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硬的底牌,不是金錢,不是婚姻,而是人品!

玄門論道 2024-04-25 10:10:03

《喜歡一個人》說:“欣賞一個人,始于顔值,敬于才華,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終于人品。”

每個人身上都會有無數的標簽,這些簡單的符號構築成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但都並非全貌。

外貌再俊美,也有衰老的一天,才華再橫溢,也有才盡的一日,性格再溫和善良,也可能會因某事而突然改變。

唯有端正的人品,可以稱之爲永恒的真實面貌,才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亦是成敗最關鍵的要素。

人之所以能立于世,不是因爲金錢足夠豐厚,也不是家世多麽顯赫,而是擁有過硬的人品。

人品好,路才會越走越寬

徐世昌曾說過:“凡建立功業,以立品德爲始基,有學問而能擔當大事業者,無不先從品行上立定腳跟。”

想要有所成就,真正成爲別人口中的能者或是聖人,能力出衆的同時,人品也要立得住腳。

但偏偏在如今的社會之中,普羅大衆對于成功的定義,多數則停留在大富大貴或是位高權重,反而將人品這一重要的因素抛之腦後,只要能追逐到名利,便對之百般崇拜,並奉爲圭臬。

殊不知,縱觀古今曆史,家纏萬貫或是權力滔天者不在少數,人品過關者卻是寥寥無幾。

有才而無德者,縱然能在短期內取得別人的追捧,但終究會把自己未來的道路越走越窄。

東晉名將桓溫,憑借收複蜀地的功勞,一度權傾朝野,原本可以成爲名垂千古的中興重臣。

可桓溫雖然軍事才能出衆,但其爲人卻頗爲貪婪,晚年更是沉溺于權欲不能自拔,幾次想謀朝篡位。

甚至在一次和朋友宴飲時,喝醉酒後竟胡言亂語地說道:“大丈夫如不能流芳百世的話,那就遺臭萬年!”

再加上他一直以篡權的司馬氏祖先司馬昭自居,更加引發了群臣的恐慌,連百姓都厭惡他。

直到他病重去世,他也沒能達成目的,最後也落得個晚節不保的罵名,也算是求錘得錘了。

人品有所欠缺的人,其人生的命運也往往會顛簸起伏,最後敗光曾經積累的福氣和好運。

能力再過人,家境再豐厚,人品不過關,終究難承其重,不堪大任,被時代漸漸抛棄。

做人,人品永遠是第一

人品是一個人爲人處世的標准,亦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根基,更是最有價值的財富。

細數人生歲月,也不過幾十載的春秋,縱使有金山銀山,也不可能讓子孫後代無憂。

多少人渴望靠著家産和權勢造福後人,最後都在時代的浪潮中黯然湮滅,變成浪潮中的塵埃。

在小說《紅樓夢》中,四大家族中的賈家祖上何其威風闊綽,靠著軍功傳襲了爵位和財富。

但先人留下的高貴地位,以及富可敵國的財産,並沒有讓賈家的後代真正過得衣食無憂。

不過才過傳到第四代人,整個賈府便已經奢靡成風,表面奢華的背後,其實是不堪的腐朽。

經曆過短暫的輝煌過後,很快便陷入難解的危機,最後走向衰敗和覆滅也是必然的趨勢。

正如孟子所言:“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以富貴作爲傳家寶,也不過只能福及三代人,唯有以良好的家風約束後人,才能保持昌盛。

而良好的家風,必然要有人作爲表率,以自己卓越的個人魅力和人品,成爲後人的標杆。

也就是說,過硬的人品不僅能讓自己受益匪淺,還可以讓自己的家庭和厚待傳承這份品質。

生而爲人,可以不富有,但不能沒有德行,物質上的匮乏可以用後天彌補,但品行卻很難,在德行上出類拔萃的人,即便會短暫陷入困境,也終會有貴人相助,成全別人也成就自己。

人品是最硬核的通行證,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養成了好人品,生活才安穩順遂。

很認同《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君子以敦厚立身,不居于淺薄,樸實純真,不居于浮華。”

想要積累人格的厚度,就要真誠善良,務實淳樸,小事不計較,大事糊塗,爲他人著想。

錢財會散盡,名利如浮雲,人生究其所有走到最後,拼的全是人品。做事先做人,活在世上,可以沒錢可以沒勢,但一定要有品,有良知。

再難,不坑蒙拐騙;再苦,不算計利用他人,往後余生,願你我都能成爲人品過關、德才兼備之人。

以善良之心待人,以真誠之心處友,以慈悲之心立世,收獲他人的祝福,成就輝煌的人生。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