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0後杭州人,忙事業卻錯失孩子成長,痛定思痛給孩子換個環境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5-14 01:29:18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819位真人故事

我叫Cindy,曾經在國內經營一家效益不錯的貿易公司,但由于忙于事業打拼,無暇顧及兒子的成長,兒子心理出現了問題。

痛定思痛,我決定移居美國,讓兒子換一個環境,但起初沒有得到先生的支持。

這並沒難倒我,行動力極強的我精心安排出國遊,慢慢讓先生改變了想法,成功移居。

到了美國,曾經的事業沒了,如何轉換角色,如何開啓新的生活是我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于是,到美國不到一年,我一邊適應新環境一邊尋找新機遇,很快就實現了陪伴與事業兩不誤的狀態。

這期間,通過感恩操練,我學會了感恩,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以前沒有體驗到的喜怒哀樂,令人回味。

(童年的我在西湖邊的記憶)

我叫Cindy,生長在美麗的西子湖畔。父親是公職人員,母親是國營企業職工,家裏還有一個姐姐。

我父母屬于嚴母慈父型。媽媽對我們管教較嚴,不允許犯一點錯誤,犯了錯就會挨罵,偶爾會挨打。但挨打後,媽媽會抱著我們痛哭,我們內心的怨恨瞬間就被媽媽的淚水融化。

爸爸比較溫和,他的教育方式是以身作則,從他身上我學到了積極向上、堅持不懈的品質。

總的來說,我的童年是自由、快樂的,所以我性格開朗,不喜歡受約束。從小到大我愛做夢,愛追夢,雖然有很多夢想沒有實現,但它也賦予了我人生的多姿多彩。

我從小要強,悄悄跟好朋友比,不管哪方面,都想著超越對方。

(美好童年)

有一次,我們在操場比賽騎自行車。她的速度非常快,我一心只想趕超她,拼命蹬腳踏板,人在自行車上都站了起來,風聲呼呼吹過,整個車子仿佛要飛起來。結果一個用力過猛,我從車上飛了出去,摔得身體好幾處流血不止。

雖然付出了代價,我也長了一智,知道了做事要有技巧,用腦子,而不能只魯莽地使蠻勁。

學習方面,我成績優異。初中畢業,我本來能讀高中上大學的,可父親卻讓我讀中專,學習護理。一句“護士是白衣天使”的浪漫描述,讓我沉浸在了美好夢想中。

但入學第一天,我就後悔了,哭著不想上學。媽媽勸我:“已經被錄取了,如果現在不上,就沒有機會上學了。”無奈、傷心、失落,各種負面情緒充滿了我的內心,那一刻我仿佛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那段日子,我對父親充滿了怨恨。

(花季少年)

不過,現在回頭看,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爲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會白走,人生的每一段經曆都有它存在的意義。現在我對父親早已沒有了任何怨恨。

參加工作第一年,我的人生迎來一個重要的人——我的先生。我把內心的苦楚和想繼續求學的願望向他述說,他給我了很多建議和支持。

在他的支持下,我決然地扔掉了人人羨慕的鐵飯碗。

辭職後,我選擇學習英語,這還是由于父親的熏陶。父親是英語專業畢業,家裏有很多外國文學名著,很多都是英文原版,他會逐個翻譯,經常會安排我幫他查單詞。父親這種教導方式,讓我愛上了英語。

辭職後,我專心考托福、GRE,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學習,聽英語磁帶或聽收音機的VOA、BBC頻道練習聽力,還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背單詞。

一年後,我順利考過了托福和GRE,隨後申請了幾個學校,也拿到了這些學校的offer,但都是自費,考慮到條件不允許最終放棄了。

留學沒去成,但我的英語水平提高了,便應聘做了外貿英語培訓。幾年後,機會悄然而至。

(大兒子小時候)

一個學生家長開了一家外貿公司,他看上我的英文能力,幾次邀請我到他公司去工作。

做外貿也是我的夢想,慎重考慮後,答應了他的邀請,從秘書開始做起。這位老板成了引領我進入外貿行業的貴人。

兩年後,我再次跳槽,到了一家韓國外企,做我喜歡的紡織品方向。

自從進入外貿公司後,我又有了新的夢想----開公司。但我知道要創業,必須先潛心學習,努力成長,所以我踏踏實實地做了六年。

在這六年裏,我非常感恩我的老板和經理,他們給了我十分的信任,讓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公司發生過幾次大的索賠案件,老板讓我獨自去處理,而我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把損失降到最低點。經理常常引導我去思考:在這個領域中怎麽做得更好,怎麽樣把事情做得更漂亮。

在這六年裏,我鉚足了勁,爲了多積累經驗,常常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地幹。

2010年,時機成熟,我辭職創建了紡織品貿易公司。

因爲之前做了很好的鋪墊,我的創業之路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公司剛運營就有了客戶,有了訂單。幾個月後,運營成本都賺回來了,第一年就有了不錯的收入,之後也是越做越好。

但是2020年疫情到來,一切都變了。紡織品企業受到疫情和東南亞市場崛起的雙重壓力,中國供應商的競爭力下降,我的公司也難以幸免。

(在家工作很開心)

這時候,我又有了移民的念頭。其實早在2016年,我就有了移居美國的想法。

因爲忙于事業,兒子兩歲半就被送到了幼兒園,我常常忙到淩晨才回家,缺席了孩子成長,親子互動只有孩子爸爸參與。

孩子上小學之後,成績不太好,老師經常打電話讓我們要多關注。可孩子爸爸性格急躁,加上他自身是一個很優秀的人,孩子的現狀讓他著急,有時禁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或打罵孩子。

這種教育方式給孩子心靈造成了傷害。但是作爲媽媽,每一次孩子面臨這種情況,我都缺席,內心非常沮喪。

作爲女人,事業和家庭很難平衡。那時候,想給孩子創造較好的經濟條件,就不能每天在家陪伴孩子,只能咬牙堅持。

兒子上二三年級的時候,我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向先生提出舉家搬遷美國的想法,但他極力反對,因爲他在國內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好。

改變不了別人和環境,就先改變自己吧。

我開始調整重心,回歸家庭,每天去公司兩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家工作,兼顧給孩子做飯,輔導作業。這樣的陪伴使兒子的狀態變得好一些,我內心稍稍有了一些安慰。

(在家工作)

但是,孩子已經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從長遠打算,孩子應該換一個成長環境,但因爲先生不同意,也就暫時擱置了。

爲了說服先生,我換了一種方式,創造機會讓他去感受國外的文化和氛圍,潛移默化地去感染他。

2018年,我們先帶著孩子參加了一次十幾天的美國西岸旅遊,旅遊使我先生改變了想法,同意移民美國。

當我們辦好一切手續後,三年疫情不期而至,直到2023年2月,我們才來到美國。

到美國時,大兒子在國內讀初三,正好是青春期,情緒很不穩定,換了環境,又遇到語言障礙、社交障礙,他非常焦慮,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症狀。

而我遇到的問題是,發現在國內賺的人民幣彙率轉換後,瞬間貶值了。如果一直用賺人民幣的方式來消費美元,肯定不是長遠之計,我開始琢磨怎麽才能有一些美元收入。

(和小兒子在家裏樓梯上)

但我面臨的困難仍然是如何做到孩子與事業都兼顧。

終于,在美國某知名社交軟件上,我發現了一個網絡事業,立即著手調研,發現一部手機或電腦就可以工作,正好能讓我做到家庭、工作兩不誤。

這是一個全新的創業模式,不需要自己去銷售産品,而是通過吸引力原則,吸引更多有創業意願的人來一起創業,再通過自動化系統結合産品公司,形成一個自動銷售的過程。産品一旦銷售,創業者就能分到應得的利潤。

創業的門檻也不高,只需要支付149美元。這其實是個意向費,篩選對這個事業是否有誠意。了解後,30天內覺得不適合,可以隨時提出退款。

評估完之後,我感覺很適合自己,也很高興這麽快就找到了新的事業。

(我拍攝網絡事業視頻時大兒子和我一起合影留念)

當然,一路上我也遇到了很多挑戰,因爲我在國內從來沒有接觸過自媒體營銷,甚至很多社交APP我都沒有下載,有點落伍。

然而,這份新事業,學的就是自媒體個人品牌營銷。我開始努力學習,不斷提升、精進,在持續學習中遇到更好的自己。通過自媒體營銷把更好的自己展現出來,發現新知識,再學習,從而達到新的高度。不斷提升,不斷創造一個更美好的自己。

其實,我遇到最大的挑戰是心態挑戰,因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美國的一些當紅社交軟件去做人工智能的廣告,並設置讓精准客戶主動來找到我,而不是我去找客戶。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鍛煉自己的心態,要學會放下,找到更好的自己,去展現自己,而不是繃緊神經,時刻處于戰鬥中。對于習慣了快速高效狀態的我,是一種全新的挑戰。

這期間,我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感恩。以前得到幫助也會感謝別人,但不懂得感恩的真谛,從來沒有過感恩的操練。

感恩操練很簡單,每天早上起來先寫下十條值得自己感恩的事情,比如:感恩陽光、感恩空氣、感恩垃圾公司每天定期收取垃圾、感恩每天有時間照顧陪伴孩子等。

我們還要學習感恩沒有發生的事情,當你感恩時,它就會因你而來,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聖誕節前合影)

我特別感恩這個網絡事業團隊給我的支持和鼓勵,大家都是無私分享,所以這個創業平台從2019年2萬多人,到如今短短幾年已有20萬會員了,它的發展如此快速,是因爲它能幫助很多普通人成功。

比如和我一樣,很多來自海外的華人女性,到美國後成爲全職媽媽。因爲曾經輝煌過,內心有不甘,但是爲了家庭,不得不犧牲自己。

而通過這份事業,提供了一個讓我們再創輝煌和成功的機會。我因剛加入,收入還不是很高,但很多夥伴已達到月收入五位數了。

事業順遂的同時,大兒子的狀況也好轉了許多。我有了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在我學會了感恩後,每天都會跟大兒子談話聊天,每天和他擁抱,每天跟他一起發現他的閃光點,幫他找回自信。

(小兒子有段時間生病每天在家賴著我)

小兒子到美國時剛三歲半,在這一年中,我在社交軟件上用心記錄下他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陪伴他成長。

他四歲時突然變得很有主見還有些叛逆,什麽事情都跟我對著幹。早上起來,給他兩件衣服,他都不喜歡,非得選擇其他的衣服。要是以前,我肯定抓狂,但現在我會耐心地帶他到衣物間,讓他自己挑選。

在我的耐心和放手中,他學會了獨立做很多事情,比如怎麽按洗衣機、洗碗機、微波爐鍵,甚至怎麽做飯。

曾經缺失了大兒子的成長過程,現在我不想錯過小兒子長大的每一個細節。

我先生剛到美國時還不太習慣,會吼孩子,但是後來他慢慢調整自己的方式,不再吼孩子,學著跟孩子平等溝通,心平氣和地講話,這個變化非常令人開心。

當地人認爲,每個孩子都可能是未來的總統,所以要平等對待孩子,尊重他們,重視他們的想法。

美國的學校有很多資源,有課外活動,他們叫俱樂部,有各種運動類課,還有廚藝、演講、表演、唱歌、跳舞、騎自行車以及中、日、韓語等各種語言班。

(美美地享受聖誕假期)

美國的孩子上學晚放學早,我大兒子上高中,早上8:30--9:00上學,下午兩點半就放學了。有時他也會四點放學,因爲我給他申請了IEP課程。

這是一個對孩子在心理或身體上有需要特殊幫助的課程。家長申請後,學校會針對孩子本人,設計一個專門項目,對孩子進行定期評估,幫助達到目標。

大兒子的目標是要克服心理障礙,高中順利畢業考上大學並學會開車。老師會把這些目標設置進他的目標範圍,並幫助孩子達成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目標偏移軌道了,就會約家長、學生共同開會。老師了解孩子的困難點在哪裏,他需要什麽幫助,學校再盡可能根據他的需求提供幫助。

爲了讓兒子盡快適應當地的學習,我還給他請了個美國家教。在互動中,家教比較關注孩子個人的意願,尊重孩子,主要以鼓勵爲主。

兒子的家教做了一件讓我很感動的事情,他爲了讓我們家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當地文化,今年複活節邀請我們到他家去過,讓我的孩子們跟他的女兒一起玩。雖然形式簡單,但確實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當地的節日文化和樂趣。

經曆各種磨難,如今我們一家完全融入了當地生活,每一天大家過得都很開心。

我想對讀者說,有夢就去追,不管是事業還是生活,有了想法,一定要大膽行動,只有行動了才可能改變。

【口述:Cindy】

【編輯:晨羽】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迹,這裏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