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識人之明:爲何說馬谡“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奇觀艦長 2024-04-22 00:51:42

劉備的識人之明:馬谡這小子,肚裏有貨,但不可大用!

“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 這句出自《三國志》的名言,是劉備教導兒子劉禅的至理名言,也體現了劉備做人的原則和智慧。而在白帝城托孤時,劉備對諸葛亮說的那句“馬谡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更是流傳千古,引發後人無數的猜測和討論。到底劉備是憑借什麽,看穿了馬谡的本質呢?

咱們先來看看馬谡這小子到底有啥本事。要說才華,馬谡那可是杠杠的。熟讀兵法,口才一流,分析起戰局來頭頭是道,連諸葛亮都對他青睐有加。可問題是,馬谡這小子就只會紙上談兵,實戰經驗幾乎爲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理論知識豐富,缺乏實踐經驗”。

劉備是誰啊?那可是身經百戰、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老江湖。他深知,打仗可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贏的,沒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再厲害的理論知識也是白搭。劉備看馬谡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樣子,就覺得這小子不靠譜,難堪大任。也許在劉備眼中,馬谡就像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括一樣,只會紙上談兵,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

劉備在臨終前特意叮囑諸葛亮,馬谡這小子肚子裏雖然有貨,但不能委以重任。可惜,諸葛亮並沒有聽從劉備的勸告,最終導致了街亭的失守,北伐功虧一篑。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劉備的識人之明。

劉備之所以能看穿馬谡的本質,是因爲他有著豐富的閱曆和識人的智慧。他明白,真正的將才不僅要有才華,更要有實幹精神和豐富的經驗。馬谡雖然才華橫溢,但缺乏實戰經驗,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劉備的識人之明,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街亭失守:諸葛亮看走眼,馬谡悲劇收場

可惜啊,諸葛亮並沒有把劉備的忠告放在心上。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力排衆議,把守衛街亭這個關鍵任務交給了馬谡。他覺得馬谡這小子聰明絕頂,一定能勝任。估計諸葛亮也是想給馬谡一個機會,讓他證明自己的實力。

但是,諸葛亮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馬谡這小子只會紙上談兵,實戰經驗幾乎爲零。打仗可不是兒戲,光有理論知識可不行,還得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

結果,馬谡到了街亭,就犯了兵家大忌。他自作聰明地把軍隊駐紮在山上,結果被魏軍切斷了水源,陷入困境。魏軍一看機會來了,立馬發起猛攻,蜀軍被打得潰不成軍,街亭就這麽丟了。

街亭失守,直接導致了蜀軍糧道被斷,北伐大軍陷入被動,最終只能撤退。諸葛亮精心策劃的第一次北伐,就這樣功虧一篑。馬谡也因爲這次失敗,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街亭之戰,可以說是馬谡悲劇的收場,也證明了劉備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諸葛亮雖然用兵如神,但在用人方面卻犯了錯誤,最終導致了北伐的失敗。這也提醒我們,用人要謹慎,不能只看才華,更要看能力和經驗。

劉備的識人之術:啥樣的人能扛大旗?

劉備之所以能一眼看出馬谡的不足,跟他用人的原則和識人的智慧密不可分。

劉備用人,最看重的是德行和能力,尤其是實戰經驗。他深知,打江山可不是靠耍嘴皮子,得有真本事,還得有豐富的經驗,才能應對各種挑戰。所以,劉備從來不搞任人唯親那一套,而是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降人才。這也是他能吸引那麽多能人志士的重要原因。

劉備的識人之明,更是讓人佩服。他從馬谡的言行舉止中,就看出這小子華而不實,難堪大任。雖然我們不能排除劉備對馬谡可能存在一些偏見,但街亭之戰的結果證明,劉備的判斷是正確的。

劉備的遠見卓識,在這件事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他預見到馬谡可能會導致失敗,可惜諸葛亮沒有聽取他的意見,最終導致了北伐的失利。

所以說,劉備的識人之術,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用人要看德行、能力和經驗,不能只看表面功夫。只有知人善任,才能帶領團隊走向成功。

劉備的眼光真毒辣!

街亭之戰後,諸葛亮痛定思痛,認識到自己用人不當的錯誤,不得不揮淚斬了馬谡。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劉備的眼光有多毒辣。

更讓人唏噓的是,劉備去世後,蜀漢後期人才凋零,尤其是缺乏優秀的軍事將領。這也反映出劉備識人之明和用人之道的正確性。

所以說,劉備對馬谡的評價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于他對人才的深刻理解和對戰爭規律的准確把握。他的識人之明和用人之道,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鑒。曆史人物的評價往往是複雜的,需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馬谡的失敗,也與諸葛亮用人不當等因素有關,不能完全歸咎于馬谡個人。

但是,劉備在識人用人方面的智慧,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只有知人善任,才能帶領團隊走向成功。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 2024-04-22 17:27

    劉備看好的關羽張飛,一個丟了荊州一個丟了徐州。劉備眼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