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國之大者”北京銀行走好金融向善特色發展之路

中華工商時報 2024-04-26 11:10:17

截至2023年末,科技金融貸款余額2592.36億元,較年初增速33.10%;綠色貸款余額1560.47億元,較年初增速41.47%;普惠金融貸款余額2315.16億元,較年初增速34.5%,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34.9萬戶,較年初增速16.6%;養老金資金賬戶突破130萬戶,成爲率先突破百萬的城市商業銀行……

這是北京銀行近期發布的年報數據,透過這份年報,複盤北京銀行成長軌迹,不難發現,北京銀行追求的不只是營收利潤增長,更是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恪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並以實際行動擦亮了“負責任銀行”的形象。

服務科技強國建設

彙聚“科技金融”新動能

北京銀行依托身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區位優勢,持續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完善專營體制建設,新增16家科技特色支行,完善産品體系,推出“領航e貸”“聯創e貸”“金粒e貸”“創新積分貸”等創新産品,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重點客群信貸投放,“領航e貸”推出一年以來,已累計爲超4000戶“專精特新”企業發放貸款近400億元。

同時,北京銀行聚焦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需求,發布《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若幹措施》,根據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上市期、騰飛期不同階段的金融需求,提供全過程陪伴式金融服務。以“專精特新”企業爲原點,向前推出“金種子工程”,發現具有“專精特新”潛力的“金種子”企業,支持“金種子”萌芽破土,茁壯成長;向後延伸到“金融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工程”,助力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

截至2023年末,北京銀行科技金融貸款余額2592.36億元,增幅33.10%;戰略性新興産業貸款余額1550.47億元,增幅20.12%;“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729億元,增幅187%;服務“專精特新”企業1.29萬家,較年初實現翻倍。同時,北京銀行聯合北京廣播電視台制作推出聚焦“專精特新”企業的紀實觀察類節目《專精特新研究院》,彙聚生態合力,爲“專精特新”企業搭建融通大平台。

共築綠水青山

打造綠色金融“京行特色”

北京銀行聚焦“雙碳”目標,完善綠色金融産品體系,積極發展綠色租賃、綠色基金、綠色理財業務,充分發揮“一個北京銀行”集團聯動優勢,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注入強勁動能。

截至2023年末,北京銀行綠色貸款余額1560.47億元,增幅41.47%;持有綠色債券余額181.6億元,增幅84.59%。積極拓展綠色理財、綠色投資、碳金融等創新産品服務,高效滿足客戶需求。參與光伏發電公募REITs戰略投資-“中航京能光伏REIT”;累計落地碳減排貸款6.32億元,帶動年度碳減排量12.1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發布基于可量化環境效益的碳賬戶挂鈎貸款産品“京行碳e貸”,以實際行動支持國家“雙碳”戰略。

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表示,北京銀行深化與北京綠色交易所、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等機構共贏合作,共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圈,用實際行動擦亮“環境友好型銀行”的底色。

聚焦“雙碳”目標,北京銀行圍繞節能環保、汙染防治、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重點領域加大綠色信貸投入。

據了解,該行積極與研究機構、交易所、園區、企業等利益相關方開展交流合作,拓展綠色金融合作平台。2023年,與北京市通州區相關部門簽署綠色金融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全力支持首都綠色發展和綠色金融國際中心建設;與北京綠色交易所簽署深化綠色金融業務合作協議,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業務合作,支持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進一步推動綠色金融業務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北京銀行高度重視低碳運營,紮實推行綠色辦公,引導全行員工樹立低碳環保理念。加強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紙張管理、乘用車管理,倡導節水節電、綠色出行,減少自身碳排放。深化網點綠色低碳運營,加強網點碳排放管理,通過購買CCER等外部方式抵消自身碳排放,部分網點在運營層面實現“碳中和”。

主動作爲支農支小

彰顯普惠金融“京行擔當”

作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中較爲活躍的“細胞”,在加快經濟增長、促進就業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北京銀行始終將服務小微企業作爲立行之本、發展之源,持續加大普惠金融發展力度,構建“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截至2023年末,普惠金融貸款余額2315.16億元,增幅34.50%;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34.9萬戶,增幅16.6%。

2023年6月,相關部門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對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出具體要求。

2017年以來,北京銀行堅決落實北京市援疆工作部署,先後6批次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吉亞鄉阿孜乃巴紮村、巴什蘭幹村、庫木巴格村3個村派出駐村工作隊,深入開展助力發展、爲民服務的鄉村振興工作。

在北京銀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阿孜乃巴紮村建強基層組織、調整産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實現一年脫貧摘帽,兩年百分之百脫貧,三年人均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2023年村民平均年收入14331元,日子越來越紅火。巴什蘭幹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努力發展壯大木材廠和香菇種植基地,開展綠色種植養殖,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振興村民“家門口”的産業,實現穩崗就業,持續穩定增加收入。庫木巴格村大力發展養殖業等措施做精一産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就近就地解決12人就業,做優二産促村民快速增收;同時,將8間門面房優先租賃給家庭困難戶使用,解決了8戶家庭創業問題,産生村集體經濟4萬元,以此做強三産實現鄉村振興工作再上新台階。

截至2023年末,北京銀行涉農貸款余額1173.76億元,增幅超30%。同時,北京銀行始終堅持精准化幫扶,在鄉村振興工作中不斷鑽研開拓、創新思路,通過開展産業幫扶、消費幫扶、就業幫扶、公益幫扶等工作,讓鄉村振興工作更加可見可感。2023年度,北京銀行鄉村振興工作先後獲得《金融時報》“2023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優秀案例”、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23上市公司鄉村振興優秀實踐案例”、《銀行家》“2023年度銀行家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創新優秀案例”等多項榮譽。

增進服務民生福祉

傳遞金融服務“京行溫度”

北京銀行始終堅持以客戶爲中心,將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爲金融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爲超2900萬零售客戶構建從兒童金融、成長金融、創業金融,到家庭金融、財富金融、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打造“伴您一生的銀行”。從“一老一小”持續發力,截至2023年末,北京銀行“小京卡”發卡量近110萬張,舉辦各類“京苗俱樂部”活動1.6萬場,累計服務190萬兒童客戶和家庭;全力推動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豐富養老金融産品貨架,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超130萬戶;線上推出“尊愛版”手機銀行,線下設立“長者驿站”特色服務網點,爲老年客戶提供完美服務體驗,完善“賬戶+産品+渠道”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

此外,北京銀行與北京市總工會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推進構建工會金融服務新生態,工會卡發卡615萬張,服務建會單位8萬家。建設“戶外勞動者暖心驿站”2.0版,爲戶外勞動者提供暖心服務,全行設立戶外勞動者驿站超過50家,榮獲北京市金融工會系統戶外勞動者暖心驿站“優秀獎”和“建設獎”。

推進“數智轉型”新突破

爲高質量發展構築“京行支撐”

無論數字時代生産力質態如何演變,“以客戶爲中心”的根本導向始終不變。霍學文表示,離客戶和用戶越近,數字化轉型成效越顯著。北京銀行秉承“讓業務流程更優、讓雙客體驗更好”的樸素初心,將數字化轉型作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堅持“一個銀行、一體數據、一體平台”理念,通過數字化轉型統領發展模式、業務結構、客戶結構、營運能力、管理方式“五大轉型”,積極打造國內領先的數字銀行。

2023年,北京銀行順利完成統一數據底座、統一金融操作系統、統一風控平台建設,成功打贏數字化轉型“三大戰役”,順勢啓動以“大零售—大運營—大科技”爲核心的“新三大戰役”,推動數字化轉型邁入二輪提速階段,爲業務高質量發展構築更加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

同時,北京銀行前瞻打造“AI驅動的商業銀行”,與頭部企業聯合成立“金融智能化創新實驗室”,共同探索金融大模型構建,積極培育“大模型+小模型”驅動的新一代金融人工智能核心能力。發布AIB平台,系統構建“AI+”金融全圖景,自研“京智大模型”的同時,引入多種主流開源大模型。形成代碼生成、代碼注釋等基礎應用場景,同時,面向理財經理、大堂經理、客戶經理、綜合櫃員、遠程客服等崗位角色,部署“北銀投顧”“財報助手”“運營助手”“智能客服”“京客圖譜”“數幣銀行”“京行研究”等問答機器人,大幅提升員工工作效能。加速數字技術創新應用,賦能移動端渠道建設。推出手機銀行APP8.0,實現全個人客戶體驗和運營智能化水平全新升級,截至2023年末,北京銀行手機銀行個人客戶規模達到1585萬戶。推動企業網銀9.0、企業手機銀行5.0、開放銀行、微信銀行“四位一體”立體化服務渠道協同發展,對公渠道能力中心建成投産,對公客戶渠道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2024年,北京銀行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以可持續理念引領新時期轉型發展,紮根實體經濟,強化特色經營,擔當作爲,攻堅克難,爲建設金融強國持續貢獻京行力量。(董潇)

(圖)北京銀行駐村工作隊指導村民通過現代化蔬菜種植推動鄉村振興。北京銀行供圖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