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月面著陸器首次亮相,自帶月球車,與阿波羅登月艙有啥不同?

最後的蘇霍伊 2023-02-25 15:48:45

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展30年,2月24日,“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除了展現從1992年9月21日至今大量的載人航天曆史之外,還展望了將來,比如即將在2030年前後實現的載人登月。恰巧在今年,我國載人登月工程全面啓動,因此相關的內容非常值得一看。

可惜出差了,不然高低都得去看看

此次展出的載人登月工程,包括長征十號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和我國月面著陸器,都已經完成關鍵技術攻關,今年將全面進入研制建設階段,其中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早在2020年5月5日就成功進行了首飛和返回。而國産月面著陸器則是首次亮相,細看之下,它與美國“阿波羅”工程的登月艙有著很大的不同。

我國載人登月三大神器

首先,“阿波羅”登月艙是和登月飛船一起,由一枚“土星”5運載火箭發射的,而我們的月面著陸器和登月飛船則是分別發射的,各搭乘一枚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到達環月軌道之後再進行兩器對接,這一點和美國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一樣,美國人也計劃用2到3枚SLS火箭,以及多枚“星艦”來完成一次載人登月。

首次亮相的我國月面著陸器模型

之所以搞得這麽複雜,一方面是因爲中美現在的登月火箭,運載能力都無法和當年的“土星五”相提並論,“土星五”的月球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45噸,而中美的新一代登月火箭基本型,則都只能將27噸的載荷運載月球軌道。

土星5還是牛,不過星艦更大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爲現在的飛船和登月艙更重,比如首次公開亮相的我國月面登陸器,它的發射重量可能有27噸,加上差不多重量的載人登月飛船,就是50多噸了,已經超過了當年“土星五”的運載能力。而之所以要把登月艙搞得這麽重,又涉及到接下來我們要講的第二點。

兩個加起來就是50噸了,土星5也運不了

第二、從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模型來看,我們的月面登陸器有個巨大的推進艙,完成任務之後,會進行分離。據說它和新一代載人飛船一樣,都有4台7500KN變推發動機,當然,姿控發動機數量不一樣,月面登陸器推進艙是28台,而新一代載人飛船是32台姿控發動機。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之前在月球和火星登陸的“嫦娥”系列和“天問一號”,采用也是7500KN變推發動機,但數量都只有1台,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國外形登陸器的繼承和升級。

左邊是月面著陸器,右邊是登月飛船

而我們的月面登陸器之所以要這麽大的推進艙,而不是和“阿波羅”登月艙一樣融爲一體,正是因爲登月艙要單獨發射,既要進行近月制動,進入環月軌道,又要實現前半段動力下降著陸,全套流程和登月飛船是一樣的,僅靠登月艙自身攜帶的燃料,肯定是不夠的。那麽月面登陸器和載人飛船分別發射、分別加速、分別刹車,再到月軌對接,是不是有些浪費燃料和載荷,多此一舉?實際上這又涉及到我們接下來要講的第三點。

第三、我們的飛船和月面登陸器都將是可重複使用的。大家仔細看首次亮相的月面登陸器模型,可以發現它和“阿波羅”的登月艙還有一個巨大的不同,那就是沒有上升器。沒錯,因爲我們是直接讓整個月面登陸器都返回環月軌道的,這樣就可以下次接著再用,換個推進艙就可以了,甚至連推進艙可能都不用再換。

當然,要實現載人飛船和月面登陸器的重複使用,這裏有一個關鍵節點,那就是月球軌道空間站,只有有了月球軌道空間站,這些頻繁的對接、維護、推進劑加注、物資轉運、航天與休息等工作,才能不停地繼續下去,它就像一個公交車站,不斷發出往返月球和地球的航班。

月球軌道空間站的方案之一

另外,仔細看我們的月面登陸器,可以發現它的側面還帶了一輛車輪可以折疊的月球車,看來我們的載人登月,一開始就會有可駕駛的月球車,我們的航天員一登上月球,就可以飙車了,大大擴展了活動範圍。

紅圈內就是折疊的有人駕駛月球車

而說到月球車,其實在我們的規劃中,還有一個大家夥,月面載人移動實驗室,它是一個加壓空間,可以支持數名航天員在月面上工作和生活幾個月,同時帶有車輪,能夠緩慢移動,幾個這樣的月面載人移動實驗室組合起來,就是早期的月球基地了,而我們載人登月的“小目標”,就是要建設月球科研站和月球基地。

月面載人移動實驗室

當然,這個月面移動載人實驗室發射重量會很大,所以肯定會單獨發射,甚至還要用長征九號來發射,所以從時間節點上看,2030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2035年開始建設月球基地和月球軌道空間站,無論是火箭、飛船、月面登陸器,還是月面移動載人實驗室,都是一環扣一環,奔著這些目標去的。

月面載人移動實驗室也是單獨發射的,還可能用長征九號發射
28 阅读:5753
评论列表
  • 2023-02-25 18:04

    比阿波羅先進正常,畢竟有後發優勢,且幾十年後的電子,機械,軟件等技術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cnjx58ymh 回覆: 海闊天空
    既然好萊塢登月造假那麽容易,怎麽中俄日歐不用攝影棚造假登月?
    海闊天空 回覆:
    好萊塢登月造假當然容易
  • 2023-02-25 20:51

    剛開始看有點怪異,後來分析才知道是兩枚火箭月球對接,飛船裏的人進入登月器。制動,下降,懸停完成後登月器下的動力艙分離,再由著陸器軟著陸。宇航員完成月面任務後整個著陸器點火升空與軌道上的飛船對接,人員進入飛船後與著陸器分離進入返回程序。如果著陸器可以重複利用,那下面的動力艙分離後要返回軌道上等待與著陸器再次對接,下次登月前要發射一枚能源補給艙進行補給。如果用長九發射一枚50噸級的超容量,高可靠,長壽命的補給艙,可以在10年內多次補給,重複利用一枚登月著陸器進行多次登月,這將非常高效完美。

    風兮 回覆: 空天一體
    很多有十五年以上壽命的衛星它的燃料貯存時間也很長,它的升軌發動機燃料控制閥可以長時間開放和封閉,這個應該不難。
    空天一體 回覆:
    燃料長期在軌保存和防揮發也是一個很難的課題
  • 2023-02-26 05:54

    那肯定比阿波羅先進啊,那不過是好萊塢太空計劃的一部分

    開花的樹 回覆:
    咱們是CCTV6,比好萊塢有錢
  • 2023-02-26 05:45

    2023年的中國科技是比阿波羅先進

  • 2023-02-26 09:48

    希望能和老美齊頭並進。[呲牙笑]

  • 2023-02-26 23:09

    實驗船首飛和返回,是在地球表面嗎[呲牙笑]

  • 2023-02-26 22:46

    美國50年後都無法造出超過土星5號推力的火箭,足以證明美國是好萊塢登月

    開花的樹 回覆:
    咱們也是,CCTV出品
  • 2023-02-26 02:36

    爲啥咱們的航天設備沒啥設計感,感覺就是一堆東西簡單拼湊起來的,黴國的大都比較好看。

    念伊 回覆:
    你看看我以前的回複,從來沒有跪老外,只有挺祖國怼老外。雖然中國的航天成就斐然,但單論外形的確沒有設計感,你怎麽這麽玻璃心?
    雨芯 回覆:
    主要是實用
  • 可是怎麽送上去再回來呢?

  • jun 1
    2023-02-26 08:47

    加油,穩紮穩打

  • 2023-02-26 09:21

    我關心什麽時候建發射塔[笑著哭]

  • 2023-02-26 11:15

    這個可以[點贊]

  • 2023-02-26 18:50

    比50年以前的先進,那挺好的

最後的蘇霍伊

簡介:我們一起愉快地在鍵盤上Happy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