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的都勻毛尖茶,甘蔗般香甜,回甘綿綿,口糧價喝大師茶

秦朔朋友圈 2024-05-03 01:50:42

貴州出好酒,也出好茶。

位于雲貴高原的貴州,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這裏的山川河流、風物人情,都與茶有著緊密聯系。

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一個海拔1700米的地方,有一片雲端茶海,聞名世界的“都勻毛尖”就生長在這裏。

這裏位于北回歸線至北緯30度綠茶的“黃金緯度”上,不僅彙聚了衆多世界一流葡萄酒釀造區和酒莊,中國優質綠茶産區也均分布于此。

都勻毛尖,屬綠茶類中的炒青綠茶,又名“魚鈎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它擁有悠久的曆史,最早可見的文字記載在1500年前的唐代。

陸羽《茶經》中贊歎黔茶“往往得之,其味極佳”。

到了明朝,都勻毛尖茶作爲貢品敬奉朝廷,深得崇祯皇帝喜愛,因其形似魚鈎,被賜名爲“魚鈎茶”。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1915年,美國舊金山舉辦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吸引了三十一個國家參展,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達20余萬件,最終中國的“都勻魚鈎茶”與“茅台酒”一起同獲金質獎章。

從此就流傳著“北有茅台,南有毛尖”,茅台酒如今的地位毋庸置疑,而都勻毛尖的栗香沁潤,同樣不言而喻。

|北京的回信

1956年,都勻茶農炒制了3斤上好的茶葉,寄到北京,收到了回信。

“高級農業社都勻茶農:此茶很好,我已收到,今後高山多多種茶,我看此茶命名爲毛尖茶”。魚鈎茶從此改名“都勻毛尖”流傳至今。

|1982年貴州日報的報道

1982年,都勻毛尖茶參加全國名優茶評比,在300多種名茶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二,跻身“中國十大名茶”。

茶學泰鬥莊晚芳教授品嘗過後,贊歎道:“雪芽芬芳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更是從專業角度給予很高的評價。

曆久彌新的都勻毛尖,口感香醇,入口回甘無窮,但真正品味過它的人卻很少。

雖有全國排名靠前的産茶面積,相較于其他茶區,它更像一位默默無聞的産出者,顯得十分低調。

貴州當地以“喀斯特地貌”爲主,多山多岩洞,交通尤爲不便,品質上乘的毛尖茶,一直藏于深山,罕爲人知。

“加上勞動人口外流,願意留在家鄉做茶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2014年,綠茶制作技藝(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

按照采摘時間的不同,本次分別有頭采、明前兩個等級可選 明前 都勻毛尖80g

頭采 都勻毛尖36g

兩款茶皆特選當地原生的“貴定鳥王種”茶樹,采用傳統手作,入口醇香回甘,代表著地道都勻毛尖茶的滋味。

以單芽及一芽一葉初展爲采摘標准,頭采的都勻毛尖更顯鮮甜嫩爽,明前的更爲厚重甜潤。

2024年明前 都勻毛尖茶

本次推薦的“明前”毛尖茶包裝方案,由“淘茶集”團隊的設計師原創手繪。

|手繪圖稿

圖稿采用白描線稿的形式勾勒出布依族人、苗族人與茶爲伴的生活景象。

依山而建的苗寨連綿成群,螺蛳殼山的階梯茶園蜿蜒而上,身著民族服飾的采茶人勞作其間。

正如明代柳州八賢張翀筆下之景:“雲鎮山頭,遠看青雲密布;茶香蝶舞,似如翠竹蒼松。”

|一次性鋁箔密封

置于茶席之上,仿佛身處雲端茶園,與布依族同胞一同感受采茶之趣,共飲一杯“魚鈎茶”。

本次帶來的明前都勻毛尖,芽葉采摘的標准嚴苛,按照一芽一葉初展爲主,每顆茶芽的長度不超過2厘米。

芽葉經過一整個冬天的休眠和養分積累,內含有機物質十分充足,加之春季雨水滋養,茶芽肥碩,口感鮮美爽口。

由于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采摘標准的産量已經很少,物以稀爲貴。

幹茶條索緊細卷曲似螺形,色澤綠潤。

沖泡開後,湯色黃綠清澈,細嫩茶芽在杯中舒展翻滾,靈動可愛。

入口滋味鮮濃,細品之下,嫩香、花香與板栗香交織, 同時還有淡淡嫩玉米香,缭缭繞繞。

整體湯感甘甜順滑,竟有綠茶少有的持續回甘,喉韻綿綿。

葉底嫩黃明亮,芽頭鮮活肥壯,仿佛將春意凝入杯盞之中。

2024年頭采 都勻毛尖茶

“頭采”的毛尖茶,采用天然竹質禮盒包裝,外觀簡約美觀,所有材料都取于大自然,古樸雅韻,環保脫俗。

內部是獨立的泡袋裝,能夠很好地控制投茶量,便攜宜泡,適應多種場合,也方便分享。

並附有相應的收藏證書,一證一碼,包含了茶品信息、産地來源、匠人介紹等信息,贈予好友,心意盡在不言中。

早春初茬,是茶樹上細嫩的芽尖,味醇形美。 因爲是「頭茶」,采茶更爲講究,當芽頭剛剛冒出時就要采下來,所以芽頭細小短薄,嫩綠勻齊,白毫滿披。 茶芽嬌嫩,只能靠采茶人的經驗,一顆顆用手指的巧勁往上提采,以免破壞嫩芽的完整性,導致流失鮮味。 1斤頭采的都勻毛尖,約莫需要6.6萬顆芽頭,一位熟練的采茶工一天也只能采0.5斤。 細巧精致的葉片外裹覆著茸茸白毫,顯得十分美觀。 沖泡時,先用一點點水浸潤茶葉,輕搖一下,激發香味。 湊近細嗅,清新淡雅的嫩香、板栗香缭繞在鼻尖,沁人心脾。 湯色清綠明亮,茶湯中有大量的茶毫漂浮,富含茶氨酸,是鮮爽口感的重要來源。 入口清活鮮爽,嫩甜可口,別有一番山間天然清爽滋味。 茶田裏的守望者 張子全,出生在布依族山村的普通茶人家庭,父輩四代炒制都勻毛尖茶。 他從小就跟著爺爺采茶、炒茶,一招一式都記在心中,10多歲就能單獨完成整個制茶過程。 17歲那年,張子全與同村夥伴已買好外出務工的車票,躊躇再三,還是選擇留了在家鄉,堅持這門“不好謀生”的手藝。 1998年,他在毛尖鎮螺蛳殼山承包了20畝茶園,憑借從小練就的炒茶手藝,所做的毛尖茶品質上乘,每年新茶一出來就被搶購一空。 作爲一名不忘初心的布依族人。張子全用自身行動印證了“生在雲霧山、種在布依家”的茶諺。 爲了帶動大家一起脫貧致富,振興鄉村,張子全聯合當地村民退耕還茶。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張子全流轉了300多畝的荒地,聯合38戶農戶成立了合作社,種植700多畝茶葉基地,建立茶葉加工廠。 帶動周邊400多戶農戶一起種茶、制茶,解決了上千人的生計問題。 一路走來,張子全獲得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貴州民族制茶工藝大師、貴州省制茶能手、都勻毛尖十佳匠心茶人等榮譽。 通過多年的摸索,張子全老師已研究出一套“高溫殺青,低溫揉撚,中溫提毫”的獨特加工手法,加之祖傳的杉枝燃火炒茶,由他炒出的茶色澤翠綠、香氣清嫩。 炒制全憑雙手與茶的接觸揉搓,需感受鍋中溫度的變化,不能戴手套,大約要經過三四十分鍾的“曆練”,張老師把它叫作“火中取寶”。 幾十年如一日地在高溫中炒茶,他的雙手也變得粗黑且布滿老繭。 爲了更好的傳承傳統技藝,他長期免費培養青年制茶藝人,甚至將學校的課堂搬到茶山上,親自在茶園給學生授課。 生在雲霧山 種在布依家

自古便言“高山雲霧出好茶”,最早的都勻毛尖,就産在都勻市與貴定縣交界的雲霧山上。

隨著一代又一代茶人種茶經驗的豐富,逐漸移至海拔更高、土壤更肥沃、氣候、濕度和降雨量更多的螺蛳殼山種植。 張老師的茶園距離都勻市區10多公裏,地處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螺蛳殼山頂。 本次推薦的毛尖茶,原料選用山上的原生“貴定鳥王種”,品質尤爲上乘。 “貴定鳥王種”是貴州省級良種,該品種是兩千多年前,貴定先民人工馴化栽培發展而來,有甘蔗般的清甜和回甘。 目前,黔南已大面積改種的適應性更強的茶樹品種,市面上地道的“都勻毛尖”真假難辨,想喝到真正的毛尖茶也不容易。 黔南山谷起伏,林木蒼郁,常年雲霧缭繞,植被覆蓋率高,小氣候環境優越。 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濕潤,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 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味。 爲了保住茶葉純淨的本質,張子全老師用無害的方式細心呵護著他的茶園。 “茶本是靠天吃飯的,好的産區、好的氣候、好的茶種都是老天爺的恩賜。我們一路傳承下來,不打藥、不過度開發、精研手藝,就是希望不辜負這份饋贈。說到底,要敬畏天地和尊重自然。”張子全說。 茶園中采用有機種植方式,不施化肥農藥,每年他都要花三個月時間爲茶山進行人工除草,11月份便開始在茶山裏做冬季養護。 這樣一杯柔嫩鮮甜的綠茶,每年的産量都不多,因而更爲珍貴難得,一旦錯過,便要等到來年了。 口口相傳的傳統技藝 每年清明前後數天,茶農們采摘茶樹上剛長出的一葉或二葉未展開的葉片,經三炒、三揉、揉團、提毫、溫火慢烘等工藝,以保持其原芽的鮮銳、形狀和茸毫。 制茶工序細膩繁複,非常考驗制茶人的經驗與水平。 這種制作技藝並沒有文字記載,全靠祖輩的言傳身教,世代相傳。 每年一到清明,茶樹發出新芽,張子全一家都會全體出動,背著籮筐上山采茶。 鮮葉按照嚴格的標准采摘,全靠采茶人手工一芽一芽摘取,手工采茶芽頭能確保勻整無破碎,葉質鮮嫩。 殺青: “炒茶的第一步是殺青,去除茶葉中的青草味,此時的鍋溫需要達到250到300攝氏度。”張子全的一雙手,便是感知鍋溫的溫度計。 將手掌伸入鍋中,迅速抛炒茶青,抖悶結合,做到抖得散,翻得勻,殺得透,直至水分逐漸蒸發,使其去除青草味。 揉撚: 揉撚,是形成毛尖茶滋味的關鍵步驟。 此時,張子全將火退到80攝氏度左右,只見他抓一把茶葉放在手掌,雙手貼合順著一個方向揉搓,“揉撚講究力道,要把每一片葉子都揉皺、揉緊。” 用力要輕重均勻,邊揉邊抖散水氣,揉至條索形。這道工序大約需要20分鍾,才能將一鍋500克的茶青揉撚完。 搓團提毫: 鍋溫保持在80攝氏度左右,雙手握茶,使茶葉在掌中翻轉搓團,反複多次,揉至魚鈎形狀。 “茶好不好,得看茶毫顯不顯露。”提毫是都勻毛尖茶制作過程中關鍵的環節之一。 這時張子全將鍋溫提高至130攝氏度,迅速翻炒60秒後退火,一層白色的絨毛便出現在深綠的茶葉上,“大火翻炒,稍不注意,茶葉就會壞掉。” 烘焙: 最後,張子全將鍋溫降至50到60攝氏度,將茶葉均勻攤開,烘至十成幹。 此時香氣被牢牢鎖住,從澀澀的嫩香轉變爲清新的茶香,整個制茶工序才算完成。

全手工炒制,每一個制茶工序都需要嚴謹的節奏與鍋溫的配合。 問起炒茶的要領,張子全說,茶廠所有的師傅都不允許戴手套,因爲戴了手套沒有辦法去感受鍋的溫度。 只有練成“鐵砂掌”,才能炒制高端的都勻毛尖茶,讓大家品味到代表性的毛尖茶滋味。 都勻毛尖的沖泡方法 作爲綠茶,茶葉綠嫩嬌細,泡法多有講究,水質以純淨水爲上,其次礦泉水。 備器:一般用玻璃杯或白瓷蓋碗。 投茶量:3g,或根據個人喜好來定。 水溫:以80~85度左右水溫沖泡爲宜。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使茶湯變黃。若水溫過低,又不足以激發茶香。

沖泡方式: 1、用開水燙杯,取適量都勻毛尖放入杯中。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 2、沿著杯壁倒入少量適溫的水,浸潤茶葉,輕輕搖晃茶杯,此時茶香高郁,是聞香最好的時機。 3、待幹茶吸水伸展,可采用上投法或者下投法進行沖泡,沿著杯壁倒入適溫的水幾乎至滿,既可開始賞茶、品飲。

注:若是使用蓋碗沖泡,前幾道不要悶泡,以防茶湯有悶味,影響口感。

/// END /// 內容來源一條app 有任何産品反饋,請聯系一條客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