方剛,多對視幾眼,很快就能明白。

武則天對李治建立的這種朦胧的兩性關系,是她日後能夠從感業寺進入皇宮的先決條件。

2、在感業寺與唐高宗相遇

感業寺是唐代禁苑內的皇家寺廟,是皇家舉行祭祀的場所,武則天入寺後並不甘心一輩子與青燈古佛爲伴,她會尋找一切機會來接近皇帝。

唐太宗駕崩一年後,唐高宗到感業寺祭祀,這事武則天一定提前知道了,這對她來說是絕佳機會,光有見面機會還不夠,還得讓唐高宗産生依戀。

武則天的作法非常高明,她設法見到唐高宗後,什麽也不做,就是哭著看著唐高宗,唐高宗爲人仁弱,看到武則天一幅楚楚可人的形象,立即就動心了。武則天還給唐高宗一首《如意娘》​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爲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武則天不像王皇後與蕭淑妃,她的身上展現另一種美,王皇後與蕭淑妃都是出身名門大族,年齡也比李治小,武則天出身低,年齡大,聰明伶俐,又展現出楚楚動人的表情,喚起了李治的愛慕之心。

長孫皇後

有專家說李治有戀母情節,李治的母親長孫皇後在他只有8歲的時候就崩逝了,年少喪母,對于小孩子來說,難免有懷念之情,這種感情伴隨著李治長大,貫穿了他的一生。

從某種意義上說,武則天所展現的形象符合李治對戀母情節的想像,這是李治愛慕武則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3、處理好人際關系

武則天的其中一個能力就體現在處理人際關系上,根據史書記載,宮中只要有一點涉及到武則天的事,馬上就有人報告給她。

史書記載了其中一個例子,上官儀建議唐高宗廢除武則天的皇後之位,唐高宗聽從了,“儀因言:‘皇後專恣,海內所不與,請廢之。’上意亦以爲然,即命儀草诏。左右奔告于後,後遽詣上自訴。诏草猶在上所,上羞縮不忍,複待之如初。”

武曌

這就是武則天處理人際關系的手段,她拉攏宮中的宦官、宮女爲自己所用,一旦有對自己不利的消息,馬上來報告,以提前應對,這種做法從唐太宗時期應該就開始了,直到武則天成爲皇後都是這樣。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人際關系,政治中最複雜、最難處理的就是人際關系,在關鍵時刻能夠救命,也是武則天能夠從感業寺重新進入皇宮的原因。

王皇後的糊塗操作

光靠武則天一個人的自身努力並不容易進入皇宮,武則天遇到一個絕佳的機會就是王皇後失寵,唐高宗寵信蕭淑妃,王皇後不知道聽了誰的意見,也許是宮人說了武則天的好話,王皇後想把武則天迎進宮中,以對抗蕭淑妃的爭寵。“初,王皇後無子,蕭淑妃有寵,王後疾子。上之爲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悅之。太宗崩,武氏隨衆感業寺爲尼。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後聞之,陰令武氏長發,勸上內之後宮,欲以間淑妃之寵。武氏巧慧,多權數,初入宮,卑辭屈體以事後。後愛之,數稱其美于上。”

王皇後多半與武則天有過接觸,武則天認爲這是她的機會,則一味迎合王皇後,讓王皇後心裏有底,王皇後則動用權勢把武則天從感業寺迎入宮中,至于李治,他巴不得多一個妃子,當然不會反對。

王皇後爲什麽會做出這麽糊塗的操作,至少有三個原因:

1、武則天出身低

王皇後出身太原王氏,蕭淑妃出身蘭陵蕭氏,這兩人都是貴族出身,才得以嫁入皇室,出身在當時非常重要,沒有一個貴族出身,是當不了皇後的。

武曌

王皇後擔心蕭淑妃,卻不擔心武則天,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武則天出身低,她的父親是商人,雖然支持李淵起兵被封官,但是門第很低,貴族門閥是看不起這樣的家族的,王皇後壓根沒想到武則天能成爲皇後。

2、武則天是唐太宗的妃子

武則天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唐太宗的才人,按身份來說,武則天是李治的庶母,這一層關系無疑會讓李治與武則天尴尬。

在王皇後看來,這也是阻止武則天成爲皇後的原因之一,卻沒有料到李唐皇室有鮮卑人血統,根本不在乎這個。

3、武則天表現得很順從

在武則天出頭之時,表現得很順從,也許王皇後把武則天弄進宮之前,雙方就協商好了,只要打擊蕭淑妃,然後讓武則天退出,武則天除了接受別無他法。

利用兒子打敗王皇後,利用宮鬥打敗蕭淑妃

王皇後本來就不受唐高宗寵愛,又沒有兒子,武則天入宮後不久就生下了兒子李弘,母憑子貴,王皇後幾乎不需要武則天動手就已經失敗了。

武則天只需要打敗蕭淑妃就行,武則天靠的是兩個原因:一是喜新厭舊,男人都是喜新厭舊的,李治也一樣,武則天對李治來說有新鮮感。二是武則天的聰明才智,武則天作爲女人,又有文采和智謀,能幫助唐高宗處理政事,並提供意見,當時的唐高宗剛剛繼位不久,在政治上一直被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朝廷重臣壓制。

李治

唐高宗想成爲有作爲的皇帝,並且希望自己能夠獨自決策,因此需要在政治上打倒這些重臣,武則天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這個是蕭淑妃所不具備的能力。

與唐高宗李治結盟打擊外朝重臣

王皇後和蕭淑妃都失寵後,武則天開始謀求皇後之位,她想成爲皇後,最大的阻力來自外朝大臣,爲此,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結盟,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達到目的。

唐高宗雖然名爲天子,但處處受到長孫無忌等輔政朝臣的掣肘,朝中大臣忌憚長孫無忌,也不太敢幫助皇帝,爲了加強皇權,唐高宗甯願相信武則天,武則天也幫唐高宗出了不少主意,唐高宗也不可能會想到女人除了能當皇後,還能當皇帝,當然這是後話。

李義府

武則天采取的手段是拉攏朝中受到長孫無忌等人壓制的大臣,以換取這些人的支持,禮部尚書許敬宗、中書舍人李義府、大理丞袁公瑜、禦史大夫崔義玄、中書舍人王德儉等人,看到唐高宗一心要廢王立武,都起來支持唐高宗。

朝中有大臣支持,再加上李勣的支持,唐高宗不顧長孫無忌、褚遂良的反對,強行廢除王皇後,立武則天爲皇後,武則天終于成爲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唐皇後,實現了夢想,然而這還不是武則天的人生巅峰。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