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葉帥稱爲“中國夏伯陽”,將日軍精銳當僞軍打,帝國之花被全殲

怪識曆史 2024-04-03 13:51:38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包森是八路軍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著名的將領,他率領的八路軍騎兵部隊,一度在正面戰場上令戰場上的日軍聞風喪膽,就連葉劍英元帥都稱贊包森是中國的“夏伯陽”。

更加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1940年的一場戰鬥中,包森竟然將一支日軍的精銳部隊“帝國之花”,當作了僞軍來打,在敵我雙方存在著明顯差距的情況下,包森率領的八路軍騎兵部隊仍然獲得了戰役的勝利。

那麽,包森究竟是如何指揮我軍,和敵軍開展作戰的?他究竟爲中國的抗戰,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誤打誤撞,碰到日軍精銳軍隊

包森將軍在戰場上的表現,究竟有多勇猛?葉劍英稱贊包森是中國的“夏伯陽”,讓這位中國“夏伯陽”名噪一時的,是他在1940年偶遇到了日軍的“帝國之花”精銳部隊,卻幾乎將這支部隊全殲。那麽,包森麾下的部隊,究竟是如何遇到日軍精銳的?

包森是八路軍中一員骁勇善戰的騎兵將領。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位于前線的北平城成爲了首先遭到日軍侵略的地方。在得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包森立即率領麾下的八路軍部隊挺進北平,來到房山,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然而,在敵強我弱的革命態勢下,北平前線對日軍正面部隊的抵抗很快宣告失敗,北平等大城市在日寇的鐵蹄之下迅速淪陷。包森並沒有因爲暫時性的失敗而氣餒,他逆流而行,率領麾下部隊繼續向東挺進,來到了冀東地區,開辟了著名的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

在包森開辟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後,冀東革命根據地就宛如一顆打入日軍內部的楔子,多次在敵後抗戰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1940年,百團大戰爆發之際,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意義更是被包森發揮到了極致。

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隨著華中交通樞紐武漢的淪陷,中日之間的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態勢。一方面,日軍爲了攻克武漢,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攻克武漢之後,日軍無力再發起大規模的攻勢;

另一方面,國民黨雖然失去了武漢,卻穩固住了整個西南防線來抵禦日軍,但短時間內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會戰,收複失地。

在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僵持之際,我黨領導的敵後抗戰,逐漸發揮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日軍占領區後方的八路軍、新四軍遊擊隊,一次次給予日軍占領區後方重創,這粉碎了日軍“以戰養戰”的陰謀。1940年,八路軍對日軍的占領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破襲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

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的消息,也引發了日軍高層的震驚。日軍高層意識到,倘若放任八路軍在敵後發動破襲戰,那麽濫竽充數的日僞軍,很有可能根本不是八路軍的對手。

所以,日本高層決定:調度日本關東軍部隊,將大批精銳部隊從東北開入關內,而冀東地區就是日本關東軍從東北進入關內的必經之路。

包森麾下的兩名勇將,楊澤和高大章,有一天在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發現了一支騎兵部隊正在向根據地腹地靠攏,他們二人立即向包森彙報了這一情況。包森聽說後,最初以爲這不過是一支負責運輸的僞軍部隊,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這一次遇到的,竟然是號稱“帝國之花”的日軍精銳騎兵部隊。

誤判敵情,將正規軍當僞軍全殲

偵察到敵軍異動的冀東八路軍部隊,怎麽也沒有想到,這支部隊並不是一般的僞軍,而是號稱日本“帝國之花”的精銳騎兵部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包森等人的指揮下,這支號稱“帝國之花”的精銳部隊,竟然被我軍全部殲滅。那麽,這支號稱“帝國之花”的日軍部隊有什麽來頭?包森是如何將他們殲滅的?

在日本關東軍內部,有著一支號稱“帝國之花”的日本騎兵部隊。談到騎兵部隊,人們總會覺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依賴畜力的部隊,未免都有一種過時感,但是對于日本這支號稱“帝國之花”的騎兵部隊而言,卻未必如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騎兵部隊的建設,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並沒有采取機械化的軍事發展之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呢?這就不得不從促成日本帝國崛起的一戰:日俄戰爭開始說起。

20世紀初,日本、沙俄兩大帝國爲了爭奪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博弈。1905年,日、俄兩國因爲東北地區的利益矛盾達到頂峰,爆發了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期間,雖然沙俄有勝于日本的兵力和防禦工事,但日本憑借著機動性強的騎兵部隊,斬斷了沙俄的陸上補給線,並且將沙俄部隊的主力困在旅順要塞圍殲,日軍的騎兵部隊,在這場影響日本國運的戰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軍事高層對日本騎兵的建設予以了高度重視。日本方面決定,將日俄戰爭期間立下卓越戰功的日本騎兵部隊整合起來,組建起一支精銳的騎兵陸軍部隊。後來,日本大批皇室、貴族和武士成員都紛紛加入日本騎兵部隊服役,“帝國之花”的日本精銳騎兵部隊便因此得名。

當時日本的騎兵部隊,身穿披風,騎著高頭大馬,用著馬刀,帶著防塵鏡,是日本陸軍中裝備最爲精良的部隊。此外,日本的騎兵部隊並非單一僅僅由騎兵部隊構成,還會有摩托連、機槍連作爲騎兵部隊的輔助,這樣一支兼備機動性和火力的部隊,一度給八路軍戰士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因爲這些日本騎兵部隊裝備精良,而且經常帶著軍銜徽章高調出行,所以十分容易辨認。包森在率領冀東遊擊隊抵達前線之後,他用望遠鏡很快就發現了:這支部隊根本不是偵察部隊報告的僞軍部隊,而是一支貨真價實的日軍精銳騎兵部隊。

在得知這支浩浩蕩蕩向冀東地區開赴的部隊是日軍精銳騎兵部隊後,部分戰士爲是否要與日軍作戰一事感到猶豫不決。

戰士們普遍擔心,這股日軍,先不說能不能打得下來,我方部隊都有可能受到很大的傷亡。但包森卻對這股號稱“精銳”的日軍部隊不以爲然,他對身邊的戰友們說道:

“日軍的精銳部隊有什麽好可怕的,我們打的就是精銳!一旦讓這股部隊進入關內,去其他革命根據地,那麽後果將不堪設想!”

在包森的鼓勵下,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的八路軍戰士們都打起了精神,個個摩拳擦掌,准備和日本侵略者大幹一場。然而,想要戰勝這支驕橫的日本“帝國之花”部隊,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身經百戰的包森,很快意識到了這股“帝國之花”日軍部隊的難纏所在。日軍騎兵部隊的優勢,在于其有騎兵保證機動作戰能力的同時,還有機槍手等火力的支援。因此,想要打掉日軍的“帝國之花”,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打掉日軍的火力支援,隨後再將日軍的機動部隊拖入不便行動的地方,然後再予以全殲。

在包森的部署指揮下,冀東的八路軍部隊先是派遣了一支小股部隊來騷擾日軍,隨後假裝敗逃,麻痹大意的日本“帝國之花”部隊果然中計,見我軍敗退就立馬撲了過來。由于日軍騎兵部隊窮追不舍,身後的機槍手等重火力部隊被日軍的騎兵部隊甩在了身後。

見日軍的騎兵部隊和機槍火力支援部隊已經拉開距離,包森下令我軍的擲彈兵集結大量的手榴彈,向日軍的機槍火力點發起猛攻。

這群日本機槍手根本就沒有想到,我軍的火力部隊竟然會從側翼殺出,被打個措手不及的日軍機槍部隊連開火都沒來得及,就全軍覆沒。

在日軍的機槍火力支援部隊被我軍消滅後,其他准備消滅日軍騎兵部隊的八路軍,就再無後顧之憂。隨著這支日軍騎兵部隊被我軍引入到一片爛泥坑裏,我軍開始逐步組織起反擊行動。

在包森的命令下,我軍的一支馳援部隊出現在了日軍騎兵部隊的後方,在我軍的前後夾攻之下,這支不可一世的日軍“帝國之花”竟然幾乎全軍覆沒!

被包森放過的漏網之魚,後來結局如何

八路軍將領包森指揮冀東八路軍,幾乎將號稱“帝國之花”的日軍精銳騎兵部隊全殲,但是,在抗日戰爭結束多年後,人們發現這支“帝國之花”部隊,竟然還有一名幸存的日本兵,那麽後來這名日本兵的結局,究竟如何呢?

這名在“帝國之花”騎兵部隊中服役的日本兵,名叫塚越正男。塚越正男在意識到自己的部隊落入八路軍的包圍圈後,深感自己難逃一死,在危難的關頭,他竟然直接倒在馬下,開始裝死。等到八路軍部隊開始打掃戰場時,他從隊伍的屍體內爬了出來,直接騎上馬匹,開始逃跑。

塚越正男本以爲自己的這次逃跑,是一場極爲冒險的行動,畢竟當時打掃戰場的八路軍,隨身也攜帶了手槍和子彈,塚越正男完全在八路軍的射程範圍內。但令塚越正男沒有想到的是,當自己回頭看身後的八路軍時,竟然沒有八路軍向他開火,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戰場上有“裝死”的日本兵這件事,也在包森的預料之內,他想讓這些戰士們可以給日本兵留個活口,讓這個幸存的日本兵給日本關東軍報信:冀東的八路軍戰士,絕對不是惹的,想要過冀東八路軍的防區,要三思而後行!

經過這場殲滅“帝國之花”部隊的戰役後,包森聲名大噪,許多人稱贊他是日本“騎兵部隊”的克星,葉劍英稱呼他是“中國的夏伯陽”,日軍甚至開出百萬大洋的高價,懸賞他的人頭。

遺憾的是,在1942年的一場戰鬥中,包森因爲沖鋒在隊伍的最前列,被日軍的一名狙擊手打中,後來傷勢久治不愈身亡,犧牲時包森年僅31歲。

而當年被包森放過的日本兵塚越正男,一直活到了戰後。戰敗之後,塚越正男對當初入侵中國的行爲深感愧疚,今天許多關于包森的故事,都是出自塚越正男之口。

在塚越正男看來,講述中國抗戰英雄的故事,也是爲自己當年侵華行爲贖罪的一種方式,那些爲了保家衛國和反法西斯正義事業而犧牲的人們,值得後世永遠銘記!

2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