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慶典,最隆重的竟成廣西法定節假日,你參加過幾個?

子明感感 2024-05-14 05:21:06

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中國是一個由漢族和其余55個少數民族組成的和諧大家庭,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之下,呼喚同一片土地爲祖國母親。

我們有著“中國人”這個共同的稱謂,但基于民族性的傳統文化、習俗不盡相同,每個地區又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民族特色。

不同的民族方言,不同的民族服飾,不同的民族習俗,這些構成了我們包容且多元性的華夏文明。

但最吸引外地人的,或許還是各個少數民族最爲重要的節日慶典,即便是對于他們自己來說,這些節日慶典都是聲勢浩大且隆重的,一年只有一次的重要活動。

那麽我國究竟有哪些最有特色的少數民族節日呢?

這些節日慶典又究竟有著什麽與衆不同的地方?

蒙古族——那達慕

按照數據統計,目前我國蒙古族的人口數量在600多萬人左右,主要分布于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等地。

對于蒙古族而言,最具特色的民族慶典活動,絕對是每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起源于成吉思汗時期,已經傳承了800多年,早就已經被納入了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單。

在每年的農曆6月4日,蒙古族人便會開始爲期5天的那達慕大會。

活動的性質其實就類似于運動會,只不過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更具有民族特色性,包含了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體育項目,還有歌舞、手工藝品、服飾表演等文化比試。

在節日慶典上,蒙古族特色的美食,例如牛羊肉、奶酪、奶幹等飲食,也是應有盡有。

傣族——潑水節

我國傣族人民的數量大概在130多萬人左右,主要分布于我國雲南省境內,以雲南省的西雙版納最爲出名,因爲這裏有著傣族人民聚居的村落。

在每年陽曆的4月13日到15日,傣族人民便會舉辦隆重的“潑水節”,潑水節又叫做“浴佛節”,在傣族語中是傣曆新年的意思,是傣族人民每年最重要的民族節日。

顧名思義,潑水節就是要往人身上潑水,這代表著一種祝福,但也不僅僅只是潑水,更不是一些網友理解的“打水仗”。

傣族的潑水節除了潑水這種最通俗的祝福方式,還有著賽龍舟、佛教文化、歌舞表演等民族特色活動。

所以那些去傣族參加潑水節的遊客,不要單單只將精力放在跟人打水仗上面。

傈僳族——刀杆節

傈僳族人口數量在80萬人左右,主要分布于我國雲南境內,最出名的便是雲南怒江的傈僳族。

跟其余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比,傈僳族的“刀杆節”便顯得有些驚心動魄。

因爲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傈僳族便會舉辦刀杆節,來一場“上刀山、下火海”,這是外地遊客無法參與也不敢參與的表演。

在刀杆節當天,傈僳族男子便會光著雙腳,跳到事先燒到發紅的火炭堆上,在上面手舞足蹈,除了腳掌漆黑以外,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等到了第二天,傈僳族男子徒手光腳,攀爬綁滿鋒利長刀的木樁高山,更是看得外地遊客心驚膽戰。

刀杆節起源于少數民族最古老的“巫文化”,以前主要是與祭祀相關,如今則是表現傈僳族曆史和精神的傳統節日活動。

彜族——火把節

火把節不單單是屬于彜族人民,還是屬于白族、納西族、拉祜族等少數民族的節日,但如今最出名的還是彜族的火把節。

就跟傣族的潑水節跟水相關一樣,彜族的火把節,自然也離不開熊熊燃燒的火焰。

無數彜族人民高舉火把,仿佛連成一條赤色的長龍,蜿蜒盤旋在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之上。

雖然有很多人將火把節稱作“東方的狂歡節”,但我們並不需要這個別稱,火把節就是火把節,是屬于我國彜族等少數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它代表的既是民族也是曆史。

在農曆6月24日的火把節當天,除了與火把相關的活動,還有著鬥牛、賽馬、摔跤、歌舞等表演,甚至還有著選美活動。

景頗族——目瑙縱歌

景頗族如今人口數量大概在20萬人左右,主要分布于我國雲南境內。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前後,景頗族便會舉辦最爲盛大的“目瑙縱歌節”,通俗翻譯過來就是“大家一起來跳舞”的意思。

目瑙縱歌節的活動專注于跳舞,雖然活動看似單一,可當幾萬人隨著同一段音樂,踩著同一個鼓點,一起舞動肢體的時候,那場景絕對稱得上震撼人心。

因此,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也被稱作“天堂之舞”、“萬人狂歡舞”,喜愛熱鬧的遊客,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不要錯過。

苗族——花山節

苗族絕對是我國少數民族中的人口大族,如今人口數量大約在1100多萬人左右,主要分布于貴州、雲南、湖南、廣西等省份。

雖然民族分布較廣,但真正沿襲了傳統文化、習慣的地區,卻並不算多,只有在一些苗族人民聚居較多的地區,才會在每年的端午節當天,舉辦民族性的“花山節”。

對于外地人而言,苗族花山節就是在空地上豎立花杆,然後一群年輕的男女圍繞著花杆唱歌跳舞。

但對于苗族人民來說,花山節也是他們單身的年輕男女,用歌舞的方式表現自己,向愛慕之人表示情愫的活動慶典。

苗族的單身年輕男女,一般會在花山節上,通過對歌的方式來“相親”,如果情投意合,雙方便會在對歌結束後互相留下定情信物,然後雙方的父母就可以開始商量結婚的流程了。

壯族——三月三歌節

三月三也叫做“上巳節”,在許多民族當中,都是比較著名的傳統節日。

而對于主要分布在廣西的壯族人民來說,三月三歌節絕對是每年最重要的民族節日。

在每年的三月三歌節,壯族人民便會放下一切工作,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節日的慶典當中。

在外地人看來,壯族的三月三歌節,就是唱山歌、男女對唱,通過這種方式起到單身年輕男女“相親”的作用。

但實際上,壯族三月三歌節,還有著搶花炮、抛繡球、打扁擔等有意思的活動。

從2014年開始,壯族的三月三歌節,便已經成爲了廣西的法定節假日,由此可見三月三歌節,對于廣西壯族人民而言,究竟有多麽重要。

結語

除了以上這些常見的少數民族節日,我國還有著許多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節日。

那麽你們參加過哪些民族節日,又有哪些節日活動令你印象深刻?

0 阅读:10

子明感感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