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富人的“無解陽謀”開始了

荊棘阿 2024-04-02 22:18:50

⎡中産階級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傳統行業的人退出了中産階級行列,一些新經濟,高端制造業的人加入了中産階級行列⎦

⎡富人需要加倍小心才能躲過財富再均衡的“陽謀”⎦

以前進行的土地革命,細想一下好像沒有合法性。地主階級並不都是土豪劣紳,還有很多支持同情革命的鄉紳。

這幾年,很多人散布謠言,說要再現當年的情景,又要搞瓜分私有財産的事情。

其實現代社會,還用得著暴力手段嗎?在紙幣年代,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實現縮小貧富分化的目標。

⎡當下內卷的根源是什麽⎦

這幾年,很多人都過得不好,階級下沉,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財富沉澱了,不流動。

因爲投資回報率太低,導致很多流動資金都變成了存款,躺在銀行吃利息。流動資金變少,民衆的感覺自然就是錢難賺了。

客戶變少,而商家數量不變甚至增加,就導致內卷,迫使投資回報率更低,形成惡性循環。

▶第二,産業轉型的陣痛。

這幾年産業政策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轉型速度特別快,導致很多人沒有適應過來,被打懵了。

比如說房地産見頂,整個行業都陷入困局,行業內的人被分流,找不到合適的崗位,就開始往下流動。

一個房地産造價工程師是沒有辦法轉型去到新能源或者半導體行業的,一旦他被裁員,就不得不往下一層分流,比如說開個小店,或者轉行去服務業,或者是農業,這就加大了服務業和農業的競爭。這也是服務業和農業産品現在價格特別低的原因,因爲有很多人加入。

查看最近20年的住宿和餐飲企業數量,在2008年以後增速其實都不算高,2013年以後更是連續多年走平,但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這兩個行業的企業數量就急速增加。

是這兩個行業利潤很高?

不是,只是因爲這兩個行業的入門門檻比較低,很多以前屬于中産行業的人都被動地加入到這個行業了。

只要入門的門檻低,就會出現嚴重的內卷,類似種柑橘,養小龍蝦,都是如此,這兩年的水果爛在地裏的新聞屢見不鮮,就是太多了。

我們看人均水果産量的數據,也是在2018年以後開始陡然走高的。

當然,最嚴重的就是自媒體行業,想方設法地出名,然後就是直播帶貨,直播行業競爭真是激烈得很。

⎡要把內卷往上引⎦

現在國內的經濟呈現兩極分化,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這幾年政策的強力支持,導致利潤迅速增長,這些行業從業人員的收入也獲得了很大提高。

比亞迪以前每年利潤才二三十億,2022年猛漲到166億,2023年又漲到快翻倍的300億。

還有那個天齊锂業,2022年人均淨利潤接近一千萬,這是人均淨利潤,不是人均營業額。這兩年全國房地産成交量都很低,可是成都一枝獨秀,成交量居然連續創出新高,這其中有多少是類似天齊锂業這種企業拉動的?

韋爾股份2021年人均淨利潤也有100萬,這是傳統行業不可想象的。

這種行業人數太少,他們的業績太好,還沒有得到擴散,一旦後面這些高端行業開始內卷,從業人數開始增加,利潤更加分散,就有了帶動作用。

就拿造車來說,如果只有比亞迪和華爲,這兩家就吃撐死,加入蔚小理,再來小米,越來越多的人瓜分市場,就造成從業人數增加,利潤分散的結果。

新的中産階級誕生了。

這就是一輪換血,很多以前從事房地産,金融,互聯網,教育行業的中産階級,被新能源,半導體,新材料,新通訊領域的新人替代,這就好像20多年前他們替代國企員工在社會中的地位,一樣的劇本。

要讓內卷不要集中在農産品和簡單工業品領域,而是在高端領域也要內卷,內卷就是把利潤分散。不要一個人吃山珍海味,魚翅燕窩,其他人眼巴巴看著,而是大家一起四菜一湯吃飽。

很多人說國內競爭太殘酷了,沒有壁壘,很多新産業發展一段時間就很快進入紅海,這是正常的,因爲我們很難允許一些行業出現壁壘,讓其他人都進不去,除非這個行業涉及到國計民生。

等新的中産階級被培育起來,全國城市新的格局就成型了,社會結構也被重新塑造了,內卷就自然而然地被化解了。

我前幾天說大繁榮近在眼前,基本就是基于上面這個邏輯。

新的中産階級誕生,其實也就意味著財富完成了一輪轉移。

⎡怎麽加快財富轉移⎦

中學化學就講了化學反應要加快速度,可以用加熱的辦法,如果是常溫,很多反應要麽發生很慢,要麽不會發生。

同樣,要完成這輪的財富轉移,僅僅靠市場自身作用是不行的,還需要加一些反應條件,最好的反應條件就是在貨幣政策上:降息。

我們以半導體爲例,要加快半導體産業鏈的發展,國家做了幾個措施:

第一,減稅,包括未來十年企業所得稅大幅度減免等諸多措施;

第二,國家大基金扶持,大規模注資半導體企業;

第三,爲上市開綠燈,走快捷通道,讓這些企業進一步獲得資金支持。

這些措施其實都離不開一個“錢”字,錢從哪裏來?

如果利率太高,國家支持半導體企業的資金成本就很高,民衆甯願把資金躺在銀行吃利息,也不去買股票,所以降息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手段。

降息以後,很多資金都會從銀行流出,進入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國家重點扶持的領域,讓高端領域獲得持續的資金支持,快速發展,也讓民衆從這個支持中獲得收益,其實就是雙贏的結果。

那麽降息會不會帶來大通脹呢?比如說又讓房地産暴漲。

通脹是會有,但是房地産暴漲不會有。

改革完成之後的金融系統,和以前不一樣,也不是美國那套,而是精准分流的系統。就好像在金融領域建設了一個都江堰工程,枯水期把60%水分流到成都平原,保證灌溉。雨季又把多余的水分走,避免成都平原被淹沒。

▶當資金量不夠的時候,就會控制普通企業的IPO和發債數量,把有限的資金都逼向高尖端和卡脖子的行業。

▶當資金鏈足夠的時候,就會打開一般企業融資的閘門,讓資金均衡地流到很多行業。

所以當未來全世界進入大通脹的時候,大量外資湧入,國內就會逐步放開IPO和企業發債數量,等全社會資産價格上來,房地産獲得了支撐,再收緊房地産政策。

在這種精細化的分流管控之下,很多這幾年慘兮兮的行業會獲得喘息的機會,穩定一部分傳統的中産階級,增加一些新的中産階級,社會結構重新穩定。

等這些都做完,就可以收資産稅了,用資産稅的形式縮小貧富差距。

房價3萬,工資1萬,收房産稅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房價3萬,工資2萬,收房産稅的阻力就小多了,這是針對固定資産收取的資産稅。

針對金融資産,可以收取資本利得稅,再配合低利率政策讓銀行存款進入實體經濟,這就導致整個社會M2和M1的增速差不多。

上周的文章我說降息其實是個好辦法,可能很多讀者擔心降息之後會讓房地産再次暴漲,其實只要不放水,降息也沒問題。

今年說要把財政赤字率控制在3%,和2023年一樣,這個數字不高不低,2019年是2.8%,2020年是3.6%,2021年是3.2%,2022年是2.8%,疫情以前也有幾次達到了3%。

鑒于現在海內外的惡劣形勢,3%的赤字率其實已經是比較穩健的。

也就是說大放水是不會的,但是通過降息降准的方式把銀行的存款逼出來,這是可以的。

⎡避無可避地收割⎦

這些措施其實就是陽謀,有錢人沒有辦法抵抗。

如果你有1個億,存在銀行,每年利息還跑不贏通脹,那你心裏舒服不。80年代的萬元戶到了90年代就是普通人,90年代1萬可以在白石洲買4平米的土地,現在1萬啥也不是。

既然利息太低,那就找個行業投資,只要投資了,就是參與了經濟建設,讓資金進入流轉,這就刺激了經濟的發展,可能會賺錢,也可能會虧錢。

你覺得做實業太辛苦,風險還很大,一不小心陷進去出不來就麻煩了,幹脆簡單點,買房子當包租公,結果經濟穩定了之後,你持有的房子要收房産稅。

你覺得各種投資都不好,想移民,真到了國外,1個億變成了9000萬,被中介和各種七七八八的人薅了一千萬羊毛,9000萬存在國外銀行,利率是0.5%,還不如中國的高,更關鍵的是國外的通脹更高,被收割得更狠。

所以財富太多的人,其實逃無可逃,避無可避。古話說:再實之木,其根必傷;多藏之家,其後必殃。意思是兩次結果的樹,它的根就受傷了,家裏財産過多,後代就會遭殃。說白了就是想把財富長久守住是很難做到的。

一個年輕人月工資1萬,存款0,什麽都不用操心,反正通脹起來,工資也起來。

如果銀行裏有1000萬的存款,就要每天擔心這1000萬是不是以每天1000塊的速度在貶值。

這是不是陽謀?

是,明明知道財富在貶值,結果找不到逃脫的辦法,怎麽想辦法讓財富保值呢?對有錢人來說,未來最缺的就是會理財的幕僚。

這個幕僚不是做個簡單的規劃,把各種理財産品買一遍,或者買個信托基金。這不叫理財,如果理財這麽簡單,把幾個數字算一下就可以了,那天下就沒有窮人了。富人死于信托,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真正的理財是要理解政策的走向,盡量避免進坑,也盡量准確地判斷方向,才能實現財富的保值,這都不是一個人的智力能搞定的。

未來估計私人幕僚會比較吃香,就好像古代的師爺。不但要​出謀劃策,還要教人讀書。

不過總體來說,大部分財富過多的富人還是會被收割,不是用暴力的手段,而是用貨幣和稅收的手段。

當然,肯定不是收割幹淨,只是一種動態平衡,改革開放以後,很多人趁著時代的紅利賺到了錢,其實並不具有守護那麽大財富的能力。

在競爭激烈的未來,很多人的財富會縮水,有的人能守住上億,有的人能守住1000萬,有的人守不住,就變成幾百萬,往下流動。

時代紅利結束了,未來越來越靠腦力,靠智慧。

要平靜地看待這種變化,這是曆史的趨勢,能逃脫這種趨勢的人​不多。家族能不能發展成世家,關鍵不是第一代,而是第二代第三代​。

END

請關注並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3 阅读:132
评论列表
  • 2024-04-05 06:14

    獨立思考,深度好文

荊棘阿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