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是閉關鎖國嗎?爲什麽清朝皇帝和法國國王是筆友?

民間傳奇人物 2024-04-20 00:04:06

衆所周知,清朝經曆了“康乾盛世”之後沉醉在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而清政府爲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減少人民和外國人接觸,實行臭名昭著的“閉關鎖國”政策。從此,中國拉開了和西方的距離、最終在近代落後挨打

而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多人都認爲是清朝統治者不去了解西方、不接觸先進科技所導致的結果;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乾隆的筆友路易十六

答案是否定的,早在1681年的時候、康熙帝和法國路易十四國王就有了書信往來。當時由于新航路的開辟,無數的西洋傳教士往來于中國和西方,給西方帶去大量茶葉、瓷器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科學知識和工業革命的産物

只是由于清朝統治需要,這些東西沒有在民間推廣,但清王室本身卻很重視,其中康熙帝更是明確記載會數學幾何、天文曆法、甚至還知道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而這些無一不是從傳教士手中學的

紫禁城裏的西洋玩物也數不勝數,如葡萄酒、鍾表、毛毯、西洋刀、西洋槍;後期還有火車模型、地球儀。清王室在和各方勢力接觸之後,和法國王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康熙帝和“太陽王”路易十四成爲了中法史上第一對有書信往來的君主

康熙帝

“太陽王”路易十四

當路易十四知道康熙帝喜歡科學之後,派人送來了渾天體等30箱科學儀器、而康熙帝在1693年6月,派傳教士白晉給路易十六送去了49冊精美的中國人文、科技巨著。不僅如此,公元1685年的時候

路易十四派遣以洪若翰、白晉等人爲首、號稱“中國科學院”的傳教士們趕赴中國,在幫助清王室了解西方的同時、讓法國了解中國。而且這一了解就是一百年,清朝皇帝也從康熙帝傳到了乾隆帝,這段期間請王室和法國王室一直有書信往來

甚至在圓明園建造的時候、也有法國傳教士的身影,他們參與了很多西洋建築的設計和建造;其中相對著名的就是王致誠,代表作《十駿圖》。法國王室和清王室多次互派使臣;有趣的是法國派出的使臣是中國人、清王室派出的使臣是法國人。

路易十五

法國傳教士白晉

1765年,路易十五派出高類思和楊德望這兩個中國人、“法國通”作爲特使回到中國,加強與清王室的關系;乾隆帝則派出錢德明這個法國人去強化和法國王室的關系。清王室和法國王室的友好交流前前後後持續了一百年

而使兩國王室斷交,使中國真正閉關鎖國、放棄了解西方世界的源頭、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新繼位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自幼生活在宮中,缺乏最基本的治國能力,對民間疾苦一無所知

從1788年開始,法國天災不斷、農業欠收,舉國上下陷入了一片饑荒;這使得法國社會矛盾空前惡化,百姓們高喊“要面包”的口號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而路易十六卻置之不理

清王室使臣錢德明

路易十六被處決

對此乾隆帝曾在書信中建議路易十六鎮壓農民運動,但卻被路易十六否決。1793年路易十六被農民推上了斷頭台;消息傳回中國、給乾隆帝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湧上心頭;同時乾隆帝也在思索爲什麽民衆敢把君主處決

雖然不知道乾隆帝想到了什麽,但在乾隆帝看來、法國民衆的行爲無疑是犯上作亂,清政府也在乾隆帝的指示下更加強化了思想控制和文字獄,力求把所有的“隱患”全部抹殺在搖籃之內;其中就包括嚴酷鎮壓白蓮教起義,告知天下民衆背叛的下場

同樣是在1793年,英國使臣馬嘎爾尼的訪使乾隆帝徹底斷絕了和西方交流的念想,因爲英國除了要求通商外、還要求取消或減少對英國商團的關稅、“租借”島嶼給英國商人晾曬貨物;最主要的是乾隆帝看到馬嘎爾尼進貢的英國艦艇模型大爲震驚

法國大革命

爲此乾隆帝密令軍機處

“英吉利在西洋諸國中,最爲強悍、不可不防;傳谕沿海督撫加強防務,以防禦英吉利艦艇的突襲。”——乾隆五十八年上谕

就這樣中國和西方的交流越來越少,實力差距越來越大,這也從一個方面導致了中國近代的屈辱史;也告訴了我們封閉自守勢必落後挨打、敢于交流和創新才是興國之策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