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布所謂“中國軍力報告”,臆測猜忌中國核力量與導彈發展

白鯨烽火台 2022-12-03 23:02:10

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國防部發布了所謂的“中國軍力報告”。這份報告一如往年地炒作“中國威脅論”,其目的不過是爲自己擴張核武庫、維持軍事霸權尋找借口。

這份報告中,美方不僅煞有其事地“估計中國現役核彈頭庫存逾400枚”,還大言不慚所謂“如中國繼續進行核擴張,到2035年或將擁有約1500枚核彈頭。”

美方在報告中聲稱,中國在未來十年的目標是實現核力量的現代化、多樣化以及更大的規模,正在投資並擴大陸基、海基和空基核武器運載工具的數量,同時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支持核力量的“擴張”。

關于核三位一體內容,美方重點提到了2019年10月,中國空軍公開展示的轟-6N轟炸機,稱其爲“首款具備核打擊能力的可空中加油的轟炸機”,“能夠攜帶空射彈道導彈”。而關于轟-20,美方只提及中國官方媒體的說法,即可執行常規和核打擊任務。

而在海基方面,美方提到了中國海軍擁有6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每艘核潛艇能夠攜帶12枚巨浪-2或巨浪-3潛射導彈。

關于中國火箭軍,美方報告所列篇幅較多。

美方聲稱,2021年中國火箭軍發射了大約135枚彈道導彈,用于測試和訓練。“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不超過沖突地區使用彈道導彈)”。

報告還稱,火箭軍在增加東風-26中程彈道導彈(IRBM)的庫存。

報告裏還提到,中國正在開發新型洲際彈道導彈(ICBM),並增加核彈頭的生産。2021年,中國“繼續建設3個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累計將擁有300個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

對于常規導彈部隊,這份報告中明確列出了各種型號的常規導彈,包括:

CSS-6(東風-15)短程彈道導彈(SRBM),射程725-850公裏;

CSS-7(東風-11)短程彈道導彈,射程600公裏;

CSS-11(東風-16)短程彈道導彈,射程超過700公裏;

CSS-5(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MRBM)的對地攻擊和反艦型,射程約1500公裏;

東風-17高超音速武器;

東風-26中程彈道導彈,射程約3000公裏;

東風-10陸基巡航導彈(GLCM),射程約1500公裏;

東風-100陸基巡航導彈,射程約2000公裏。

此外,CSS-5 Mod 5(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ASBM)能夠在西太平洋對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船只進行遠程精確打擊。射程超過1500公裏。

在洲際彈道導彈方面,美方在報告中聲稱,中國的洲際彈道導彈大約有300枚,可攜帶單一或多枚再入飛行器,包括固定和機動發射器。

射程較短的CSS-3(東風-4)彈道導彈;

固定發射井的CSS-4 Mod 2(東風-5A)彈道導彈和配備MIRV的Mod 3(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報告提到中國媒體稱東風-5C正在研制中;

固體燃料、公路機動的CSS-10(東風-31)、CSS-10 Mod 2(東風-31A)和CSS-20(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報告也提到,中國媒體稱東風-31B可能在研發中。

美方稱,中國正在爲東風-5導彈建造更多的發射井,並增加導彈旅數量和每個旅發射器的數量。

美方報告聲稱,東風-41可能已有2個導彈旅,每一枚導彈可能攜帶3個彈頭。中國也考慮東風-41的額外發射選項,例如鐵路機動發射和筒倉固定發射。

美方還提及中國正在開發一款東風-27遠程彈道導彈,射程可能達到5000-8000公裏。

此外,美方在報告中聲稱,中國在2021年7月27日進行了一次攜帶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測試,飛行了約40000公裏,持續100多分鍾。

核力量方面,美方在報告中還提及了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和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OB),認爲是“中國正在開發先進的核運載系統”。

美方在報告中寫道,中國對核力量的表態包括公開表明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但其認爲中國可能在發展低當量核武器,低當量核武器可以對嚴重威脅核力量和指揮控制系統及其他重要目標的戰術核武器、非核武器攻擊形成警告和威懾,也可在戰區進行有控制使用核武器,降低戰爭成本。

美方還在報告中關注中國的“反介入作戰”,提到東風-26彈道導彈和可攜帶空射巡航導彈(LACM)的轟-6K轟炸機、以及055型導彈驅逐艦對第二島鏈(主要是關島的美軍基地)的攻擊可能性,包括核打擊和常規打擊。

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美方在報告中只提及了東風-17彈道導彈,而且只表示該系統能夠打擊西太平洋的外國軍事基地和艦隊。

小編注:以上內容均來自原文,僅供參考。

0 阅读:62

白鯨烽火台

簡介:軍事資訊速遞,戰爭曆史、武器裝備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