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囂張”的小國:美國不敢輕易招惹,中國每年繳納100億

青史耀光 2024-05-10 19:37:38

«——【·前言·】——»

在這個地球村裏,總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國小邦,卻因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成爲世界經濟命脈的關鍵樞紐。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個在中美洲的小國——巴拿馬。

巴拿馬,國土面積只有7.5萬平方公裏,人口僅400萬出頭,算是非常小的國家了。但是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國家,掌控著全球超過6%的海運貿易!連號稱"地球之王"的美利堅合衆國,也得向它低頭。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被譽爲"世界橋梁"、"世界貿易命脈"。它貫穿了南北美洲之間的狹窄地峽,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關鍵通道。

巴拿馬運河的地理位置獨一無二,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而且它僅長八十余公裏。

在它建成之前,通行航船要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就必須繞行遙遠到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峽,全程上萬公裏,沒幾個月根本走不完。而一旦通過巴拿馬運河,這段旅程僅需不到100公裏,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燃料。

此外,巴拿馬運河還縮短了歐洲和亞洲以及大洋洲的海上距離。可以說,巴拿馬運河的開鑿徹底改變了全球海運格局,大幅提高了海運效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巴拿馬運河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其擁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每年有數萬艘船只通過這條狹窄的水道,承載著全球6%的海運貿易貨物。其重要性可見一斑,這也是小國巴拿馬能憑借運河"囂張"的關鍵所在。

«——【·艱辛的建造曆程·】——»

早在15世紀,西班牙人就構想在巴拿馬地峽開鑿一條運河,以縮短美洲與歐洲之間的海上貿易路線。

然而,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再加上戰亂頻仍,這一計劃一直擱淺。直到19世紀末,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挖鑿運河的設想重新被提上日程。

1880年,法國人首先開始了在巴拿馬修建運河的嘗試,但由于技術、資金等多方面問題,法國人在耗資2億多法郎後最終放棄。

1903年,美國政府決定接手這一工程,時任總統羅斯福親自挂帥,動用全美頂尖的工程師和大量資金,終于在1914年完成了這項偉大工程。全長約80公裏的巴拿馬運河就此貫通。

修建過程艱辛曲折,但完工後巴拿馬運河立即展現出了巨大的戰略價值。

«——【·美國虎視眈眈·】——»

既然巴拿馬運河對于全球貿易如此重要,自然也引起了各方力量對它的觊觎。

在運河開通初期,美國就意識到了它的戰略價值,不惜以武力相威脅,煽動巴拿馬獨立,並在1903年與新生的巴拿馬政府簽訂了剝削性的條約,花費1000萬美元換取了對運河的"永久控制權"。

從1914年通航到1999年,長達85年的時間裏,巴拿馬運河完全被美國所控制和經營。期間雖然巴拿馬人民多次通過遊行、示威等方式試圖奪回運河的主權,但一直未果。

直到上世紀末,在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下,美國不得不將運河管理權移交給巴拿馬。可以說,巴拿馬運河的主權之路由始至終伴隨著巴拿馬人民的艱辛鬥爭。

整整85年,從1914年至1999年,巴拿馬運河都被美國單方面掌控。在這期間,巴拿馬雖然多次通過遊行示威等形式表達訴求,試圖奪回運河主權,但都未能如願。

直到上世紀末,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美國才勉強同意將運河管理權移交巴拿馬。

可以說,巴拿馬運河的主權之路,注定是一條布滿艱辛與血淚的不歸路。

«——【·美國爲啥重視·】——»

而美國當年之所以如此執著于控制運河,自有它的理由。

一來,運河縮短了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航運距離,對其商貿活動極爲有利;二來,運河使美國能夠更快捷地將軍艦調動到太平洋地區,有助于在這一戰略要地維護其影響力。

正因如此,美國在運河管理期間,不遺余力地將其軍事化,在附近設立多個軍事基地,不時派兵駐守。這也是導致美國與巴拿馬反複發生沖突的根源所在。

1964年,一名年輕的巴拿馬示威者被美軍狙擊手打死,此事更是導致兩國決裂,中斷外交關系長達21年。

盡管如此,巴拿馬政府和人民還是沒有放棄奪回運河主權的堅定信念。他們對抗性地在運河區豎起國旗,組織規模更大的遊行示威,奮力同美國對抗到底。

最終,在國際社會一致反對的聲浪中,美國終于在1999年將運河管理權華麗麗轉交給巴拿馬。

重新掌控了運河後,巴拿馬就從此走上了經濟騰飛的道路。運河每年可爲巴拿馬創造30多億美元收入,占其國內生産總值的5%以上,幾乎成爲政府最重要的財政來源。

有了這堅實的經濟基礎,巴拿馬才有了在國際事務中"仗勢囂張"的底氣,敢于公然挑戰美國等強權國家。

«——【·經濟價值極高·】——»

巴拿馬運河的開通極大促進了全球貿易的發展。它將遠隔重洋的大西洋和太平洋連爲一體,大大縮短了歐亞大陸和美洲之間的海上貿易距離,爲世界各國的航運業帶來了巨大的效率提升和成本節約。

數據顯示,通過巴拿馬運河,航運業每年可節省220億美元的運營成本。

相比從南美洲最南端繞行,運河縮短了近20000公裏的航程,減少了數月的航行時間。可以說,巴拿馬運河是維系現代全球貿易體系的關鍵紐帶,對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曆史貢獻。

對于巴拿馬這個小國來說,運河無疑是最寶貴的國家財富。巴拿馬運河每年可爲巴拿馬國家收入創造30多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産總值的5%以上,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從上世紀初開始運營至今,巴拿馬已從運河獲得超過250億美元的收益。正是憑借著這筆"錢景",小小的巴拿馬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囂張"地與強國叫板。

與此同時,作爲全球最繁忙的運河之一,這裏對過往船只也收取昂貴的"過路費"。

2023年,爲了緩解運河擁堵,巴拿馬當局推出了拍賣優先通行權的措施,最高一次叫價高達397萬美元。可見,壟斷性的地理優勢賦予了巴拿馬極大的經濟話語權。

«——【·巨額開支·】——»

盡管巴拿馬運河爲國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收益,但它的運營和維護同樣需要巨額開支。

作爲一項世界級工程,運河本身的設施在長期使用後必然會出現老化、損耗的情況,需要不斷維修和更新以保持正常運轉。

此外,受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影響,近年來巴拿馬地區經常遭遇嚴重幹旱,導致運河水位劇降,需要限制商船航行通過。

爲應對這一挑戰,巴拿馬政府不得不耗費巨資,通過建造水庫、引入河流等措施來補給運河。

僅2019-2020年度,巴拿馬就投入了6.15億美元用于運河維修和擴建。

面對全球航運貿易不斷增長的現實,單一的巴拿馬運河已經難以滿足世界對高效水路運輸的需求。

爲此,巴拿馬正加緊運河的擴建步伐,包括拓寬運河航道、增建新的船閘等,以提高通行能力。預計到2025年,運河每天最多可通過48艘船只,較現狀將增長一倍。

這些擴建計劃的投資金額高達57億美元,將爲巴拿馬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

但從長遠來看,及時擴大運力不僅可以保證運河在激烈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更能讓巴拿馬長期獲取更多的貿易"過路費"收益。可以說,巴拿馬運河已經成爲這個小國永續發展的命脈。

«——【·憑運河提高地位·】——»

時至今日,巴拿馬運河依舊是世界海運貿易的命脈。數據顯示,全球約6%的海洋貿易貨物需要通過這條僅80公裏長的狹窄運河,連接180多條航線,通往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達1920多個港口。

作爲全球海上貨運的關鍵樞紐,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2年,美國東海岸進口貨物中有68%從巴拿馬運河經過。

中國出口集裝箱貨物中也有近一半從該運河運往美國。可以說,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活動都依賴于這條運河的暢通。

正是由于運河的戰略地位,小小巴拿馬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遠超其經濟實力和國力水平。

美國作爲世界頭號強國,在巴拿馬運河問題上從來都未能真正掌控主動權,只能在2023年通過支付高額費用的方式爭取優先通行權;而中國每年也需向巴拿馬繳納近百億元人民幣的"過路費"。

巴拿馬運河之所以能夠"輕松拿捏"美中等強權國家,關鍵還是其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所賦予的壟斷優勢。只要掌控著這條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巴拿馬就擁有了對整個全球航運業"說不"的底氣。

展望未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以及海運在全球貨運業的比重不斷攀升,巴拿馬運河將繼續爲全人類的貿易往來和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毫無疑問,這條小運河將繼續成爲巴拿馬在國際事務中"囂張"的根本資本。

實際上,巴拿馬在2000年才正式加入聯合國這一國際組織。然而,僅僅20多年後的今天,這個小國便已在全球事務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2022年,美國與四國聯盟就對俄羅斯實施貿易制裁之時,巴拿馬公然表示反對,成爲罕見的"離經叛道"者。可見巴拿馬已經徹底擺脫了過去受制于美國的困境。

未來,隨著運河擴建計劃的深入推進,巴拿馬或將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航運貿易中的核心地位。

屆時,它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必將水漲船高,成爲大國犯不著、也惹不起的存在。對于曾被美國漫長統治的小國而言,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前景。

«——【·結語·】——»

不過,美國雖已于1999年移交了運河主權,但誰也不能肯定它會永遠"息事甯人"。霸權國家向來喜歡左右世界經貿規則。如有需要,之前的事件很可能會再度上演。

但就目前而言,巴拿馬人還在過著小康的好日子。只要能精明運作,處理好種種挑戰,這個世界航運命脈要地就有望成爲新世紀"黑馬"國家。

信息來源:

美國從未停止幹涉拉美國家——巴拿馬“護旗運動”親曆者的控訴——新華社

遭美國入侵32周年 巴拿馬傷痛至今未消——中新網

太堵!巴拿馬運河又辦“插隊拍賣會”,船只競標“優先通行權”——環球網

1 阅读:471

青史耀光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