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被圍,淪爲總統府參軍長的薛嶽出了個主意,險給粟裕造大災難

陶陶讀曆史 2024-05-16 08:03:18

在電視劇《亮劍》中,原國民黨暫七師師長常乃超曾無奈地對李雲龍說過這樣一句話:“國軍的命令是由天才制定,卻由蠢材執行”。縱觀抗日戰爭乃至于整個抗日戰爭,這個評價絕對是恰如其分。

北伐戰爭結束後,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粗定天下,無論是兵力、財力,在中國各勢力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其人才儲備,更是能用人才濟濟來形容。然而剛愎自用的蔣介石,卻就是有將航母開翻的本事。放著現成的人才不知道使用,卻專用庸才,最終導致其退出大陸、困守孤島。而著名戰將薛嶽,就是一個被蔣介石耽誤的名將。

薛嶽,人稱“老虎仔”,是國民黨軍隊中戰績最佳的將領之一。三次長沙戰役,薛嶽總計殲敵10萬日軍,使他成爲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之一。但在國共內戰之中,薛嶽似乎名聲不顯、戰績一般。因此有人認爲,在主要以大兵團作戰爲主的解放戰爭中,作戰風格過分老派的薛嶽已經落伍了,跟不上時代了,乃至于被杜聿明、王耀武此類新銳將領所取代。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非也!

對手的評價是最爲客觀的。他的老對手、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就曾這樣評價薛嶽:

“薛嶽用兵尚機敏果斷,而顧祝同則曆來是我軍手下的敗將,這無異以庸才代替幹才。在高級軍事指揮人員的更叠上,正象征著國民黨的日暮途窮,最後必然會走向崩潰。”

粟裕很少高度評價國民黨方面的將領,而薛嶽卻是其中一個。無論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薛嶽都一度給我軍造成了極大麻煩,是個極其可怕的對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將領,卻始終無法得到蔣介石打心底裏的認同,最終被老蔣徹底邊緣化。

從出身來看,薛嶽並非蔣介石的嫡系將領,他畢業于保定軍校,此前一直在粵軍麾下效力。薛嶽很早就參加了國民革命,1922年陳炯明叛變時,葉挺指揮警衛團1營守衛總統府前門,薛嶽則率3營堵住了後門,多次打退叛軍的進攻。他的英勇和果敢,給孫中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資曆上看薛嶽並不比蔣介石低。

北伐戰爭結束後,蔣介石成爲國民黨諸新軍閥中最強的一個。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薛嶽跟隨俞作柏、張發奎等人一同反蔣,但最終卻功敗垂成。不久後,心灰意冷的薛嶽只好逃亡香港九龍,以“學習德語”而自娛。

蔣介石雖然並不信任薛嶽,但對他的軍事才能還是極其認可的。當時日軍已然侵占了東三省,並在上海發動了一二八事變。而蔣介石依然執迷于“攘外必先安內”,不斷向我中央蘇區、鄂豫皖蘇區以及洪湖蘇區發動圍剿。

蔣介石考慮到國家多事,正值用人之際,因此決定與昔日反蔣的國民黨將領“冰釋前嫌”“不記前過”。因此蔣介石多次邀請薛嶽出山,幫助他打擊紅軍。最終薛嶽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就任國民黨第五軍軍長,全面負責“剿共”任務。

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中央紅軍不幸失利,被迫進行長征。在蔣介石的命令下,薛嶽帶領十數萬大軍在紅軍後面猛追。最終,紅軍走了兩萬五千裏,而薛嶽也在後方追了兩萬五千裏。此,毛澤東曾風趣地說:

“有勞伯陵(薛嶽的表字)兄遠送。”

“長追”期間,薛嶽除了專注于“剿共”之外,還秉承蔣介石之意,解決了一路上不服從“中央”管理的軍閥,就比如“貴州王”王家烈。在薛嶽的逼迫下,王家烈被迫下台,1937年5月,蔣介石任命薛嶽爲滇黔綏署主任兼貴州省主席,成爲了名副其實的西南王。

由此,薛嶽因“剿共”之功,從一介雜牌一躍爲半中央軍性質的將領。薛嶽和蔣介石進入了“蜜月期”。

然而即便如此,蔣介石卻從未打心眼裏認同和信任薛嶽。薛嶽曾經“反蔣”,一直是兩人抹不開的疙瘩。與此同時,薛嶽極有主見的性格,也讓蔣介石惱怒不已。

衆所周知,蔣介石的指揮水平很一般,並沒有什麽出色的軍事天賦。然而蔣介石卻偏偏認不清自己,非常喜歡賣弄,喜歡越級指揮,甚至連前線機槍往哪擺都要管。對此,前線將領均深惡痛絕、敢怒而不敢言。不聽蔣介石的“微操”,打了勝仗得不到獎賞,打了敗仗更是要重罰。因此很多前線將領索性躺平,放任蔣介石越級指揮。

然而在此之中,薛嶽卻是個異類,他就敢硬頂蔣介石完全不合理的命令。薛嶽的部下,第9戰區參謀處副處長趙子立就曾回憶道:

"在指揮作戰上比較相信自己,對于蔣介石的軍令,有時候他覺得不對的,也不會聽從。”

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中日軍隊激戰正酣,日軍主力距離長沙不過140公裏之遙。爲了保存嫡系部隊的實力,蔣介石電令薛嶽:“不要作強硬之抵抗,可放棄長沙”。然而薛嶽卻說

“長沙不守,軍人之職何在。”

于是薛嶽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爲由,拒絕了蔣介石的撤退令,而是要與日軍對抗到底。期間,薛嶽甚至還冒險挂了蔣介石的電話。要知道不聽蔣介石軍令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韓複榘就是因此被槍決。但是爲了守衛國土,薛嶽把命都豁出去了。最終,薛嶽以其出色的指揮才能,大破日軍,取得了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勝利。

長沙戰役勝利了,無數百姓免遭戰爭塗炭,于國于民都是大好事。但對于蔣介石來說,卻並非如此。蔣介石一向信奉槍杆子,是軍閥中的軍閥。因此他最厭惡有部下妨害他的權威,薛嶽不聽他的命令還打了勝仗,無疑會降低他的威信,乃至于威脅他的獨裁地位。由此,不信任的種子又在蔣介石的心中種下了。

更火上澆油的是,薛嶽爲了紀念自己犧牲的部下,專門組建了一個“精忠報國團”,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悼念活動。然而蔣介石最忌諱手下將領組建他無法控制的小團體,于是他將薛嶽叫到南嶽衡山,將他臭罵了一頓,並要徹查“精忠報國團”。薛嶽十分惶恐,再三向蔣解釋,這才沒引起蔣的深究。

由此,薛嶽認爲蔣介石內寬外忌,很難相處。抗戰中,薛嶽功高蓋世,難免功高震主。因此抗戰一結束,薛嶽便急流勇退、解甲歸田,前往上海當寓公去了。如果沒有後來的內戰,恐怕薛嶽就能優哉遊哉地度過晚年了。然而蔣介石卻偏偏不給他這個機會。

1946年,蔣介石一手發動全面內戰。黨國正值用人之際,于是老蔣又想到了賦閑在家的薛嶽。于是他電令薛嶽立即去軍隊報到,就任山東省主席兼濟南綏靖主任。然而薛嶽並不想趟內戰這個渾水,伴君如伴虎,薛嶽可不想和如同虎狼一般的蔣介石共事。

然而蔣介石卻不死心,派陳誠親自去上海請人。第一次要求他擔任陸軍總司令,薛嶽婉拒;第二次則讓薛嶽擔任海軍總司令。薛嶽一聽樂了:“我沒當過一天海軍,如何能當海軍總司令呢?”

蔣介石見薛嶽始終不肯就範,于是于1946年5月將薛嶽叫到了南京,並聲色俱厲地說

“共産黨一旦渡江,你豈能在上海高枕無憂?爲了黨國的生存,我命令你立即到徐州接替顧祝同”。

薛嶽見老蔣都親自出馬了,不好不答應了,否則就是不識擡舉。于是他勉強同意接替顧祝同,就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負責淮海地區的作戰任務。

薛嶽甫一上任,就給我華東地區的解放軍造成了巨大的麻煩。毛澤東聽聞薛嶽到了華東,曾反複叮咛陳毅等人:

“你們遇到薛伯陵務必持重。”

然而到了戰場上,我軍果然中了薛嶽的詭計。當時我軍在華東的根據地,主要有山東、兩淮以及華中,其中兩淮根據地聯系著山東和華中,且人煙稠密、經濟發達,能對南京、上海産生極大的威脅。因此薛嶽將目標指向了兩淮。

當時我軍在華東主要有兩支力量,陳毅、宋時輪帶領的山東野戰軍以及粟裕帶領的華中野戰軍,兩支部隊在不同的區域各自爲戰,還沒有像後來一樣兵合一處。

緊扣陳毅和粟裕的軟肋,薛嶽制定了一個“聲東擊西”的作戰方式,目標明明是蘇北,卻擺出一副北上泗縣、沭陽的態勢。但實際上,則是派一員上將突襲兩淮。爲此,薛嶽還專門向蔣介石要來了有“禦林軍”之稱的美制74師。

1946年8月19日,薛嶽召開軍事會議,會議決定以第七十四師爲主力, 配以第七軍、第二十八師、第六十九師和第二十六師第四十一旅, 組成蘇北綏靖 軍,執 行分路 進軍、佯北實南、奪取兩淮的計劃。

薛嶽專門叮囑張靈甫:

“我的目標是“挖心”戰術,只有你師才能完成這一任務。北上階段,你們一定要守拙,尾隨其他部隊前進;南下階段,你們要動作神速,出其不意,將新四軍蘇北重鎮淮陰拿下。沿途遇到小股敵人,能吃的就吃掉,一下子吃不掉,派適當兵力監視起來,不可遲滯主力部隊的行動。”

在薛嶽的欺騙下,山東野戰軍果然上當,將主力聚集于泗縣和沭陽,絲毫沒想到國民黨軍竟要攻擊兩淮。就這樣,精銳的74師突然從國軍後方殺出,以極快的速度直插兩淮,最終成功攻占了兩淮根據地,切斷了山東與華中根據地的聯系。

無奈之下,粟裕只好帶領華中野戰軍主力北上山東,與陳毅會合。因此薛嶽不僅奪取了兩淮解放區,還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對南京有著致命威脅的華中解放區,可謂大獲全勝。

就在薛嶽的勝利已到達頂點之時,粟裕全面接管了華東野戰軍的軍事工作,他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在魯南戰役中,陳毅、粟裕巧妙設伏,全殲26師和第1快速縱隊。我軍不僅消滅了3萬國民黨軍,還繳獲了24輛坦克、數十門美式重炮、420多輛卡車,這些裝備極大地改善了華野的裝備情況。

魯南戰役的失敗,讓蔣介石惱怒異常,似乎將薛嶽此前的功勞全都忘了:

“半年以來剿匪損失,以此爲最大。此乃伯陵(薛嶽)指揮錯誤,對戰車重炮皆置於最前方突出部,且其時甚久,此無異送精械于匪部,違反戰術原則所致也。

空軍司令王叔銘也趁機落井下石:

“國軍如此不能作戰,高級指揮官應負責任。徐州外圍之挫敗,薛嶽應負指揮錯誤之責,而陳(誠)總長迄未有表示……而薛嶽連續損失兩師之衆及其快速部隊之全部,亦未見受懲處,有許多軍人對此頗表不滿。”

蔣介石見朝議洶洶,且就自己本身而言,他本就不喜歡薛嶽,因此趁機將其架空,剝奪了他的指揮權。而接替他的,則是蔣介石的親信——志大才疏的陳誠。

陳誠一到任,立即制定了50萬大軍南北夾擊的方案,希望將華東野戰軍徹底擠死。誰知陳毅、粟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祭出聲東擊西的巧計,先是讓陳士榘帶領一個縱隊僞裝主力,佯裝死守首府臨沂。實際則全軍北上,進擊據守萊蕪的李仙洲的七個師。蔣介石和陳誠果然上當,導致李仙洲的五萬大軍在頃刻間全軍覆沒。

此戰明明是蔣介石和陳誠全程指揮,薛嶽基本沒有參與。然而萊蕪戰役之後,蔣介石卻將所有責任都歸結在薛嶽頭上。他大罵薛嶽“作戰無能”“指揮無方”。在作戰會議中,蔣介石公然說:“全國戰場,杜聿明打得最好,薛嶽打得最差”。

蔣介石毫不猶豫地撤了薛嶽的職位,然後讓指揮更爲無能的顧祝同接替了他。顧祝同軍事才能平庸,唯一的優點就是無條件的聽話。據薛嶽後來回憶,自己之所以被撤職,是因爲他對蔣介石的指揮有不同的意見。蔣介石的用人原則向來是“甯用飯桶,不用人才”。

就此薛嶽毫不光彩地退居二線,帶著“總統府參軍長”的虛職被打入了冷宮。

薛嶽雖然失去了指揮權,但其出色的觀察能力,依然能給我軍造成極大的麻煩。

淮海戰役爆發後,黃百韬兵團被圍,急火攻心的蔣介石命令黃維兵團立即前去支援。他命令黃維兵團立即向徐州進發,不得以任何借口延遲行動。從路線上,是從駐馬店出發,經由正陽、新蔡、阜陽、蒙城、宿縣向徐州東進,幾乎就是筆直的一條直線,這反映了蔣介石急迫的心情。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固然沒錯,但也必須考慮地形的條件。黃維兵團是一支美械部隊,有戰車營、榴彈炮營以及大量汽車部隊。然而從駐馬店到宿縣,沿途且是泥巴路,還要經過南汝河、洪河、颍河、西淝河、浍河。因此路線雖然很近,但部隊行進必然十分遲緩,很容易遭到解放軍的攔截和追擊。對于黃維兵團來說,這是一條極其不利的路線。

蔣介石完全慌了,但作爲“總統府參軍長”的薛嶽卻依然保持著冷靜的頭腦。他立即建言,黃維千萬不能去宿縣,而是應該去固鎮與李延年部會合,組成一個更大的兵團,然後集中六個軍由南向北配合徐州集團打通津浦路。

薛嶽的這個建議,無疑是有見地的,路程雖然遠了點,但勝在穩妥。黃維兵團一旦與李延年兵團會合,實力必然大增,中原野戰軍就沒有那麽容易包住黃維兵團。若黃維兵團和李延年兵團一齊北上,粟裕對于黃百韬的包圍必然出現缺口。畢竟黃百韬抵抗十分激烈,華野也已經打得油盡燈枯。黃百韬兵團殲滅不掉,無疑會給粟裕和華東野戰軍造成巨大的災難。

然而急在心頭的蔣介石哪裏聽得進薛嶽的話,他要趕緊救出黃百韬。誰知黃維兵團剛到蒙城,宿縣就被中野占領,隨後中野張開口袋,一口保住了黃維兵團。蔣介石沒救到黃百韬,反而還折進去一個黃維,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若蔣介石能聽薛嶽的谏言,黃維兵團就不會覆滅,黃百韬兵團也有拯救的可能。得虧了蔣介石對薛嶽的不信任,使解放戰爭結束的時間大大提前。

三大戰役後,國民黨政權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1949年10月,薛嶽重新上馬,負責防守海南島。然而蔣介石不信任薛嶽,唯恐他擁兵自重。他曾在日記裏寫道:“薛伯陵忘恩負義,是白崇禧第二。”

面對如同排山倒海一般的解放軍,薛嶽終究沒能守住海南島,只好灰溜溜地飛往台灣。薛嶽去台後,在嘉義縣安家落戶,每天以讀書習文、種花打獵自娛。從兩蔣到李登輝時代,薛嶽一直作爲國民黨元老而“發揮余熱”。

民進黨當權後,這位百歲老將受到了反複的迫害和戲弄。到了1998年,薛嶽以102歲高齡去世,爲他漫長的一生畫上了句點。

29 阅读:8477
评论列表
  • 2024-05-22 21:24

    這家夥確實能打,白崇禧、薛嶽……

  • 2024-05-26 09:02

    高壽啊!

  • 2024-06-03 19:23

    薛嶽居然活到了98年,這個真的是沒想到

  • 2024-06-12 18:50

    一代名將。。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