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死後,秦國曾一度政權不穩,爲何還能如此強大?

文诩曆史 2024-04-09 10:26:17

秦國在經曆商鞅變法後,國力極其強盛,在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基本達到鼎盛。因爲秦昭襄王在位時間長,因此那個時候的秦國政權穩定,然而在其離世後,秦國曾遭遇短短四年時間就死了三位君王的情況。

一般來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會出現政權不穩,引起國家動蕩不安,然而秦國卻幾乎沒有受到影響,仍舊憑借強大的國力完成統一。

公元前251年,在位長達56年的秦昭襄王去世,秦孝文王繼位。然而,新王僅僅在位3天就去世,這也與當時他已經54歲了有點關系。在秦孝文王離世後,由嬴子楚繼位,史稱秦莊襄王。秦莊襄王也僅僅在位3年就離世了,最後就有嬴政繼位,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雖然秦國經曆“四年喪三王”,但是對于秦國的朝堂並沒多大的影響。爲何這麽說?

一般而言,新的君王即位後,就會組建自己的朝政班底,提拔自己的親信。因此,如果頻繁更換君王,就會出現朝堂不穩的情況。

然而,秦孝文王在位時間實在太短,短到根本無法將自己的班底組建,就已經離世了。而在秦莊襄王繼位後,才正式確立了新的班底,也就是以呂不韋爲核心的朝廷,

而秦莊襄王離世後,繼位的嬴政年僅13歲,因此朝政由呂不韋把持,自然不會有什麽人員變換。

因此,可以發現,雖然秦國在短短4年就沒了三位君王,但是實際朝臣的變換,僅僅只有一次。這樣的情況下,秦國自然不會出現混亂。

其二,王位繼承人十分明確。

在古代,對于那象征最高權力的寶座的爭奪是十分激烈的,但是在秦國那個時期卻並沒有如此激烈的爭奪,這是因爲每一位秦王在即位後,所做的第一件事除了立王後,就是確立太子,

因爲秦孝文王一直都是作爲繼承人,自然就不必多說,他繼位以後就將嬴子楚立爲太子。雖然秦孝文王僅僅在位3天,但是王位的繼承非常順利和安穩。

秦莊襄王繼位後,第一件事同樣是將嬴政立爲太子。

唯一讓人感到驚奇的就是,秦國的其他公子竟然沒有奪王位的打算。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秦法嚴苛。

自從商鞅變法以後,無論是哪個秦王在位,都是堅定不移的鞏固秦法的地位。有著明確的制度存在,很少有人敢于挑戰秦法,自然就讓朝廷非常平穩。可見,當年的秦國已經有點依法治國的苗頭了。

因此,雖然秦國遭受到“四年喪三王”這樣悲痛的事情,但是對于整個秦國來說並沒有什麽影響,秦國還是那個冠絕天下的秦國。如果這樣的事情換到其他任意諸侯國,不說朝堂穩定,能夠不滅國都是萬幸了。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