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海灣戰爭全過程

老梁聊兵器 2024-04-24 22:36:39

海灣戰爭,也被稱爲第一次伊拉克戰爭,是20世紀末期一場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局部戰爭。這場戰爭不僅標志著高科技戰爭時代的到來,也對國際政治格局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背景與起因

海灣戰爭的直接導火索是伊拉克對科威特的侵略。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在總統薩達姆·侯賽因的命令下,以曆史領土爭議和石油價格控制權爲借口,出兵占領了鄰國科威特,推翻了科威特政府,並宣布科威特爲其第19個省。這一舉動震驚了國際社會,尤其是中東地區和西方國家,因爲這不僅威脅到了全球能源供應的安全,也打破了中東地區的勢力平衡。

伊拉克的行動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聯合國安理會迅速通過了一系列決議,要求伊拉克無條件撤軍,並對伊拉克實施了經濟制裁。當外交途徑未能解決問題時,以美國爲首的多國聯軍開始集結,准備采取軍事行動恢複科威特的主權。

多國聯軍的組建與准備

以美國爲首,包括英國、法國、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在內的34個國家組成了多國聯軍。聯軍的組建得到了聯合國的授權,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的第678號決議,聯軍有權在1991年1月15日之後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撤軍,如果伊拉克在此之前未履行聯合國決議的話。

在戰爭前夕,聯軍在沙特阿拉伯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集結,進行了詳細的戰前准備。美國第五艦隊進入波斯灣,部署了先進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同時,聯軍在沙特建立了多個前進基地,進行了大量的空襲演練和地面部隊的整合訓練。

戰爭進程

空中戰役(1991年1月17日-2月23日)

1991年1月17日,多國聯軍正式發起了名爲“沙漠風暴”的軍事行動。首先展開的是空中戰役,聯軍利用其壓倒性的空中優勢,對伊拉克的指揮控制中心、通信設施、機場、雷達站、防空系統和重要軍事工業目標進行了連續的高強度轟炸。這場空中戰役持續了近一個月,有效地削弱了伊拉克的戰爭潛力和抵抗能力,爲後續的地面進攻創造了條件。

地面戰役(1991年2月24日-28日)

2月24日,聯軍發起了地面攻勢,代號爲“沙漠軍刀”。這場地面戰役僅持續了100小時,卻展現了高技術戰爭的威力。聯軍利用精確制導武器、夜視裝備和高效的指揮控制系統,迅速突破了伊拉克軍隊的防線,繞過重兵防守的城市,直搗伊拉克軍隊的後方和側翼。聯軍的快速推進和包圍戰術使得伊拉克軍隊陷入混亂,大批伊拉克士兵投降或逃散。

2月26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的所有決議,同意撤出科威特。28日,多國聯軍宣布停火,地面戰鬥基本結束,伊拉克軍隊被徹底擊敗,科威特的主權得到恢複。

戰爭影響

海灣戰爭以伊拉克的失敗告終,對國際社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1. 軍事技術變革:這場戰爭展示了信息化、精准化作戰的威力,無人機、衛星通信、GPS導航等高新技術的應用,預示著現代戰爭形態的轉變。

2. 中東格局變動:戰爭鞏固了美國在中東的主導地位,加強了沙特阿拉伯等海灣國家與西方的關系,同時也加劇了地區內部的緊張局勢。

3. 國際關系調整:戰爭加深了東西方之間的合作與分歧,聯合國的作用得到了彰顯,但同時也引發了對國際幹預和使用武力的道德與法律爭議。

4. 伊拉克與薩達姆·侯賽因:伊拉克遭受了沉重的軍事和經濟打擊,後續的制裁進一步削弱了其國力,爲後續的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埋下了伏筆。

5. 人道主義危機:戰爭導致了大量的平民傷亡和環境破壞,戰後的經濟制裁也嚴重影響了伊拉克民衆的生活,引發了人道主義危機。

海灣戰爭不僅是一場軍事沖突,更是冷戰結束後國際秩序重構的標志性事件,它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政治、軍事、經濟格局,開啓了全球化背景下新型國際關系的探索。

0 阅读:184

老梁聊兵器

簡介:一名80後軍事愛好者,每天分享軍事科普,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