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潮汕人!8個大洋起家,登頂亞洲首富,死後被泰王親自火葬

正史筆記 2024-03-07 17:58:00
前言

泰國著名的“企融巨子”、世界聞名的銀行家陳弼臣先生以自己傑出的才能,寬闊的胸懷和高尚的商業道德,贏得了世人的尊敬。有人稱贊他用人得當,使部下人盡其才;有人說他管理才能傑出,定立了一套嚴格有序的規章制度;更多的人認爲他的成功在于他那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進取心。

編者認爲,他的成功還在于他的善于妥協。在商業競爭中一旦出現問題,他往往會尋求某種妥協而不是同競爭者對抗。正如他本人所說:“報以恩而不報以仇”。是的,化對抗爲共進,化不利爲有利,這才是他的過人之處。

陳弼臣

埋頭苦幹遇貴人

陳弼臣于1910年6月24日生于泰國,2歲時被父親送回廣東省潮陽縣(今汕頭市潮南區峽山街道)的家鄉,在那裏讀中學不到一年,就被迫辍學。十七歲那年,他向別人借了8個大洋,乘木船回泰國開始了自己的艱辛創業。

回到泰國後,陳弼臣先生在酒樓謀個跑堂的差使。那時,南渡謀生的一些華人在曼谷開起不少酒樓,經營中國飯菜,生意相當不錯。當然,大多數酒樓都是小本經營,陳弼臣能在酒樓謀生已相當不錯了。後來,他打工的酒樓破産,只好改做搬運工。以後,陳弼臣又做過小販、廚師,還擔任過兩家木材公司的司帳。

當時,在泰國奮鬥頗有成就的商界名人鄭景雲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了陳弼臣。他對陳弼臣堅韌不拔的精神,埋頭苦幹的勇氣非常贊賞。

有一天,鄭景雲把陳弼臣請到自己的辦公室,問道:“你在泰國已經做了幾年事了,想不想做些大點的生意?”

陳弼臣

鄭景雲說完兩眼滿懷期望地看著陳弼臣,陳弼臣眼睛一亮,感到機會來了,但他仍鎮靜地回答:“我奮鬥了幾年,但經驗不足,望鄭先生多多指教。”

鄭景雲感到這個年輕人非常穩重,于是他又接著問道:“如果有人願幫助你,你會成功嗎?”

“朋友的幫助是很可貴的,但事業的成功與否仍要靠本人的努力。”陳弼臣回答說。

簡短的對話,使鄭景雲十分喜歡涉世不深的陳弼臣,他覺得陳弼臣不是把希望寄托于別人的年輕人,而更多注重自己的奮鬥。他決定幫助陳弼臣,使其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不久,鄭景雲正式委托陳弼臣爲他所屬的興隆有限公司的全權經理,主理內外營業和行政業務,陳弼臣全心投入經理的工作。由于勤奮、苦幹,他對木材的品類、成材了如指掌,生意進展十分順利。經過數年的努力,陳弼臣略有積蓄。此時,他開始設想創辦自己的公司。但是,陳弼臣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不能在興隆公司需要自己的時候離開。于是,他繼續在公司擔任經理。

鄭景雲看出了陳弼臣的心思。他又一次將陳弼臣叫到辦公室問道:“你有沒有自建公司的想法?”

陳弼臣回答:“我有些積蓄,想創辦一家公司,可是目前興隆的生意需要人。”

“沒有關系。我可以再找一個經理,你覺得自己有條件了就離開,以後我們可以再合作。”鄭景雲鼓勵著陳弼臣。

木材

鄭景雲的大度使陳弼臣十分感激。不久,他和朋友合資創辦的“曼谷木業公司”正式開業了,他親自擔任經理。

“曼谷木業公司”使陳弼臣有了進一步施展才能的機會。他利用在興隆有限公司就職期間積累的經驗,苦心經營,積極拓展業務。幾年內,“曼谷木業公司”就成了泰國商界著名的商號。

銀行界裏顯身手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陳弼臣以一個企業家獨有的眼光,預見到戰後的經濟複蘇需要大量資金,准備在銀行界大顯身手。

一九四七年,曼谷出現了傳聞,在茶館、在街頭,人們談論著曼谷的一家銀行要倒閉了。傳聞不胫而走,人們以爲這家將要倒閉的銀行是盤谷銀行。于是,客戶互相轉告,銀行的門口排起了取款的長龍。銀行的資金迅速減少,最後只剩下不到2000萬铢。如果不是政府銀行的及時幫助,盤古銀行當時可能難以度過危機。

危機過後,盤谷銀行恢複了元氣。但是,由于銀行花費大量款額從事房地産生意,現金嚴重不足,資金周轉十分困難。一九五二年初,銀行的危機又到了極爲嚴重的程度。

只是在這嚴重關頭,陳弼臣才將其主要精力轉到銀行業務方面。他後來回憶當時的情況時說:“每天下午4點,各銀行都要向泰國銀行結帳。但是,盤谷銀行手頭就是缺少現金去結帳。由于這一困難,我被要求接管銀行的管理業務。”也正是這一步,使陳弼臣真正走進了銀行界。

盤古銀行

陳弼臣接管了銀行的管理業務後,顯示出了他傑出的經營才能。他上任伊始,立即聘請了部份職業會計師,重新調整銀行各級機構,撤換了一些不到退休年齡的執行經理人員。然後,陳弼臣著手解決銀行的資金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到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九日,銀行資産已從400萬铢升到5000萬铢。

接著,陳弼臣又制定了解決流動資金缺乏的措施。當時,銀行董事會一致同意,只要陳弼臣認爲對銀行有發展之利的事,他就可以按自己的意圖去做。這是董事會的信任,同時也是巨大的壓力。如果考慮不周,計劃失敗,他將全部負責。

在一次董事會上,陳弼臣簡要說明了他擬定的解決流動資金的計劃。

“各位董事,”他說,“我認爲銀行應該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其辦法之一是吸引小額資金。”

“小額資金雖然在開展業務方面雖然比較麻煩,但是集中這些資金,可以解決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們籌集這些資金的月利息爲3%,按月計利,這樣做的好處是,客戶會因爲利息高而取款方便到我們銀行存款。”

董事會完全同意陳弼臣的計劃,銀行的流動資金很快得到解決。

但是陳弼臣認爲,上述兩個問題的解決,只能改善銀行的經營,要擴展業務還必須制定長遠的規劃。

他說:“我們應當像外國銀行那樣對待客戶,應該執行‘聯手政策’。”

盤古銀行

陳弼臣的該計劃爭取了許多泰國人和華人客戶。與此同時,他還聘請職業銀行家到處級機構任職。

盡管銀行的業務出現了生機,但陳弼臣心裏清楚,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銀行必須同軍人和政府聯手才有成功的把握。陳弼臣接任銀行業務後不久,銀行的董事會新添了巴曼·阿滴山和西裏·西榮道等三名軍人。西裏·西榮道當時任泰國政府貿易部的副部長。陳弼臣認爲,貿易部成爲銀行的主要股東,有利于銀行的恢複和發展。

果然如陳弼臣所料,貿易部的入股給銀行幫了大忙。盤谷銀行不僅得到了一些特別的優惠權,同時也吸收了部分政府的資金。

當時,大米是泰國的最重要出口産品,而大米出口又屬于貿易部管理,因此大部分大米的出口收入都納入盤谷銀行。

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二日,當西裏·西榮道接任盤谷董事長時,銀行資金已從2000萬铢上升到20000萬铢。

陳弼臣對自己計劃進展的順利十分高興。他有一次對朋友透露心聲說:“完全有把握的事是沒有的,但只要你按照完全有把握的目標去做,那麽成功的機會就可能接近百分之一百。”

正是由于對自己計劃不斷進取、堅韌不拔的精神,在1952年至1953年的兩年間,盤古銀行在香港和東京開設了國外分行,向國際性的銀行邁出了第一步。

在以後的30多年中,盤谷銀行先後在新加坡、吉隆坡、西貢和歐美的一些國家建立了分行,成爲一家頗具規模的世界銀行。

陳弼臣

不斷進取的金融家

在短短的40年中,陳弼臣從一個普通的職員成爲享譽世界的大銀行家,他的事迹受到各國銀行家的贊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泰國和東南亞地區的金融業大多被西方國家銀行所控制,而這些銀行忽視了大量居住在這一地區的華人經濟活動能力。陳弼臣認爲自己雖然是個後來者,但後來者不等于無所作爲。他在東南亞地區開展銀行業務後,經常與華人和華裔小商人來往,那些小商人成了陳弼臣辦事處的常客,或談論生意,或尋求幫助,不管哪種情況,陳弼臣都向他們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

他說:“在亞洲,開銀行是做生意,不是只作金融業務。我判斷一筆生意是不是可以做時,只觀察此客戶本人、他的過去和家庭情況。”

陳弼臣的進取精神受到盤谷銀行管理人員的贊揚。他的一位私人秘書說:“陳先生早期在銀行的時候,每天一大早就到銀行營業廳去指導外彙兌換的准備工作,准備接待20多個重要客戶。”

有一段時間,盤谷銀行通過監聽電台了解世界外彙市場趨勢。一位銀行管理人員說:“在了解這類情況時,政府的有關部門都沒有陳先生在行。”

在國際電訊業還沒有在泰國完全發展起來之前,許多的商業電報都是通過曼谷電報局傳遞的。這些電報需要經過譯電,然後由郵差騎自行車送到銀行或其他部門。陳弼臣認爲,時間對于銀行來說如同生命。于是,他派專門人員去電報總局看電報,然後用電話將電報內容傳到盤谷銀行總行或分行。這樣,盤谷銀行每天提早幾小時了解到行情,有充分的時間爲將要進行的交易作准備。

陳弼臣的進取精神和他的忠厚爲人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獲得了衆多的金融界人士的贊譽。

鄭景雲在陳弼臣從商之初幫助過他,陳弼臣始終記住這位老前輩。每年春節,不管多忙,他都要上門去看鄭景雲。

巴博·乍魯沙天

巴博·乍魯沙天元帥曾擔任過盤谷銀行董事長,一九七三年軍人政權倒台,巴博流亡國外。此後,陳弼臣繼續同巴博保持密切聯系。

晚年,有不少人找陳弼臣尋求經濟上的幫助,他都盡力支持。女兒陳鳳林回憶說:“我曾經問父親,爲什麽他樂意幫助這些人?”父親總是回答:“他在年輕的時候很窮,他欠了許多人的情。”

陳弼臣的進取精神有時表現爲善于妥協的能力。由于盤谷銀行的財力和陳弼臣的精明,銀行的生意一直較順利。但是,一旦出現問題,陳弼臣往往會尋求某種妥協,而不是同競爭者對抗。陳弼臣曾在一家建築公司有股,後來其他股東同他有些矛盾,他便請了一位代理人進入董事會,而自己從中退出來。

在處理亞洲信托公司一事時,陳弼臣自己不願看到自己同其它股東的分歧擴大,甯願將股份賣掉,讓他人按他人喜歡的方式去經營。

陳弼臣常說:“報以恩而不報以仇。”

在陳弼臣的傑出經營和艱苦努力之後,盤谷銀行終于成爲世界的知名銀行。一九八二年,盤谷銀行的總行從古老的華人街遷到市隆路的33層摩天大樓,開始了新的一輪發展。

將門出虎子

陳弼臣和夫人姚文莉育有六兒一女。盡管他在社交場合口角春風,談吐幽默。但在管教兒女方面卻又是一位嚴父,從不允許他們擺富家架子。

陳有漢

有一次,他的兩個兒子對家中的車夫無禮,大吵大嚷。陳弼臣知道此事後,把他們叫到客廳斥責一頓。後來,他把兩個兒子送到澳大利亞學習,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

由于陳弼臣夫婦的嚴格教育,孩子們都學有所成,在陳氏企業的各個機構中任職。

1985年,據日本經濟新聞社《亞洲在飛躍》統計,陳弼臣家族財産估計達22億美元,居當時亞洲十大富翁之首。

1988年陳弼臣因病去世,全泰國都陷入了悲傷的情緒中。當時在他的火葬儀式上,泰國國王親自出席並舉行點火,無數泰國民衆自發爲他送行。

如今,雖然屬于陳弼臣這個金融巨頭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陳家的後代卻在“盤谷”這個他所建立起來的天地下成長起來了。他的次子陳有漢後來出任了盤谷銀行董事長,也是一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令人注目的銀行家。

0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