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不僅未得封賞反被囚禁,但其後嗣卻成爲明朝傳承最久的藩王

史海撷英 2024-04-08 11:07:18

順治七年(1650年),明降將、被封爲異姓藩王的定南王孔有德率兵攻入桂林,將靖江王府團團圍住,明最後一代靖江王朱亨堙以及家人共473口全部被殺。孔有德占據靖江王府,將其改爲定南王府。自此以後,靖南王世系在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六年後也就此終結。

朱亨堙作爲明朝的靖江王,是朱元璋哪一子的後代呢?其實,朱亨堙並非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血脈。

了解明史的應該知道,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其中24子長大成人被封爲藩王,但是朱元璋稱帝後冊封的藩王並非24人,而是25人。也就是說朱元璋還將一位非自己血脈的孩子冊封爲了藩王。了解朱元璋的應該知道朱元璋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收養了不少養子,而且還讓他們改姓朱,就連朱元璋二姐曹國長公主的兒子李文忠也曾跟著自己姓朱。李文忠戰功赫赫、智勇雙全,爲朱元璋稱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便准許其改回李文忠。但就是如此太祖的親外甥李文忠,一生立下無數戰功,太祖也沒有將其分封藩王,只是在其去世後將其追封爲岐陽王。那麽究竟是何人值得太祖皇帝將其冊封爲藩王,跟自己的兒子一樣分封藩地呢?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登基的第三年,除了大封開國功臣外,還將自己所有的兒子都冊封爲藩王,其中最小的是朱元璋第十子、郭甯妃所生的朱檀,被封爲魯王。朱檀之前的八位皇子(除了嫡長子朱標被封爲太子外)全部被封爲藩王,除了九個兒子被封藩王外,太祖皇帝還將年僅8歲的朱守謙也封爲藩王,很顯然朱守謙年僅8歲,不可能建功立業;但朱守謙究竟是何許人也,太祖皇帝要如此厚待于他呢?

其實按照輩分的話,朱守謙應當稱呼朱元璋一句叔祖。朱守謙是朱元璋的兄長朱興隆的孫子。

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一共生有四個兒子:長子便是明朝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謙的祖父朱興隆,次子朱興盛,三子朱興祖,四子便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重八

在太祖皇帝16歲的時候,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城發生了旱災,到了次年至正四年(1344年)的春天又發生了非常嚴重的蝗災與瘟疫。此時朱元璋四兄弟中只有長兄朱興隆已經成家,並且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但是僅僅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長兄朱興隆全部去世,只剩下朱元璋、長嫂王氏還有二哥。

安葬親人以後,爲了能夠活命,朱元璋便跟長嫂一家、二哥全都分開了。

朱元璋爲了能活下去便在皇覺寺出家做了幾年的和尚,後來老鄉湯和給朱元璋寫了一封信,希望朱元璋能加入起義軍,走投無路的朱元璋便前去投奔湯和。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的起義軍後,因爲作戰勇猛、機靈,而且還略懂的文墨,所以郭子興非常器重朱元璋,讓其做自己的心腹,甚至還將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自此以後朱元璋在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

但是因爲郭子興與兩個兒子心胸狹隘,見朱元璋如此德高望重,擔心會影響他們的地位,所以便對朱元璋百般爲難。再加上濠州城內雖然郭子興是元帥,但是彭大、孫德崖等人之間明爭暗鬥,朱元璋很清楚跟著郭子興是不會有前程的,所以便挑選了二十四位心腹,離開濠州城,決定南略定遠。

在途中朱元璋招撫總共兩萬多人,隊伍迅速壯大起來,再加上有李善長的加入,朱元璋更是如魚得水,決定南下滁州城。很快滁州城便被攻下,在駐紮滁州城時,朱元璋的很多親人前來投奔自己:二姐夫李貞帶著外甥李文忠、長嫂王氏帶著侄兒朱文正,另外還有朱元璋收養的孤兒沐英。

從他們的口中,朱元璋得知自己二哥、三哥還有姐姐們都去世了。朱元璋便將李文忠、朱文正以及沐英都收爲養子,讓他們讀書識字、學習如何領兵作戰。

朱文正

在元朝末年那個兵荒馬亂的時候,親人之間天人相隔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能夠與自己分離多年的親人相聚何其幸福。朱文正在跟叔叔朱元璋分開的時候只有8歲,再見叔叔時已經18歲,到了可以建功立業的年紀。在這十年的時間裏,朱文正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艱難。

但從見到叔叔開始,朱文正的人生也發生了轉折。

朱文正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的長子尚未出生,所以朱元璋的這幾位養子都是發妻馬氏親自教養的。不得不承認,馬氏不愧是朱元璋南征北戰的“賢內助”,在教養孩子上確實也頗有心得。不僅自己的親生的兒子朱標成爲大明王朝權力最大的太子,溫文爾雅、文武雙全,連養子李文忠、沐英都成爲明朝初期戰功赫赫的大將。

至于朱文正,老朱家的嫡長孫,也沒有讓叔父失望。

此時的朱文正已經18歲,完全可以跟隨叔叔一起上戰場殺敵。曆經十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朱文正養成了非常堅毅的性格。在戰場上作戰非常勇猛,多次立下戰功,並且跟隨大軍一起渡過長江,攻下了集慶(南京)路。

憑戰功朱文正被擢升爲樞密院同佥,樞密院相當于朱元璋稱帝後設置的大都督府,掌管天下兵馬。樞密院中職位最高的是樞密使,樞密使之下便是樞密副使,樞密副使之下便是樞密佥事。按照朱文正的資曆以及功勞而言,能夠擔任樞密院佥事一職也是理所應當的;但若是按照朱文正與朱元璋的侄兒來論的話,確實有些“委屈”朱文正。“當太祖起兵時,南昌王前死,妻王氏攜文正依太祖。太祖、高後撫如己子。比長,涉獵傳記,饒勇略,隨渡江取集慶路。已,有功,授樞密院同佥。太祖從容問:‘若欲何官?’文正對曰:‘叔父成大業,何患不富貴。爵賞先私親,何以服衆!’太祖喜其言,益愛之。”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將樞密院改爲大都督府,將朱文正的樞密院同佥擢升爲大都督,節制兵馬。此時的朱文正已經成爲朱元璋麾下地位非常高的大將,而兩年後的洪都之戰讓朱文正徹底成爲名副其實的戰神。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陳友諒麾下的大將胡美將江南的重鎮龍興直接拱手讓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將此地改爲洪都(江西南昌)。洪都的位置非常重要,所以便需要一位能征善戰的大將堅守,而朱元璋便選了自己的侄兒朱文正,讓侄兒駐守洪都城。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張士誠派麾下大將呂珍率兵攻打安豐,小明王與大將劉福通正在安豐城。面對呂珍的大軍,劉福通不得不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便親自率兵救援安豐。在朱元璋率領大軍救援安豐之際,陳友諒趁人之危,親自率領60萬大軍攻打洪都城。而洪都城僅有兩萬多人,如何能抵擋得住陳友諒60萬大軍呢?

朱文正便派人前去求援,但是朱元璋還未將小明王救出,所以便讓來人告訴朱文正再堅持一個月,大軍必定救援洪都。在叔父遲遲沒來救援的情況下,朱文正的兩萬多人抵擋住了陳友諒的60萬大軍,長達85天之久,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此戰有多艱難,可想而知。

等到朱元璋一切准備就緒後,率領20萬大軍救援洪都,朱文正終于得以喘口氣,安心養傷。緊接著便是陳友諒與朱元璋之間的大戰——鄱陽湖之戰,鄱陽湖之戰是陳友諒與朱元璋之間的關鍵一戰,陳友諒也死在了亂箭之下。

鄱陽湖之戰示意圖

雖然朱文正沒有參與鄱陽湖之戰,但是他在洪都之戰中消耗了陳友諒不少有生力量;更關鍵的是極大地打擊了陳友諒部的士氣。所以說,朱文正亦是功不可沒。

此戰後朱元璋大封功臣,常遇春、徐達、廖永忠等都得到了不少賞賜。而朱文正立下如此大的戰功,卻沒有得到封賞,便很不高興,幾乎到了失常的地步,竟然縱容自己麾下的部將搶奪其部下的妻女。“江西之平,文正功居多。太祖還京,告廟飲至,賜常遇春、廖永忠及諸將士金帛甚厚。念文正前言知大體,錫功尚有待也,而文正不能無少望。性素卞急,至是暴怒,遂失常度,任掾吏衛可達奪部中子女。按察使李飲冰奏其驕侈觖望,太祖遣使诘責。文正懼,飲冰益言其有異志。太祖即日登舟至城下,遣人召之。文正倉卒出迎,太祖數曰:‘汝何爲者?’遂載與俱歸,欲竟其事。高後力解之曰:‘兒特性剛耳,無他也。’免官安置桐城,未幾卒。”

朱文正被軟禁這年,他唯一的兒子朱守謙尚且只有五歲。

雖然朱元璋痛恨侄兒想要背叛自己,但畢竟是長兄唯一的血脈;更何況侄兒跟隨自己南征北戰這麽多年,立下不少戰功,這一點朱元璋心裏很清楚。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自然也不想虧待長兄朱興隆這一脈,便將長兄追封爲南昌王,其早夭的侄兒朱聖寶則是被追封爲山陽王。而對于已經病逝的朱文正,朱元璋並未將其追封爲王,也並未贈與其谥號。不過朱元璋還是將榮華富貴給了侄孫朱守謙,朱文正唯一的兒子。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不僅大封開國功臣,還將自己所有的兒子封爲藩王,哪怕是僅有兩個多月第十子也被封爲藩王。與此同時,朱元璋將唯一的侄孫、年僅8歲的朱守謙也封爲藩王,這是大明王朝最特殊的藩王,也是大明王朝唯一一脈非太祖血脈的王族——靖江王族。

朱文正病逝以後,朱守謙便被接入宮中撫養。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爲靖江王,封地在靜江(洪武五年(1372年)改爲桂林)。靜江是嶺南重鎮,對于明朝來說位置十分重要,太祖自然是十分重視,能夠讓侄孫鎮守此地,便可看得出太祖對侄孫的器重與重視,太祖希望侄孫能夠“慎固邊境,翼衛皇室”,“奠五嶺之表,聯兩廣之交,屏蔽荊衡,鎮懾交海……用兵遣將之樞機也”。

朱守謙

值得一提的是朱守謙雖非太祖之後,但是靖江王的權力、官屬規制、護衛以及賞賜、冊寶儀仗等全部跟太祖的兒子是一樣的。即便是如此,朱守謙仍舊不願意前往封地就藩,在馬皇後的勸說下朱守謙才在洪武九年(1376年)十月動身,前往桂林。

在到達長沙的時候,朱守謙給叔祖朱元璋上了一份謝表,太祖看了以後不僅潸然淚下;特地給靖江王府文武官員下旨:“守謙未壯,猶有童心。既出鎮西南,唯爾文武之臣是賴……守謙本幼,朕令其行者,蓋以所保者有爾文武臣也。爾等其恪恭朕命毋怠”。這一年,朱守謙15歲。

次年正月朱守謙一行人到達桂林,雖然朱守謙尚且年幼,但畢竟也已經15歲,不管是性格還是爲人處世的方式已經固定,王府的文武官員實在是難以開喻。朱守謙雖然熟讀經史,但是並不謹守法度,是一個十足的小人;而且他的性格乖張,很是凶狠險惡,肆意妄爲,所以藩地的百姓苦不堪言。

靖江王府的文武官員有這樣一位藩王,自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仗勢欺人。

洪武十三年(1380年),太祖皇帝便將朱守謙召回了南京加以訓誡;但是朱守謙並不領情,甚至作詩諷刺,詩詞中多有“含冤抱恨”的意思。太祖傷心生氣之余便將其廢爲庶人,讓其在鳳陽做苦力,希望侄孫能知道稼穑的艱難,才能去想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然而朱守謙並沒有按照太祖的意願來發展,他甯願在桑林中老死;朱元璋不忍侄孫如此,便讓儒臣整理了一份《昭鑒錄》,讓侄孫好好看看,希望侄孫能有所悔悟。

朱重八

在鳳陽7年後,太祖以爲侄孫已經幡然悔悟便將其重新恢複爵位,再次前往桂林就藩;並且還讓靖江王妃的弟弟徐博跟隨一起,然而朱守謙終究是讓太祖失望了。再次回到封地後,仍舊跟之前一樣驕縱暴斂,太祖只好再次將其安置在鳳陽;結果朱守謙在鳳陽還是十分驕橫,太祖無奈只好將侄孫召回南京,將其囚禁起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守謙病逝,太祖將其安葬在了老家鳳陽。

但太祖仍舊對長兄朱興隆一脈充滿憐愛,希望靖江王一脈能夠後繼有人,所以便將朱守謙的嫡子朱贊儀封爲世子,因爲朱贊儀年幼,朱元璋便將其留在京城教養,等到其長大成人後前往桂林就藩。

洪武三十年(1397年),在朱贊儀年僅8歲的時候,太祖便讓其先去拜訪晉王、燕王、周王、楚王等一共十三位藩王,按照輩分的話朱贊儀還要稱呼這些藩王爲堂叔祖。這年三月朱贊儀先經過湘王于楚王的封地,然後進入蜀地,之後先後經過陝西、河南、陝西、北平、大甯等地,最終經過山東回到南京城。

朱贊儀跟自己的父親朱守謙完全不同,他恭敬謹慎、十分好學,學習了很多的治國之道。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朱元璋病崩,皇太孫朱允炆登基;建文二年(1400年),19歲的朱贊儀承襲靖江王爵位。但是因爲靖難之役的緣故朱贊儀並未前往封地就藩,一直到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登基後朱贊儀才得以就藩。只可惜朱贊儀在就藩後僅五年便病薨了,年僅27歲而已。

朱祁鎮

好在朱贊儀後繼有人,其長子朱佐敬于永樂九年(1411年)承襲靖江王爵位,這一年朱佐敬年僅8歲而已。朱佐敬跟自己的父親一樣十分喜歡讀書,書法方面頗有造詣。只是朱佐敬跟自己的弟弟朱佐敏的關系很不好,兄弟二人在英宗一朝時經常互相攻讦,誣告對方。英宗非常生氣,便狠狠訓斥了朱佐敬與朱佐敏兄弟二人。

朱佐敬的兒子朱相承在朱佐敬之前病薨,薨逝時年僅24歲,被追封爲靖江懷順王;所以在朱佐敬病薨後,由其孫朱規裕承襲靖江王爵位,朱規裕之後靖江王爵位又承襲了九世,一直到順治六年(1649年)清定南王孔有德率兵攻入桂林而結束。

雖然靖江王一脈並非太祖的血脈,但卻成爲明朝所有藩王中爵位承襲時間最長的,而且還是中國曆史上承襲時間最長的爵位,有281年之久,比明朝存在的時間還要久。

朱文正

雖然太祖的長兄朱興隆是靖江王一脈的始祖,但其實歸根結底跟朱文正有分不開的關系;若非朱文正立下赫赫戰功,即便朱守謙是太祖的侄孫,太祖想要將其封爲藩王也是名不正言不順。不過最可惜的還是朱文正,若非朱文正驕縱任性胡爲,甚至還想要背叛叔父的話,也不會落得一個被囚禁而死的結局。

當然朱文正得此結局跟朱元璋也有分不開的關系,朱文正多次立下赫赫戰功,尤其是洪都之戰朱文正曆經生死才保住了洪都,朱元璋以爲侄兒還會跟以前一樣謙卑,不求官爵;但朱元璋錯了,因爲叔父沒有封賞自己,朱文正便開始徹底放縱自己。

不過終究朱元璋還是不忍長兄一脈自此以後沒落,便將唯一的侄孫享受皇子的待遇,不僅被封爲藩王,而且跟自己的兒子同樣的規制,這確實非常難得。

從洪武三年(1370年)開始,靖江王爵位在明朝傳了14世,在明朝之後終結。

1 阅读:152
评论列表
  • momo 3
    2024-04-08 11:29

    朱元璋爲人刻薄至極,不封賞朱文正也就罷了,問題是朱文正實在沒有辦法和同生共死的部下們交代,這或許就是朱文正取禍的真實原因:他姓朱,又比朱元璋的兒子們年長,功勞又特別大,能力又很強,又很受部下擁戴。

    二貨很單純 回覆:
    沒點曆史文化就不要出來丟人,朱文正特麽的後代享福幾百年還想怎麽樣,連姓朱的想法都想的出來,這是多缺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