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最初12個主力團的副團長都是誰,被授予了什麽軍銜

喜愛曆史的小迷弟 2024-05-10 21:11:21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陝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爲八路軍,一共是3師6旅12個主力團,12個主力團的團長,除了在戰場上犧牲的陳錦繡和葉成煥以及叛逃的張紹東以外,其他九人有4人被授予上將軍銜(115師685團團長楊得志、115師686團團長李天佑,120師716團團長宋時輪、129師769團團長陳錫聯),5人被授予中將軍銜(120師715團團長王尚榮、717團團長劉轉連、718團團長文年生,129師770團團長張才千、771團團長徐深吉),那麽12個主力團的副團長又都是什麽軍銜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1、685團副團長陳正湘

陳正湘是湖南新化人,1926年參加了北伐戰爭,1930年參加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和中央紅軍的長征,長征到達陝北後參加了東征和西征的戰役。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被任命爲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685團副團長,後隨聶榮臻到晉察冀地區與日寇作戰。解放戰爭時期仍在晉察冀地區作戰,新中國成立後曆任鐵道兵團第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陳正湘2、686團副團長楊勇

楊勇是湖南浏陽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長期在彭老總領導的紅三軍團任職,長征到達陝北後擔任過紅1師、紅4師政委,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被任命爲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686團副團長,1939年率部到達魯西地區與日寇作戰。抗戰勝利後,楊勇到劉鄧麾下作戰,參加了巨野、定陶、豫北、淮海等戰役,1949年初升任第五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曾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並成爲最後一任志願軍司令員,回國後擔任過北京軍區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

楊勇3、687團副團長田守堯

田守堯是安徽六安人,1932年加入紅25軍,此後一直在紅25軍作戰,到達陝北後擔任過紅78師師長,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被任命爲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第687團副團長,1938年春升任第687團團長,1941年皖南事變後,田守堯任新四軍第3師第8旅旅長,1943年初在赴延安學習途中與日寇遭遇,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8歲。

4、688團副團長韓先楚

韓先楚是湖北紅安人,1930年加入紅軍,後長期在紅25軍作戰,獨樹鎮戰鬥使其一戰成名,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韓先楚被任命爲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副團長,先後在冀南、冀魯豫邊區與日寇作戰。抗戰勝利後韓先楚被派往東北作戰,在東北戰場上他打出了“旋風司令”的名氣。新中國成立後,韓先楚率部解放海南島,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長期擔任福州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

韓先楚5、715團副團長頓星雲

頓星雲是湖北石首人,1930年參加紅軍,長期在賀老總的領導下工作,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被任命爲八路軍第120師358旅715團副團長,1938年3月任第714團團長,後任獨立1旅715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地區開展抗日遊擊戰爭。抗戰勝利後頓星雲在西北地區作戰,參與了解放大西北的諸多戰鬥,新中國成立後相繼擔任過海軍航空兵部司令員、裝甲兵副司令員、顧問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

頓星雲6、716團副團長廖漢生

廖漢生是湖南桑植人,1928年參加賀龍領導的工農武裝鬥爭,後長期在賀龍的領導下工作,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廖漢生被任命爲八路軍第120師358旅716團副團長,先後在晉西北、晉察冀、冀中等地與日寇作戰。抗戰勝利後廖漢生參加了解放大西北的諸多戰鬥。新中國成立後廖漢生相繼擔任過中共青海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南京軍區第一政委、沈陽軍區第一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200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廖漢生7、717團副團長陳宗堯

陳宗堯是湖南茶陵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長期在賀老總的領導下作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陳宗堯被任命爲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717團副團長,後來又擔任過718團團長、平山團團長等職,在晉察冀地區與日寇作戰,後率部回南泥灣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1945年6月在與國軍的作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7歲。

8、718團副團長賀慶積

賀慶積是江西永新人,1929年參加紅軍,紅軍時期擔任過連指導員、團偵察參謀、營長、團長、師長等職,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賀慶積被任命爲718團副團長,後又擔任過719團副團長、團長等職。抗戰勝利後到東北作戰,參加了解放東北的諸多戰役。新中國成立後,賀慶積擔任過江西軍區副司令員、遼甯省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8年在沈陽去世,享年89歲。

賀慶積9、769團副團長汪乃貴

汪乃貴是安徽金寨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擔任過紅4軍第10師師長、紅30軍90師師長、紅30軍89師師長等職。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汪乃貴被任命爲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副團長,與團長陳錫聯一同領導部隊與日寇作戰。抗戰勝利後汪乃貴在華東野戰軍作戰,新中國成立後相繼擔任過貴陽警備區司令員,公安第8師師長、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1年在武漢逝世,享年86歲。

汪乃貴10、770團副團長胡奇才

胡奇才是湖北紅安人,1930年參加紅軍,紅四方面軍出身的一員幹將,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爲八路軍129師385旅770團副團長,1938年率部到山東地區與日寇作戰,抗戰勝利後胡奇才被派往東北作戰,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三縱和四縱的司令員,遼沈戰役時胡奇才率部駐守塔山,打出了著名的塔山阻擊戰。新中國成立後,胡奇才曆任遼東軍區司令員,遼西軍區司令員,沈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工程兵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胡奇才11、771團副團長韓東山

韓東山是湖北大悟人,1929年參加紅軍,紅四方面軍的一員猛將,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被任命爲八路軍第386旅第771團副團長,後又擔任過補充團團長、三八六旅副旅長,東進縱隊副司令員,新四軍第五師兼鄂豫皖湘贛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等職。抗戰勝利後韓東山擔任過河南軍區司令員,中原軍區幹部旅旅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過武漢軍區參謀長、湖北省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6年在武漢逝世,享年81歲。

韓東山12、772團副團長王近山

王近山是湖北紅安人,1930年15歲時就參加了紅軍,他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的營長、團長、師長等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曆次反圍剿作戰和川陝反圍攻作戰。因他曆次作戰身先士卒,舍生忘死,骁勇頑強,曾被人們送以雅號——“王瘋子”。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王近山被任命爲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副團長(團長葉成煥)。1938年葉成煥在戰鬥中犧牲後王近山擔任772團團長,之後他又擔任過385旅副政治委員、386旅旅長、太嶽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八路軍陝甘甯晉綏聯防軍新編第四旅旅長等職。率部參加過神頭嶺戰鬥、響堂鋪戰鬥和晉東南反“九路圍攻”等戰鬥。

王近山

1943年王近山在韓略村附近一舉殲滅日軍華北方面軍“戰地觀戰團”服部直臣少將旅團長、6名大佐聯隊長及以下軍官120余人,這一點在電視劇《亮劍》中有所體現。

抗戰勝利後,王近山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兼第12軍軍長等職,率部參加了上黨、邯鄲、定陶、進軍大別山、襄樊、淮海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王近山于1951年率部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擔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指揮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1953年回國後,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軍區顧問等職,

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1978年在南京病逝,享年63歲。

小結:

八路軍最初12個主力團的副團長,除了田守堯和陳宗堯犧牲以外,余下的10個副團長,有2人被授予上將軍銜(楊勇、韓先楚),5人被授予中將軍銜(陳正湘、頓星雲、廖漢生、胡奇才、王近山),3人被授予少將軍銜(賀慶積、汪乃貴、韓東山)。

1 阅读: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