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巡撫自創酷刑,僅2月“站死”370人,最後自己落得這結果

年代的回憶 2024-05-03 14:52:06

說到酷刑,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想起的就是“滿清十大酷刑”,不過,大清朝的刑罰遠不止所謂的“十大酷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看上去不那麽“酷刑”但實際上非常讓人難受的刑罰,這就是“站刑”。

所謂“站刑”,顧名思義,讓人站著受刑,表面上看上去,這種刑罰不用挨打,也不要被其他各種利器傷害,但能從根本上摧毀一個人。

這個是清朝末年著名的酷吏和極端排外人士毓賢發明的。最開始時,毓賢擔任山東曹州的知府,當時曹州的治安不太好,盜賊非常的多,毓賢知道後,不慌不忙,找來了2個木匠,隨手比劃了一下,讓木匠做好了四個大木籠子,高度大概爲一個成年人的肩膀高,這就是他發明的“站刑”了。

“站刑”具體怎麽操作呢?抓到犯人後,毓賢讓衙役把犯人裝在籠子裏,上面用一個木環鎖住犯人的頸部,以此固定了犯人的頭;籠的中間把木頭豎上去,腳下放上磚頭,每隔一段時間就讓衙役把磚頭抽走一塊,這樣犯人就如同“緩期上吊”一般,慢慢窒息而死。一般身體弱的人扛不過幾個小時,身體再好,一天一夜也大概率就斃命了。

爲了給曹州的盜賊一個下馬威,毓賢在做好“站籠”後,從死牢裏提出一個犯人,然後讓衙役公告曹州百姓,讓老百姓們親赴刑場欣賞他是如何用“站籠”對待犯人的,圍觀群衆自然也包括了盜賊。當老百姓和盜賊看到“站籠”是如何讓一個人痛苦地死去後,大部分人都嚇得六神無主。而據記載,毓賢曾在對朝廷述職時表示“上任2月,站刑處置三百七十人,自此盜賊現象絕迹”……雖然殘忍,但你不得不佩服毓賢的“殺雞儆猴”。

毓賢除了“站刑”,還有一個事很知名。那就是他一直力推“義和團”與洋人開戰,當慈禧太後接受他的提議借助義和團“扶清滅洋”失敗後,八國聯軍力主要處置罪魁禍首毓賢,當時朝廷爲了表示自己的態度,立馬把毓賢發配新疆處理,但聯軍還是不滿意,于是慈禧無奈,只好下令處決毓賢。此時的毓賢已經在趕赴新疆的路上,執法隊伍快馬加鞭,終于在甘肅追上了毓賢,最終宣讀诏書在蘭州就地正法了毓賢。

“站刑之父”毓賢就這樣命喪黃泉,不過相比死在“站籠”下的三百多條人命,毓賢的死算是比較溫柔的了,他應該要慶幸自己的主子慈禧太後並沒有學武則天那樣處理罪臣,要不然自己發明了“站籠”,最後自己鑽了進去,那可真是太諷刺了。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