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展:流量,等于銷量?

汽車Hero 2024-04-28 22:31:38

很難想象,在時隔四年歸來的北京車展,在一掃那三年的陰霾之後,會被一個名叫“流量”的詞裹挾。

北京車展,似乎被重新定義了。

我記得幾年前的北京車展,頂流還是車模,流量渠道還沒太多的自媒體,國産品牌默默無聞,合資品牌幾乎承包了所有報道。

而今年的北京車展,以雷軍、周鴻祎、張朝陽、李想等爲首的車企老總成功讓車模們黯然無光,並且車企高層更多地是被動應對流量話題的來襲,大佬們信口雌黃大放厥詞,仿佛那句“黑紅也是紅”成爲了人間真理。幾年的時間,車市變了,遊戲規則變了,中國車企也變了。

在不少車企的眼裏,流量似乎就是銷量的代名詞,但真的是這樣麽?

4月25日媒體日,雷軍從小米展台走出,去往各個自主品牌展台的時候,一波波尖利的“雷軍!網紅!爸爸!”聲音此起彼伏,雷軍帶有親和力的笑容顯得很是無奈,或許這未必是雷軍內心真正想要的效果。

再有,就是周鴻祎身穿紅衣坐在車頂,這條視頻被病毒式傳播,試問玩轉流量策略的周鴻祎,真的對哪吒的銷量起到積極意義了麽?

我現在來回答流量是不是等于銷量的問題,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來看數據,不被流量主義者推崇的長安等車企,現在基本都保持兩位數增長,不被看好的豐田,持續登頂全球冠軍,穩定在年銷量千萬輛。

我當然承認,中國汽車工業將在全球範圍內成爲新霸主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如今車企大佬親自下場營銷,也必定是看到了這個確定性。

但是私以爲,我們在被流量、輿論裹挾的時候,更應該清醒,不該輕敵,畢竟,那些合資大廠可不是紙老虎,無論是其背後的政治勢力,還是自身積累的經濟體量,又抑或百年沉澱在工藝、流程、體系維度的體現,都不該被小觑。尊重對手,提升自己,方是解惑之道。

結語

最後,還是善意地提醒一句吧。並不是每個人都要走流量的路,這不是唯一的路。

我本人在立場上對中國自主品牌是絕對看好,也在大趨勢上,看好汽車智能電動化,但是目前中國車市的崛起,依舊是“喜憂參半”的。首先“混淆流量和銷量”是一個明顯的維度,忽略崛起的真正原因不在于炒作而在于耕耘是另一個維度。要知道,各種智能車的爆發,說到底是研發人員的辛勞,而非賽博流量運作者的擺弄。

等到2026年的北京車展,如果汽車的流量又回歸到比拼安全、可靠、舒適、操控運動,那可能才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共勉!

0 阅读:1

汽車Hero

簡介:我們要做,汽車圈裏,那個敢說真話的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