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守夜人:撈屍人的故事,生命尊嚴的最後守護者!

小楠同學說 2024-05-07 08:59:29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楠。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一個鮮爲人知的群體——長江撈屍人。他們,是江水邊的守夜人,是那些在長江中逝去生命的人們的最後送行者。這份工作,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也伴隨著社會的誤解與偏見。

長江,作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無數生命,也見證了太多悲歡離合。在這條長河中,撈屍人用他們的雙手,爲那些不幸溺水的人們帶去最後的尊嚴。他們的故事,或許不爲人知,但卻值得被每一個人銘記。

“說好的三萬六,錢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聽老板的。”

2010年8月18日,一張名爲《挾屍要價》的照片,引起了社會的巨大爭議。

照片上一位身穿白色上衣的老人,站在一艘小型漁船的船頭。左手上,正拉著一根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系著一具屍體的手腕,漂浮在水中,老人右手比比劃劃。

照片的下面配文是:“說好的三萬六,錢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聽老板的。”

當時很多人都罵這個老頭。其實,《挾屍要價》這張照片拍攝于2009年10月24日。

三名大學生在長江見義勇爲,營救落水兒童,長江水勢凶猛,幾名學生不幸遇難,屍體被沖到了下遊。幾個同學和老師心急如焚,尋求撈屍人的幫助,但是他們卻說出了這樣的話,不禁讓人感到心寒。

這樁新聞被曝光後,長江撈屍人受到了民衆的譴責,說他們趁火打劫,沒有人性,就連村裏的百姓也對他們指指點點,小聲說:“這些撈屍人不僅身上臭,連心裏也是惡臭的”,七十歲的撈屍人王守海老淚縱橫,他不明白自己每天辛苦工作,究竟做錯了什麽?

說起撈屍人這行當,它的曆史可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最初,這工作就是一些漁民自發幫忙的。

咱們中國人講究“入土爲安”,長江每年都有不少人不幸遇難。看到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屬在江邊哭得撕心裂肺,久久不願離開,那些有能力幫忙的漁民心裏也難受,于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幫家屬們打撈遺體。撈上來後,家屬們會根據自己的情況,給撈屍人一些報酬,有時候是一包煙,有時候是一只雞,或者幾十到幾百塊錢。

到了21世紀,願意幹這行的漁民越來越少了。在外人眼裏,撈屍人整天和死人打交道,身上有股子屍臭味,還覺得特別不吉利。村裏的紅白喜事,很少會請他們參加,好像他們就是不受歡迎的存在。

盡管這樣,王守海還是選擇了加入撈屍的隊伍。他家裏條件不好,也沒讀過幾天書,從小就跟著父親捕魚,對撈屍這活兒算是門兒清。他覺得,爲了生計,吃點苦頭不算啥。

不過現在的撈屍人已經和以往不一樣了,一個名叫劉波的人在當地成立了一個壟斷的打撈公司,他對公司進行了瘋狂的營銷宣傳,一旦有人需要打撈,便會聯系上他們,如果撈屍人還像以前那樣單幹。那麽,他們根本掙不到錢。

一旦聽說有人落水,打撈公司就會馬上通知撈屍人,像王守海這樣的老手,就會立刻帶上家夥事兒,駕船趕往現場。

到了那兒,王守海得先找到屍體。屍體一般會浮在水面上,找到後,他就用鈎子勾住衣服,然後把屍體拖到岸邊,而不是直接擡上船。這行有個老規矩,屍體不能上船,一來覺得不吉利,二來有的屍體那味兒,真是能熏死人。

人去世三小時後,身體裏的細菌就開始作怪,産生一股子難聞的臭味,從嘴裏、鼻子裏、甚至是……嗯,你懂的。那味兒,比咱們平時聞到的啥臭味都重,而且一旦沾上了,洗多少遍澡、換多少次衣服都去不掉。

如果是大熱天,那味兒就更別提了。王守海頭一回撈屍就是夏天,那屍臭一上來,他當場就把早飯給吐出來了。

不過,現在的王守海已經習慣了。他更擔心的是怎麽把屍體完整地弄上岸。冬天還好,衣服厚,用鈎子勾也方便。夏天就麻煩了,衣服薄,有時候還被水沖走了,撈屍的時候就得格外小心,別把自己給傷著。

如果屍體被江水沖走了,再想找回來可就難了,得四處打撈。長江的水啊,說變就變,屍體能沖到哪兒去,誰也沒個准。所以,晚上撈屍也是常有的事。

晚上視線不好,撈屍的又多是上了年紀的人,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出事兒。

要是打撈的時間拖得太久,超過三天,那屍體就會變得特別嚇人,這情況叫“巨人觀”。

泡在水裏的屍體時間一長,就會膨脹起來,能比原來大好幾倍,皮膚還會變綠,整個樣子都變了,眼睛鼓出來,嘴唇翻出來,舌頭也伸得老長。

王守海第一次見到這情形,嚇得他連著做了好幾天的噩夢,飯都吃不下,就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煙。他不想讓別人也受這份罪,所以總是盡量讓屍體背面朝上,不輕易翻過來。

有時候,家屬想要確認屍體身份,想讓王守海把屍體翻個面。每到這時候,王守海就會勸他們:“這畫面太瘆人,你們還是別看了。看看衣服和身上的東西,是不是你們要找的人吧。”

還有的屍體在水裏泡得太久,被魚蝦啃得七零八落,再被河水沖刷拍打,撈上來的時候更是慘不忍睹。但是,既然答應了家屬,不管情況多糟糕,撈屍人都會盡職盡責。

外人看著他們好像掙得不少,其實收入並不高。一方面,人工成本和漁船的開銷都不小,漁船的維修、加油都得花錢。再說了,他們也不是一個人單幹,都是團隊協作,有組織地幹活。到了夏天,他們一個夏天至少要撈四十次,有時候一天就得撈上來十三個人。就算這樣,分到每個人頭上的錢,其實也並不多。

在水上搜救隊一些官方組織出現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這一行業存在的合理性,即使“撈屍人”這一行業存在許多弊端,但它依舊有存在的必要。

它不僅作爲打撈屍體的組織存在,它也是一個水上救人的組織,在碰到有人輕生或者不幸落水,他們也會施以援手,救人于危難之中。

現在,關于“撈屍人”這職業,既沒有一套完整的規矩,也缺乏法律上的明確指導,所以這個工作總顯得有點尴尬,既不完全合法,也不完全合乎道德標准。要讓“撈屍人”真正被大家接受,減少爭議,光靠用道德標准來要求和約束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出台相關的政策和法規來規範。

如果您對這個話題還有更多的興趣,或者有任何的想法和見解,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分享。我們下次再見!

0 阅读:73

小楠同學說

簡介:嗨!我是小楠同學,一個愛講故事的大齡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