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出征帶了個老頭,諸葛亮得知後長歎道:“吾命休矣”

自由仙 2024-02-18 11:51:25

蜀漢如一葉扁舟在暴風雨中搖搖欲墜。關羽戰死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雳,震動了劉備的心。一怒之下,劉備決定親征吳國,誓要爲兄弟複仇。然而,命運似乎並不站在他們這一邊,夷陵之戰的慘敗,讓蜀漢元氣大傷,劉備帶著遺憾和不甘,回到了白帝城,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劉備召見了諸葛亮。他的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擔憂:“孔明啊,我將劉禅和蜀漢的重擔都托付給你了。蜀漢如今風雨飄搖,我擔心……”劉備的聲音越來越弱,但眼神中的堅定卻讓人感受到了一股力量。

諸葛亮緊握劉備的手,堅定地回答:“主公,您放心,我定不負您的托付,哪怕山窮水盡,我也要保蜀漢安穩。”

劉備含笑而逝,留給了諸葛亮重重的責任。蜀漢內部矛盾激化,吳、魏兩國虎視眈眈,情勢比任何時候都要危急。諸葛亮知道,他必須采取行動。

首先是處理與吳國的關系。他數次派出鄧芝,與吳國進行外交溝通。在一次與孫權的秘密會面中,諸葛亮深情地說:“孫將軍,昔日三國鼎立,共同抗敵,那份盟約難道就此忘記?蜀漢雖弱,但志向未改,我誠心希望能與吳國重修舊好,共抗外敵。”

孫權看著諸葛亮,最終歎了口氣:“諸葛先生,我也不願看到昔日盟友成爲仇敵。既然如此,我們便再次聯手,共禦外敵。”

在內政上,諸葛亮更是不遺余力。他推行軍屯政策,親自下田指導,鼓勵士兵耕作:“兵者,國之大事,亦需順天應人。今日耕田,爲的是明日更好地保家衛國。”

在平定南蠻的過程中,諸葛亮不僅展現了軍事才能,更以誠心誠意感動了孟獲:“孟將軍,我不願以戰會友,蜀漢雖小,卻也願意與諸位共存共榮。不如放下仇恨,共圖發展如何?”

孟獲被諸葛亮的真誠所打動,最終決定歸順蜀漢。

諸葛亮的北伐戰役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緩緩展開。諸葛亮派遣趙雲與鄧芝率領三萬大軍,悄然穿過斜谷,直指魏國的隴西。他們的勇猛如同猛虎下山,迅速攻下了魏國的三座郡城,震動了整個北方。

然而,好景不長,馬谡在街亭的失守如同一記沉重的錘擊,讓蜀漢的進軍之路戛然而止。趙雲與鄧芝只得帶領殘兵退回,第一次北伐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不是容易放棄的人。當吳魏交戰之際,他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再次組織大軍北伐。這一次,他親自率領數萬大軍,圍攻魏國的陳倉。在陳倉城下,諸葛亮與郝昭對峙數十日,然而陳倉城牆堅固,蜀軍始終未能攻破。糧草的匮乏,又一次迫使諸葛亮作出了撤退的決定。

但諸葛亮的北伐之心未曾泯滅。第三次北伐雖小有收獲,但仍未能達到他的預期。直到魏國的大都督曹真去世,諸葛亮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他命姜維率領大軍,連續打敗了魏國的費耀和郭淮,收獲了上邽地區的小麥,爲蜀軍的糧食補給提供了支持。

在這一系列北伐中,諸葛亮不僅展現了其非凡的軍事才能,還發明了木牛流馬,解決了蜀道運輸糧草的難題。然而,就在諸葛亮准備繼續深入的時候,後方的李嚴卻因嫉妒諸葛亮的功績,故意報告糧草不足,迫使諸葛亮不得不令全軍回師。

諸葛亮攜蜀漢最後的希望,發起了他的第五次北伐。他將十余萬大軍駐紮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這裏不僅成爲了軍事前哨,也是他們的糧食生産基地。對峙的另一方,是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兩軍之間的氣氛緊張而又靜默。

司馬懿,這位老謀深算的魏國大都督,對諸葛亮的戰略了如指掌。他深知以蜀漢現有的國力,長時間的消耗戰只會讓蜀漢自身先行崩潰。因此,他采取了守勢,堅不出戰,以靜制動。

諸葛亮面對這樣的對手,心中自有計較。他試圖以心理戰逼司馬懿出戰,甚至不惜采用羞辱的手段,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的衣裳,意在激其出戰。同時,他還派人在魏營周圍散播謠言,試圖動搖魏軍士氣。然而,這些策略都未能讓司馬懿改變其策略。

就在這樣僵持的局面中,蜀軍的斥候帶回了一個令諸葛亮震驚的消息——魏營中出現了一位手持黃钺的老者。諸葛亮聽後,深感時運不濟,歎道:“辛毗至,我的時日不多了。”

辛毗的到來,確實爲魏營帶來了新的變數。這位魏國的重臣,以其鐵面無私的形象和深厚的政治影響力,迅速穩定了魏軍的內部。司馬懿雖然面臨諸將的強烈要求出戰,但在辛毗的支持下,更加堅定了守成的策略。

在這場拉鋸戰中,諸葛亮日夜操勞,籌劃著如何突破僵局。但命運似乎與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就在他策略漸成時,病魔卻悄然降臨。在五丈原上,這位智慧與勇氣並存的戰略家,終因勞累過度而病逝,留下了千古傳頌的遺憾。

諸葛亮的去世,不僅是蜀漢的巨大損失,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生前的種種努力,雖未能改變蜀漢的命運,但他的智慧、勇氣和忠誠,卻永遠銘記在後人心中。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19 阅读:7730
评论列表
  • 2024-02-24 15:49

    一個好的領導,不光是自己有能力,更重要的還必須會培養後備人才,沒長遠眼光,豈有不被滅之理

  • 2024-03-11 20:18

    其實不用打,如果蜀漢堅持幾十年不內亂就贏了,因爲再過幾十年司馬家自己就開展家族大亂鬥了

    紅杉林 回覆:
    不打,司馬懿掌握不了兵權,之後焉能亂鬥?
  • 2024-02-20 15:49

    窮兵黩武。

  • 2024-02-20 14:39

    司馬不戰只守,是因爲他知自己戰法不及諸葛,對戰勝算不大,敗多勝少,所以堅守,自己又深知兵法,只有堅手,才能洞察蜀軍動向,貿然出戰,不能洞察不知諸葛奇妙動向之計,故而只守也,而諸葛能興兵伐魏,顯然諸葛計高一籌,盡然用人不當,屢遭失誤用人不當言敗,蓋非諸葛能不及也,諸葛之謀,險擒曹操,誅殺司馬,縱然不成,乃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也,縱觀三國諸多謀臣,實乃諸葛最厲害也,縱觀全面,諸葛能擁有諸多謀臣的韬光智慧,但諸多謀臣不擁有具備諸葛的奇韬韬謀之奇謀,諸葛真乃神人也。無怪乎諸葛被世人流傳的神乎其神。其名如實,實不所需啊!

  • 2024-02-19 14:46

    不出擊就是等著魏國來蠶食他 而且他的壽命有限 誰不想立名 他要是真成了 絕對中國第二聖人 王陽明就是第三了

  • 2024-05-24 15:20

    三國最吸引我的不是赤壁之戰,也不是三英戰呂布!而是姜維,鄧艾,鍾會及司馬昭之間的梗!實在是耐人尋味!

  • 2024-04-02 19:52

    大智若愚,說明司馬懿比諸葛亮聰明的太多,司馬懿是裝傻,諸葛亮是假聰明[呲牙笑]

  • 2024-02-20 16:50

    劉備害死孔明,國力這麽弱怎能光複大漢

    贊郎 回覆: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是爲愚也
    贊郎 回覆:
    水平不行,兵者詭道也,魏延的兵出子午谷可以一用。
  • 2024-02-19 10:54

    肯定哪裏出問題了,不然怎麽搞到最後,沒像樣的接班人了,人家能人輩出,你蜀漢這裏文臣武將都老齡化,那怎麽也搞不贏的

  • 2024-03-04 14:11

    曆史上的兩大爲君子劉哭哭和宋招安。劉哭哭本來一把爛牌已經打su順了確把順子裏的牌出了一個,打的稀爛。宋招安雙王四個二被他坼開出,挨了幾炸。憋在手裏了

  • 2024-03-31 21:47

    七次北伐無功而返,還畫卷呢!

  • 2024-02-18 20:18

    諸葛亮大方向錯誤,明明自己蜀國國力不強,還主動出擊

  • 2024-02-19 02:38

    蜀國在蜀弱魏強情況下還主動去打人也是醉了

  • 2024-02-20 16:27

    辛毗一個賣主求榮之徒,自家兄弟都看不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