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新汙染物治理

小康雜志社 2024-05-14 14:53:13

開展新汙染物治理是汙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的必然結果,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進程中的內在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強化新汙染物治理。這已是“新汙染物治理”連續三年被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我國對新汙染物的治理已步入“快車道”。

圖片/米粒

新汙染物帶來的挑戰

目前,國際廣泛關注的新汙染物有四大類:一是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二是內分泌幹擾物,三是抗生素,四是微塑料。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任勇介紹,從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環境風險管理的角度看,新汙染物是指那些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這些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對生態環境或者人體健康存在較大風險,但尚未納入環境管理或者現有管理措施不足。

任勇說,新汙染物之所以稱爲“新”,一方面是相對于大家熟悉的,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常規汙染物而言的;另一方面是新汙染物種類繁多,並且還可能會持續增加。他表示,隨著對化學物質環境和健康危害的認識不斷深入,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被識別出的新汙染物還會持續增加。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江桂斌認爲,“在不知不覺中接觸、會持久性留存、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系統危害不易察覺等,這些特質構成了新汙染物的共性特征”。隨著認識不斷深入以及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汙染物的類型和數量也會不斷發生變化。

近年我國工業技術和管理水平整體大幅提升,但一些企業仍處于産業鏈低端,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參差不齊。在工業發展和城市化進程較快的城市,廢棄物處理不當會導致有機氯化合物殘留,采礦、冶煉等産業活動會導致重金屬排放和殘留問題。一些農業區頻繁使用農藥、化肥,則會造成有機磷化合物的排放和殘留問題。

檢測基礎薄弱,也是亟待破解的難題。江桂斌發現,新汙染物治理的關鍵點是“新”、難點也是“新”。因爲“新”,存在監測方法跟不上、汙染底數不明確、環境過程不清楚、環境危害不掌握、常規防治方法不起作用等問題。

新汙染物毒性作用機制不明晰、高效淨化技術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汙染物的治理進程。江桂斌建議,加快推進有關“新汙染物治理科技專項”的設立,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和高新技術應用,發展新汙染物防控與風險預警理論技術體系,強化新汙染物治理的技術支撐。同時我國還面臨新汙染物和傳統汙染物汙染並存的突出問題。

2021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新汙染物治理做出明確部署,要求制定實施新汙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半年後的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汙染物治理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這一方案,從總體要求、行動舉措到保障措施等方面對新汙染物治理提出要求。到2025年,我國將完成高關注、高産(用)量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完成一批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動態發布重點管控新汙染物清單;對重點管控新汙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法規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健全,新汙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

而在去年上半年,生態環境部公布了《關于多氯萘等5種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環境風險管控要求的公告》,對5種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做出了淘汰或限制的規定。至此,我國已全面淘汰20余種類《關于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管控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全國主要行業二噁英排放強度大幅下降。

協同合作打好“組合拳”

今年初,新華社公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意見要求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汙染物治理。加快“無廢城市”建設,持續推進新汙染物治理行動,推動實現城鄉“無廢”、環境健康。加強固體廢物綜合治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塑料汙染。深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嚴防各種形式固體廢物走私和變相進口。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以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爲重點加強尾礦庫汙染治理。制定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法規。

任勇介紹,新汙染物治理總體思路是通過對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和評估,“篩”“評”出需要重點管控的新汙染物。然後對重點新汙染物實行全過程管控,包括對生産使用的源頭禁限、過程減排、末端治理。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汙染物治理工作。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推動建立法規標准體系,加強源頭准入管理,推動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控,並積極參與全球化學品履約行動,爲新汙染物治理工作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2022年11月4日,“新汙染物治理部際協調小組”第一次會議在京召開。協調小組組長爲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除生態環境部外,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還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銀保監會等部門。

2024年2月2日,小組第二次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新汙染物治理推進機制作用,加強跨部門聯合行動。

部際協調之外,還有省際合作。今年3月14日,川渝兩省市首次新汙染物治理聯席會議在重慶召開。會議通報了兩地2023年新汙染物治理工作開展情況及2024年工作計劃。

江蘇是新汙染物環境監測試點省份,該省在兩個試點工業開發區對水源、空氣中的汙染點位進行監測。

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也已開展重點行業新汙染物試點調查、監測評估工作。安徽省把重點放在全過程監測和環境信息調查上,對新化學物質生産和加工使用的情況進行執法檢查,開展化學物質環境基礎信息調查試點等工作。內蒙古自治區開展了全區黃河流域和“一湖兩海”新汙染物調查與風險評估試點項目,開展新汙染物非靶向篩查和定量監測。陝西省開展涉新汙染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爲推進清潔生産和綠色制造提供保障。

目前,各地通過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流域、過程監測和結果保障等方面進行試點,形成了多層次、多維度試點網絡。這些試點,是新汙染物治理工作的一部分。一些地方還聚焦完善法律保障,發布土壤汙染防治等條例,明確落實加強對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等新汙染物的治理。

新汙染物的特點決定了其治理難度。任勇表示,新汙染物有五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危害比較嚴重。新汙染物對器官、神經、生殖發育等方面都可能有危害,其生産和使用往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存在較大風險。二是風險比較隱蔽。多數新汙染物的短期危害不明顯,可是一旦發現其危害性時,汙染物可能通過各種途徑已經進入環境中。三是具有環境持久性。新汙染物大多具有環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積性,在環境中難以降解並在生態系統中易于富集,可長期蓄積在環境中和生物體內。四是來源廣泛。我國是化學物質生産使用大國,在産在用的有數萬種,每年還新增上千種新化學物質,其生産消費都可能存在環境排放。五是治理複雜。對于具有環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積性的新汙染物,即使以低劑量排放到環境中,也可能危害環境、生物和人體健康,對治理程度要求高。

任勇指出,新汙染物涉及行業衆多,産業鏈長,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研發較難,需多部門跨領域協同治理,實施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管控。

END

來源:《小康》

作者:劉建華

編輯:劉彥華

審核:龔紫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