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不可思議的8大真相,你都知道多少?

星空承載夢想 2024-02-26 09:12:33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深度長文,希望您能夠認真看完,感謝您的支持!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我們的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也就是太陽系誕生初期,根據原始星雲假說,太陽系的形成能夠追溯到50億年前,當時整個宇宙中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氣體和塵埃雲,科學家將其稱爲是原始星雲,原始星雲是由恒星爆炸産生的物質和宇宙塵埃所組成的,它的直徑可能達到了幾百光年,在原始星雲中,由于種種原因,可能是一顆恒星的爆炸或者是兩顆恒星的碰撞,星雲開始發生了一系列的擾動,這些擾動導致了星雲內部的某些區域開始聚集更多的物質,形成了一些致密的區域,科學家稱爲是分子雲核,分子雲核中的物質繼續聚集和坍縮,形成了一個旋轉的盤狀結構,科學家稱爲是原始星盤。在原始星盤的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物質,最終形成了太陽。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太陽的質量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質占到了太陽系總量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我們就能夠看出,太陽的質量非常大,在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一些物質沒有完全聚集成行星,而是形成了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包含了大量的小行星,柯伊伯帶位于冥王星軌道的外側,是一片遙遠而寒冷的區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冰凍物質,在八大行星當中,地球是唯一的生命星球,人類作爲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從誕生以後就開始不斷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奧秘,現在人類已經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很快,目前人類對太陽系的研究是最多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太陽系中10大不可思議的真相。

一、太陽系中溫度最高的行星不是水星

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類地行星,它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只有5800萬公裏,大約只有地球至太陽距離的三分之一。水星比較小,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小的一顆,直徑4878公裏,比月球稍大(月球直徑3476千米)。水星的名字非常古怪,水星上面沒有一滴水,由于它是最靠近太陽的一顆行星,所以表面溫度非常高,達到了427攝氏度,水星沒有大氣層,太陽光能夠直接照射到水星上面,這導致水星地表上面的溫度快速上升,而且水星的自轉非常緩慢,所以水星上面的白天非常炎熱,雖然水星距離太陽最近,但是它並不是溫度最高的行星,金星是太陽系中表面溫度最高的行星,金星位于地球的內側,離太陽第二近(第一是水星),它的地表溫度是太陽系所有天體中最高的,高達540攝氏度!

這表明,像錫這種金屬,在金星上只能以液態存在。金星的自轉速度非常緩慢,自轉一圈需要243天,這說明,金星上的一天非常漫長,站在金星上看太陽,太陽似乎是一動不動的,就挂在那裏。不過金星的公轉速度很快,大約是224天,簡單來說就是金星的一天還沒有過去,而一年已經過去了,金星之所以擁有如此高的溫度,科學家認爲和它的大氣層有關系,金星的大氣層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這些氣體使得金星無法將熱量釋放出去,所以金星表面的溫度變得越來越高,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命根本無法生存,早期的時候,科學家對金星的期望很大,認爲金星上面可能存在生命,但是經過多次觀察,科學家認爲,金星上面不可能存在生命。

二、冥王星並不屬于行星

以前太陽系一共有九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但是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提升,科學家發現,冥王星的實際大小要比之前小很多,其質量只有我們地球的百分之0.22,直徑更是只有2376千米,連月球的大小都沒有,在2005年的時候,科學家在柯伊伯帶中發現了其它類似天體,比如說鳥神星等,如果冥王星被定義爲行星,那麽其它星球也要被定義爲行星,所以在2006年的時候,國際天文聯合會決定對行星進行重新定義,其中包括三個重要因素:第一、行星必須是圍繞恒星運轉的天體,也就是圍繞太陽旋轉。第二、行星的質量必須要足夠大,而且要大到能通過自身的引力形成近球體形狀。第三、還要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的其他天體,也就是該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

冥王星不符合這三個條件,所以科學家將其踢出了行星的行列,由于冥王星距離太陽非常遙遠,這導致冥王星地表一直處于低溫狀態,冥王星地表最低溫度達到了零下240攝氏度,最高溫度也不會超過零下218攝氏度,如此低的溫度可以說是病毒的天堂,對于人類來說就像地獄一樣,受低溫影響,大部分氮都是以固態的形式存在,目前人類對于冥王星的了解還不是很多,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會對冥王星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三、太陽系的邊緣並不在柯伊伯帶

在太陽系中有很多小行星地帶,而柯伊伯帶就是我們太陽系邊緣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不過柯伊伯帶的結構和起源至今科學家還不清楚,科學家認爲,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形成時遺留下來的,在45億年前,有很多這樣的團塊在更接近太陽的地方繞著太陽轉動,它們相互碰撞,有的就結合在一起,形成地球和其它類地行星,以及氣體巨行星的固體核,在遠離太陽的地方,那裏的團塊處在深度的冰凍之中,就一直原樣的保存了下來,柯伊伯帶天體也許就是這樣的一些遺留物,它們在太陽系剛開始形成的時候就已經在那裏了。柯伊伯帶有時候被人們誤認爲是太陽系的邊緣,但其實太陽系還包括向外延伸兩光年之遠的奧爾特星雲。

奧爾特星雲在距離太陽大約0.5到1光年範圍內(最遠有人推測3.16光年,比鄰星距離太陽4.244-0.0001光年)這裏的範圍雖然很大,不過物質卻也是極少,之所以叫它奧爾特星雲,只是因爲它相對于宇宙其它地方來說物質多點而已,直徑達到了1光年厚度0.5光年的這個圓圈所有物質加起來大概也只有5到100個地球質量,曾經科學家以爲,飛過冥王星就算是飛出了太陽系,但是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只有飛出奧爾特星雲,才算是飛出了太陽系,目前人類的飛行器還無法飛出太陽系。

四、太陽光到地球需要8分鍾,而這些光是15萬年前産生的

光速是現在人類發現的已知最快的飛行速度,光速大約是每秒30萬千米,相當于一秒鍾繞地球7圈半,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光子是由太陽産生的,我們的太陽是一顆恒星,太陽從誕生到現在已經燃燒了50億年之久,太陽之所以能夠燃燒這麽長時間,就是因爲內部核聚變的反應,兩個輕核在一定條件下聚合成一個較重核,但反應後質量有一定虧損,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太陽光到達地球大約需要8分鍾左右的時間,不過太陽光並不是瞬間産生的,科學家經過研究得出,地球上接收到太陽光其實是在15萬年前産生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太陽每秒鍾能夠釋放出400萬噸的氫,這些氫會轉化爲能量釋放出去,而這些氫從太陽內部傳輸到太陽表面需要15萬年前。

太陽作爲一顆恒星,源源不斷的釋放熱量,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和太陽有非常大的關系,不過太陽的壽命是有限的,再過50億年,太陽就會變成一顆紅巨星,然後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的軌道,最終太陽會變成一顆白矮星,一般來說,恒星死亡以後會發生三種形態,質量小的恒星死亡以後會變成白矮星,中等質量的恒星死亡以後會變成中子星,超大質量的恒星死亡以後會變成黑洞。

五、地球上的水資源並不是來自地球本身

地球被稱爲是藍色星球,它的表面百分之71都是海洋,陸地面積只占到總面積的百分之29,地球如此多的水資源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地球是一顆岩質行星,本身不具備誕生水的條件,科學家認爲地球上的水資源來自于外太空,比如說彗星、隕石、太陽風,彗星是由冰、塵埃和岩石組成的小天體,它們在太陽系中沿著橢圓形軌道運行,當彗星靠近太陽時,冰會蒸發形成彗尾,彗星撞擊地球會帶來大量的水,因爲彗星中含有百分之50以上的水,隕石是從太空落到地球表面的岩石或者金屬塊,它們通常來自小行星或彗星,降落到地球的隕石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來說是百分之5左右,其中碳質球粒隕石含水量多,可以達到百分之20。

太陽風是從太陽日冕向星際空間輻射的連續的等離子體粒子流,主要由氦核、氫核和其它元素組成,太陽風到達地球大氣層上層時,會和大氣中的電子結合形成氫原子、氧原子等等,這些原子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可以變成水分子,除了這個說法之外,還有的科學家認爲,地球內部的水是在地球誕生時形成的,地球是由原始太陽星雲氣體和塵埃經過坍縮、凝聚而形成的,凝聚後的這些物質裏面包含水或者包含組成的水的元素氫和氧,在地球形成時溫度很高,水或在高壓下存在于地殼,地幔中,或以氣態存在于地球大氣中,隨著溫度的下降,地球大氣中的水冷凝落到了地面,慢慢的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海洋。

六、月球是太陽系中最特殊的衛星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很多行星都有自己的衛星,比如說木星的衛星有79顆,土星的衛星有60多顆,海王星、天王星都有自己的衛星,不過地球只有月球這一顆衛星,科學家發現,月球這顆衛星非常神奇,一般來說行星的衛星要比行星本身小幾千倍或者是幾百倍,而月球的體積和質量只比地球小幾十倍,這樣科學家感到非常疑惑,如果按照地球的引力來計算,那麽地球是沒有辦法捕捉到月球的,所以有很多科學家猜測,月球可能曾經是地球的一部分。在地球剛形成的時候,溫度高達幾千攝氏度,表面全是熔融的岩漿,而且當時地球的自轉速度也特別快,然後就有一部分的岩漿被甩到了太空,等冷卻下來之後,這坨岩漿變成了月球,和地球岩石成分一樣的月岩,也能夠證明這個假說。

除了這個觀點之外,還有的科學家認爲,月球是撞擊産生的,科學家通過月球帶回的礦石物質分析,認爲地球在遠古時期受到過大撞擊,使得大量物質飛離了地球,而這些物質由于引力的作用,自行吸積,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形成了現在的樣子,前段時間,科學家利用計算機對遠古時期的數據進行分析,重新還原了月球數億年的演變過程,這一發現,證明了撞擊一說的可能性,前不久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假說,月球是外星人的宇宙飛船,或者說是高緯度生命觀察地球的觀測點,不過現在科學家還不能夠確定,關于月球的起源,在科學界還有很多種說法,目前科學家還在積極的研究當中,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能夠解開這個奧秘。

七、天王星可能被撞擊過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天王星的表面溫度高達-224攝氏度,是地球溫度的數倍,這意味著天王星上沒有任何生命能夠生存,而且天王星的大氣層也是非常惡劣的,它主要是由氫和氦組成的,但是還含有大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這種氣體的存在導致天王星的大氣層中形成了巨大的暴風雨和飓風,這些飓風有時甚至超過了地球上的飓風規模,以極高的速度旋轉著,給探測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不過天王星最奇怪的地方是它的公轉,天王星的旋轉方式非常奇怪,它是躺著公轉軌道面上,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自轉軸相當于太陽系的軌道平面都接近垂直,唯獨天王星的自轉軸可以說是躺在軌道平面上,傾斜的角度高達98度,幾乎是橫躺著繞太陽運行。

科學家認爲,天王星在早期的時候可能受到了某種巨型天體撞擊導致的,這一設想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由于天王星的所有衛星都在其赤道面(因天王星自轉軸的傾斜而傾斜)上公轉,因此它們的運行軌道也跟著傾斜。然而,倘若事實如研究人員所假設的那樣——天王星遭受撞擊後急速翻轉,那麽,它的衛星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運動呢?2010年年初,法國巴黎天文台的雅克·拉斯卡爾和格溫納埃爾·布艾嘗試做出解答。這兩位天體物理學家認爲,天王星的翻轉過程可能非常緩慢,因而其衛星都有足夠的時間跟進。這樣的解釋似乎更合邏輯,然而,還有一個問題有待解答:撞擊的肇事者是誰?是不是天王星形成初期的某顆伴星?目前科學家還無法解釋這個奧秘。

八、太陽系曾經還闖入一顆恒星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在大約7萬年前,太陽系曾經遭到另一個恒星入侵,這顆恒星被稱爲是舒爾茨之星,它屬于一顆雙星系統當中,主星是一顆紅矮星,質量大約是木星的86倍,伴星是一顆褐矮星,質量大約是木星的65倍,這個雙星系統位于麒麟座,距離我們大約有20光年,科學家之所以能夠關注這顆恒星,是因爲它具有較快的徑向速度,大約是每秒82.4公裏,而且運動方向正在遠離我們,科學家經過對時間的回溯發現,曾經在某一個時間點,這顆恒星闖入過太陽系。並且距離太陽非常近,科學家經過計算機模擬出了這顆恒星大約在7萬年前,有百分之98的概率闖入過太陽系,當時它和太陽最近的距離只有0.82光年。

科學家推測,當時太陽系一定發生了劇烈的振動,畢竟一顆恒星進入太陽系,一定會導致周圍的天體發生混亂,原本天體的運行軌道會發生變化,雖然現在科學家還無法推算出當時太陽系天體的變化,但是按照引力的影響來計算,奧爾特星雲中的天體一定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能夠解開這個奧秘,對此,大家有什麽想說的嗎?

2 阅读:79

星空承載夢想

簡介:本人愛好天文,擅長寫科學領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