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爲救巧姐,承擔的風險比傾家蕩産更重,堪稱紅樓夢裏獨一份

君箋雅侃紅樓 2024-03-21 09:49:19

❂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後果自負

劉姥姥的前期形象並不光輝。她兩進榮國府來賈府打抽豐,就是嗟來之食。

妙玉嫌棄她“髒”,不是人髒,窮髒,農民髒,而是道德低下、慣于嗟來之食的品德髒。

林黛玉戲谑劉姥姥“母蝗蟲”,也是指她連吃帶拿,厚顔索取的貪婪。更是作者借此諷刺王家對賈家不斷聯姻,一如母蝗蟲釀成蝗災,導致賈府被不斷削弱。

薛寶钗公然叫好,也是與劉姥姥嗟來之食者劃清界限。

至于賈府衆人,從賈母縱容王熙鳳戲耍劉姥姥,到賈寶玉稱呼她“貧婆子”,就知道沒有人真正尊重打抽豐者。

劉姥姥不被尊重,源于她越來越貪婪的人心。

如果說一進榮國府的劉姥姥,是爲了解決家中急難:盡管他們不缺吃少穿也不窮,但沒有存款不能好好過年,不得不來賈府打抽豐,算情有可原的急難,王熙鳳給她二十兩銀子,就算親戚情誼。

她第二年再來就是典型的“厚顔無恥”,仗著賈家家大業大而持續索要無度,是爲嗟來之食。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多有認爲她是來感恩。

其實在古代,只要是在中秋農忙後窮人來富人家的,明確就有打抽豐之意。否則絕不會選在這個時間“串門”。

劉姥姥來後,趕上史湘雲請客螃蟹宴,她便開始算螃蟹賬,給出二十多兩銀子的數目,還說一頓夠他們家一年的花銷。

其實那幾簍螃蟹總共不過四五兩銀子,哪裏來的二十多兩銀子?不過是劉姥姥暗示還想要二十兩銀子回去。

至于說帶來的瓜果,也說是地裏掐尖沒舍得賣,更暗示賈府要給錢。

待到賈母跟前,她又不斷講述積德行善的故事,何嘗不還是要錢。

正是劉姥姥的“無賴”讓王熙鳳爲難,才不得不把她推到賈母跟前兒“認親”,好要一勞永逸解決了難題。

等劉姥姥走時,王夫人給她一百兩銀子,讓平兒轉告她“別再投親靠友”,更是告誡劉姥姥別再來要錢,再來也不給了。

所以,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是她貪婪的心性體現,要遠比一進榮國府更過分。

至于她的人物形象以及受賈府的戲谑折騰,也要更甚于第一次來。說明曹雪芹並不認可劉姥姥嗟來之食的品行,才會借妙玉、黛玉和寶钗等人給予她“差評”。

但這就是劉姥姥的全部麽?顯然不是。這樣一個前期猥瑣、貪婪、粗鄙的小人物,在最後暴發出的人性光輝,才是曹雪芹最諷刺的鞭撻之筆。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爲您講述《紅樓夢》裏的那些事兒

劉姥姥無論如何都不算個“大人物”,就像那個對賈芸是及時雨一樣的醉金剛倪二,無論他如何仗義豪俠,都不該是個放印子錢,心狠手辣的破皮無賴。

但“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妖魔鬼怪在廟堂”,用在《紅樓夢》裏卻是再恰當不過。

賈家抄家,根據八十回前的諸多線索可以大致梳攏出前因後果:

皇帝與義忠親王爭奪皇位勝出,義忠親王慘死,太上皇被迫退位。可參考玄武門之變。

賈府作爲四王八公老臣,像焦大一樣對賈敬是繼子小宗入大宗的事實不屑,而對次子得位不正的皇帝不忠不順,驕狂自大。

皇帝因忌憚賈府三代于軍中的勢力,也有心削弱賈府勢力避免威脅。

當王子騰被升任九省統制,皇帝奪去賈府實際掌控的京營後,雙方關系便跌入冰點。

北靜王等四王八公也同樣遭受皇帝的削弱,同仇敵忾,便趁秦可卿死後葬禮開始公然結黨抱團與皇帝對抗。

賈元春此時被晉升賢德妃,便是皇帝自認不敵而暫時退步的原因,卻不想一場元春省親,反而耗光賈府的家財,徹底山窮水盡。

賈家病急亂投醫,與北靜王勾結越來越緊密,甚至有對皇帝不臣不軌之心。

最終在一場類似馬嵬驿之變的沖突中,雙方“虎兕相逢”,賈元春和堂兄賈珍父子,就像楊貴妃與堂兄楊國忠父子一樣被殺,賈家也步了楊家後路。

不同之處是賈家涉嫌謀逆,甯國府灰飛煙滅,枉費了先帝對甯國公“甯”的期許。榮國府因沒有直接參與,除了賈赦(已死)、賈政、賈琏以及諸位大管家等被治罪發配之外,其余直系大多入獄後不久被釋放。

彼時王熙鳳已經被休,回到王家後“哭向金陵事更哀”,被父母兄弟無情抛棄,她的生死並不能影響結局分毫,唯有女兒巧姐是她最牽挂的心事。

巧姐作爲賈府嫡系,肯定也要入獄幾天。但一來她是女兒,二來當時只有七八歲,應該是第一批被釋放的人。

不確認當時在巧姐身邊的是平兒還是豐兒,但肯定不是巧姐一人。

作爲賈府子弟,被抄家後無家可歸,唯有家廟鐵檻寺是存身之所。

從賈寶玉薛寶钗、賈蘭李纨都沒能帶巧姐在身邊來看,他們肯定不是同一批釋放的。

巧姐隨衆去到鐵檻寺,萬想不到遭遇了奸兄賈芹。

賈芹管理鐵檻寺,還是當初王熙鳳力排衆議爲他求來的。奈何賈芹非善類,將和鐵檻寺當成自己的山頭,吃喝嫖賭、交接匪類、包養老婆小子無所不爲,早被賈珍發現,只是一直沒處理他。

而“恩”就是要被忘恩負義之輩背棄的。賈芹的“奸”就是“壞”的意思。

巧姐去到鐵檻寺,因爲是小女孩沒有好處,勢必受到賈芹苛待,甚至對她有意圖不軌之心,不排除要賣之牟利。

巧姐身邊人並不傻,自然也不允許賈芹胡來,便帶著巧姐離開鐵檻寺。

巧姐走投無路,自然只能去投奔舅舅王仁家裏。

之所以一開始不投奔王仁,源于賈府是因“謀反”抄家,稍一不慎就連累人,也不敢隨便投奔。

事實上,面對前來投奔走投無路的外甥女,王仁真就忘了自己是個人。就像賈芸的舅舅蔔世仁怕被外甥連累一樣,不但拒絕幫忙,更將之拒之門外。

狠舅的“狠”就是心狠,見死不救的意思。

以上是根據原文八十回前的線索,對情節作出的有效推論。至于是不是,權且見仁見智。

但可以肯定巧姐遭遇狠舅奸兄的經曆,與第二十四回賈芸求職遭遇奸兄“搶了工作”,被舅舅拒之門外是重疊的情節。就像賈寶玉落難後,重演了甄士隱家破人亡經曆一樣。

賈芸的幸運是他從舅舅家出來時撞見了醉金剛倪二仗義援手,柳暗花明又一村。

巧姐的僥幸是什麽也就呼之欲出。她的“醉金剛倪二”毫無疑問就是聞訊趕來的劉姥姥。

就是這個兩進榮國府嗟來之食,厚顔討要銀子、形象猥瑣的貧婆子,在賈府被以謀逆大罪抄家後,在親娘舅都怕受連累,將外甥女拒之門外見死不救,在親朋故舊避之唯恐不及的時候逆流而上,趕來“看望”賈府落難衆人。怎麽那麽“巧”,正好遇見被舅舅拒之門外走投無路的巧姐,並將她接回家中收養,最後嫁給外孫王板兒做了一對貧賤夫妻。

所以,不存在狠舅奸兄賣了巧姐給妓院或者外藩的故事,更不存在劉姥姥傾其所有奔波千裏在妓院中贖回巧姐的故事。

一來,狠舅奸兄的事迹,從賈芸求職影射的很清楚,並不是十惡不赦的罪孽,只是人性的低劣。

二來,巧姐是官家小姐,盡管家族犯罪,可皇帝都沒治罪,更沒有發配爲奴。這種親戚友人多是權貴之家,妓院和一般人是不敢隨便買了去引火燒身的。

三來,就算巧姐被賣妓院,劉姥姥也根本贖不出來。那會的妓院都是黑惡勢力,可不是公平買賣,劉姥姥很可能人財兩空。

再說劉姥姥拿回家的那些錢也根本就不夠贖回巧姐不說,女婿王狗兒更不可能讓她傾家蕩産來報恩。劉姥姥在家肯定說了不算。

更何況古代出門需要路引,那時候外面不太平,劉姥姥不可能辦下路引,更奢談去外地救人了。

事實上,賈府資助劉姥姥的錢,實際就是未來要留作巧姐生活的。曹雪芹設計的知恩圖報,不需要肝腦塗地。如果劉姥姥傾家蕩産救巧姐,他們也活不下去了,巧姐怎麽辦?

巧姐實際就像賈芸那樣,恰巧得到劉姥姥趕來救助,這才是她的“巧”。也是劉姥姥最終反轉的震撼。

如果劉姥姥是個偉光正的大人物,她仗義救助巧姐,一點不讓人感動。

偏偏就是這樣一個小人物,明知巧姐是謀逆罪臣之後,卻仗義收養不畏懼被連累家破人亡,才是人性的光輝。

劉姥姥形象的反轉是對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衛道士們的打臉。

再親不過骨肉血脈,可王仁背後的王家,眼看著巧姐苦難見死不救,可知王熙鳳“哭向金陵事更哀”遭遇了什麽。

甄士隱夫婦落難,他嶽父封肅竟將女婿女兒當成肥肉,下死口咬下去。甄士隱的死與看透親情無情被打擊大有關系。

可就是封肅在女婿出家後也還只能養著女兒。與封肅相比,王家的毫無人性真的就是忘了自己是個人。

王家居于四大家族之二,也是豪門之家,那王仁、王信的名字便說明他家兒子取名“仁義禮智信”,如今看來比之德行有虧的劉姥姥都遠不如能做個人,可不就是對天理人性的嘲諷?

曹雪芹之前寫劉姥姥多不堪,她最後的反轉就多光輝。反之四大家族多顯赫,他們最後的崩塌就多麽活該,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廟堂顯赫之士,讀書明理之人”便多可笑。

作者用如椽之筆,真正鞭撻在人的良心之上,讓人讀之直冒冷汗!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2 阅读:146